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 携手发展 民侨委、研究室赴联系点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2-09-13 00:00:00


9月6日上午8时许,居住在甘肃省临潭县八角乡八角村,患脑梗塞10多年的杨国栋老人,抱着10多张近期在医院检查拍的片子,走进八角乡卫生院,等候着即将到来的省人民医院的专家为其进行诊断。


早在几天前,得到村委会通知的杨国栋就欣喜地告诉患糖尿病的老伴,省人大常委会将邀请省人民医院的专家来到乡上为村民进行义诊活动,两位老人随即翻找病历,为专家的诊断做好了准备。


据了解,八角乡卫生院现有职工5人,其中执业医师1人,医师2人,护士1人,检验医士1人,担负着全乡5232人的医疗救治、公共卫生服务、新农合服务、预防保健等任务。


八角乡卫生院院长张红平说,由于医务人员紧缺,卫生院所有人员每天都是8时30分早餐,9时开始工作,一直忙到下午5时30分,中午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就这样,还不能满足患者就医的需求。


八角乡的这一现状,引起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联系临潭县的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及秘书长张绪胜的关注。同时,也得到了联系八角乡的省人大民侨委与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的重视。


自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当地医务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紧缺,文化生活贫乏的现状,一直让联系当地的省人大常委会各级干部急在心里,通过多次调研,按照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与张绪胜的要求,省人大民侨委与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邀请省人民医院的9位专家和甘肃省农业大学的2位专家,分别于9月6日、7日在当地进行了义诊和农业科技培训活动。据了解,省人大常委会还将邀请专业文艺团体,于9月12日为当地群众演出,给群众送上精神食粮。


9月6日的卫生下乡活动当天,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心内科、消化科、骨科、妇产科、眼科、儿科、中医、超声科的9位专家,为当地群众300多人次进行了义诊。还为群众发放了各种医疗政策宣传页。


八角乡庙花山村村民马占海走出超声检查室时,满面笑容地说,今天医生的诊断结果,让我两年来悬起的心放了下来。马占海患肝血管病已2年多,2011年曾去兰州的三爱堂医院检查治疗。


今年,闲下来就有点疼的病,让马占海多次下决心想去兰州再进行检查,但因为农活忙都没有成行。这次的义诊活动,让他不出远门就得到了专家的诊断。同时,专家认真细致地检查,也让马占海感到很是喜悦与放心。


多次参加下乡义诊活动的省人民医院医务处主治医师何锦表示,我们这次来的医生,都有多次送医下乡的经验,在诊断时严谨准确,诊断后所开的药剂,都考虑到当地群众的承受能力,尽可能让群众花最少的钱,产生最好的疗效。


据何锦的了解,现在全省的乡镇卫生院部门建设齐全,所需的设施也已配备,但医务人员仍然不足,特别是许多设备没人会用,导致群众看病难。他说,这次义诊活动,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农村卫生事业的关注,也体现了省人大常委会对农村群众的关爱。


送卫生下乡的同时,科技下乡也在进行。9月7日中午,八角乡各村60多位群众冒雨来到省人大常委会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现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就当归规范化栽培技术理论与实践、养羊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对前来的群众进行了培训。并就种植、养殖中的一些问题与群众进行了交流。


培训时,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当归熟地育苗的做法,引起了八角乡中寨村村民肖守文的兴趣。他说,我们以前一直从外地购买当归苗种植,可能由于水土原因,生长不是很好。因为传统的方法是只有生地才能育苗,生地需要开荒,开荒会破坏生态环境,我们只能从外地购买。现在知道了熟地也可以育苗,当地育出的苗更适合当地生长,不但可以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而且还可以育苗出售,增加收入。


已有3年种植中药材历程的肖守文,种植着2亩当归、1亩柴胡,他想扩大种植面积,但病虫害及杂草一直让他苦恼。当天的培训,让他有了另一个收获。


这个收获是使用黑地膜可以免除虫害和杂草,而且增加产量,1亩地可以增收四五百元。肖守文说,我们使用的白地膜就没有这个功效,而且,黑地膜也比白地膜便宜,我一定要试试。参加培训和不参加培训就是不一样,我希望这样的培训以后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