崔玉琴副主任深入联系点调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2-02-21 00:00:00



  踏着厚厚的积雪,带着殷殷的深情,2月16日,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琴、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苏秦川轻车简从,深入到定西市安定区巉口镇龙滩村,实地调研村情民意,了解掌握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第一手资料。


  龙滩村位于定西市安定区北部山区,境内沟壑纵横、梁峁起伏,总面积21平方公里,耕地9745亩,年均降水量370毫米,干旱少雨,自然环境严酷,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403户,1526人,主要产业是种植、养殖业,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60元。有贫困户330户,贫困人口1252人,贫困面达到82%。


  沿着崎岖的山路,崔玉琴一行径直来到龙滩村党支部、村委会,走村串户,了解村里的基本情况,询问村民的生产生活,倾听他们的愿望心声,并和区、镇、村三级干部一起座谈,研究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具体工作。


  在认真听取了村、镇、区负责人的汇报后,崔玉琴指出,省委决定在全省广泛深入地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由40余万名干部联系40余万特困户,让广大干部走进基层,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这项行动的核心任务是促进发展,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脱贫致富,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这次来到龙滩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省委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深感肩负的使命重大而艰巨。


  针对龙滩村的发展实际,崔玉琴要求镇、村两级干部远谋近施,综合分析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经济基础、产业特色、发展潜力等各种因素,在逐家逐户摸查底数、充分尊重群众愿望、理清发展思路的基础上,制定符合龙滩村实际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近期发展计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


  就龙滩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劳务输转、文化卫生事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崔玉琴提出了具体明确的指导意见。


  关于产业发展问题,崔玉琴指出,要依托现有产业优势,建立马铃薯产业基地,采取“黑膜+良种+订单”模式,提高马铃薯种植的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发展畜草产业,建设养殖小区,开展规模养殖,培育养殖大户,发挥龙头示范带动作用。


  关于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崔玉琴要求,要将通社道路建设工程纳入安定区“一事一议”项目,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发动村民投工投劳,改善出行环境。针对山区干旱缺水的实际困难,积极争取“母亲水窖”等项目扶持,为农户修建水窖,逐步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积极推广普及沼气,引导农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创建文明生态新村。


  关于劳务输转问题,崔玉琴要求,由安定区扶贫办牵头,镇、村两级积极配合,加大农民技能培训和有组织输转力度,变零星无序外出卖力打工为有组织、成规模、技术性劳务输转,提高农民外出务工收入,保障其合法权益。


  关于文化卫生设施建设问题,崔玉琴认为,可以在村里现有戏台的基础上,添置一些必要的文化娱乐设施,依托农家书屋工程,为村民购置图书,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立村医务所,方便群众就医。


  关于基层党组织建设问题,崔玉琴强调,要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指导帮助。指导帮助村党支部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指导帮助村“两委”班子提高工作创新能力、领导发展能力、凝聚群众能力、致富带富能力和维护稳定能力,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方面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解决问题、化解矛盾方面当好村民的贴心人。


  在调研结束时,崔玉琴指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次来到龙滩村,只是了解掌握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对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设想。3月10日左右,省人大常委会将在综合分析研究、多方沟通协调的基础上,组织省直相关帮扶单位,再次深入联系点,进一步就“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如何深入开展进行调研和部署。今后,省人大常委会将按照省委的统一要求,带着对贫困地区群众的深厚感情,抱定“群众不脱贫、帮扶不脱钩”的决心,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真心诚意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帮助群众脱贫致富,推进贫困地区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社会稳定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