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为人民 扶贫助困献真情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2-12-25 00:00:00


徐西仓 咱农民的好代表


“西仓是咱们农民的好代表”。武山县山丹乡魏沟村的乡亲们,一提起他们村的省人大代表徐西仓,就赞不绝口。徐西仓是从农村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民营企业家,他从小生长在农村,经历过刻骨铭心的贫困,经过20多年的摸爬滚打,如今的他已经是一个年产值和销售收入达2.4亿元的公司老总,也是家乡远近闻名的农业创业致富带头人。


作为甘肃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他积极响应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号召,向武山县委双联工作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递交了一份请战书。他在请战书中写道:“在甘肃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火热开展之际,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一名党的政策的受益者,我决不能袖手旁观。恳请县委把我安排在此项活动的第一线,让我为家乡群众尽绵薄之力,在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征程上建功立业”。请战书很快得到了县委双联办公室的批准。按照全县统一安排,他的公司与武山县山丹乡魏沟村结成了联系帮扶对子。按照“办实事、改环境、解难题、促发展”的帮扶思路,他多次深入农户走访调研,详细了解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状况和群众贫困原因,掌握了全村人口、劳动力、经济收入等基本情况。经过深入摸底,他筛选了村里的15户特困群众作为自己的联系户,并及时制定了全村的发展规划。


魏沟村的群众代表在双联行动调研座谈会上反映:村里原有的文化活动阵地面积小、办公条件差、服务功能单一,大家伙对建设村级文化活动中心的愿望最为迫切。听了大家的意见,徐西仓立即答复:“我现在就着手筹划建设魏沟村文化活动广场,尽快给村民建设一个好的休闲娱乐场所”。不久,他个人出资48万元,由自己的建筑企业施工,帮助该村建成了由村部、图书室、电教室、活动室等功能区组成的占地1300多平方米的魏沟村群众文化广场。广场的建成极大地丰富了魏沟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彻底改变了魏沟村的整体村容村貌。同时,徐西仓在县人大常委会的倡导下,为武山县咀头乡何家山小学校舍建设捐资4万元,与武山县另一位人大代表一道为武山县四门镇三衙村村内巷道硬化各捐助水泥20吨,价值8200元。此外,他还捐资820万元,为武山县城关镇陈门村至韦庄村投资建设一座钢架结构的渭河人行桥。这些帮扶措施,彰显着一位民营企业家对家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片真情,也体现了一位普通人大代表真心实意为民富民的精神面貌。常龙龙)


麻自胜 为民谋幸福 带民奔小康


现年38岁的麻自胜是甘肃省定西市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渭源县第十四届、第十五届人大代表。自任职以来,他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全力履行人大代表的各项职责,努力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自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他工作更加努力,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会川镇西关村党委一把手,他始终把双联行动当作2012年重点工作任务来抓,率先行动,本着亲民心、听民声、解民困、促民富的宗旨,带领村干部深入农户,以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理念,计划落实了“西关双联十大行动”,先后走访慰问困难群众35户,并与其中2户结为帮扶对子,为他们找出路、定项目、送技术。


西关村十二社村民张小平,家中共有三人,夫妻体弱多病,常年服药不断,仅靠几亩薄田为生,女儿张丽因家庭困难几乎面临辍学的危险。面对这些件件棘手的困难张小平甚至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整日愁眉不展。得知这一情况后,麻自胜多次到家中与他谈心,和他一起想走出困境的办法,并从思想上帮助小张丽重树生活信心,教育她要笑看风雨,勇敢向前,决不能自暴自弃,且承诺为她支付所有的读书费用,直到她走上工作岗位为止。了解到张小平前些年曾从事过中药材贩运,有经商经验,麻自胜四处奔走,为他协调资金5万元,扶持张小平继续进行中药材买卖,增加家庭收入。 


麻自胜在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群众的“贫血症”要想治愈,不能单靠输血,必须让贫困户自身去“造血”。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告别“等靠要”思想,提高自身发展能力,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基于这些认识,他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分析探讨,最终确定了“因地制宜抓产业、攻坚克难引项目、夯实基础强保障、破解难题促和谐、典型引领谋发展”的工作思路,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壮产业、三年见效益、五年上台阶、八年奔小康”的工作目标,制定了西关村小康社会发展规划,为建设小康西关绘就了美好蓝图。


麻自胜用自己的默默奉献赢得了民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人大代表的责任,带领广大西关村群众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阔步前进。(张福平)


边国胜 为民修好“致富路”


边国胜是甘肃省临洮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也是该县新添镇机场村党支部书记。自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一直兢兢业业依法履职,不辞辛苦为百姓寻找致富之路。


自省人大常委会发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号召以来,他积极响应、迅速行动,决心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富民宗旨,为新添镇机场村百姓做点实事。新添镇机场村位于县城北20公里处,由赵家湾村和叶家坪村合并而成,以蔬菜种植业为主,群众80%的收入来源于蔬菜种植。但因地形限制,“行路难”的问题多年来一直是乡亲们的“心头病”。晴天吃灰尘,雨天路泥泞,急需的农资运不进村来,自产的农副产品也不能很快运出去卖个好价钱,这不仅严重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也制约着该村的经济发展。


这条“烂泥路”同样也是边国胜多年的心病,为了让老百姓尽快享受到道路通畅的便利,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他把修好这条“致富路”列为帮扶工作的首要目标。通过多次勘察,边国胜决定投资改造硬化通村主干道,从根本上解决村民行路难、致富难的问题,并依托自己的森源苗木种植基地,免费栽种行道树,绿化村社、美化环境,造福后人。为了修好这条“致富路”,边国胜无偿捐资130万元,此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也激发了他们跟着边国胜一起奔小康的积极性。修建公路期间,家家主动出工出劳,还义务选派两名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监理,保证工程质量。经过40多天的紧张施工,终于建成了一条长2.5公里、宽6米的高标准水泥硬化路。在“致富路”竣工的那天,群众自发鸣放鞭炮,为边国胜披红戴花。一位村民激动地说:“这下再也不用为道路泥泞,蔬菜烂在地里发愁了,现在开着自己的农用车拉运农产品出行十分方便,边大哥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 (夏世昶)


刘琦 履行代表义务 积极捐资助学


他从事教育工作整整30个年头,始终以一颗慈父的爱心对待学生、以一颗甘守清贫的本心对待自己、以一颗拼搏的进取心对待事业、以一颗负责的良心对待社会。他就是甘肃省会宁县第十五届、十六届人大代表、白银市第八届人大代表,会宁县实验中学校长刘琦。


自今年全省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来,刘琦组织会宁县实验中学响应省委、省人大常委会号召,积极制定结对帮扶实施方案,努力寻找帮助贫困学生对策。根据学校最新摸底情况,刘琦慷慨解囊,先后资助4名家庭贫困学生,并鼓励他们要好好学习,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成人成才,改变自身命运和家庭面貌。此外,他还积极寻找各种捐资助学项目,号召社会各界人士关注本县教育事业,其中不乏一些海外人士受到感召前来奉献爱心。截至目前,他已通过这种方式为几百名贫困学生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学生家长多次表示感谢,他只是说:“为群众谋幸福是人大代表的职责所在,尽己所能解决困难学生的问题是人民教师的义务,作为一名校长,只要孩子们能好好读书,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姚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