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甘肃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陇原环保世纪行2012年工作亮点点击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3-05-31 00:00:00


甘肃省陇原环保世纪行自1994年开展以来,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紧密配合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充分发挥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相结合的作用,按照“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稳定社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以“聚焦祁连”、“直击违法排污”、“追踪水污染”等为主题,紧扣全省工作重点,坚持组织大型集中采访活动,宣传环境资源法律法规、普及环境资源保护科技知识,推广低碳生活理念,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环境资源保护意识,推动了诸如祁连山水源涵养林保护与建设、甘南黄河重要水源补给生态功能区保护与建设、渭河源头生态环境恢复建设、陇南矿业秩序整顿、陇东油田污染治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群众关注的环境资源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为我省经济社会健康、科学、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应有作用。


其中,2012年陇原环保世纪行以“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为宣传主题,组委会和各市州组委会共组织大型集中采访20多次,30多家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全年共发表各类新闻作品360多篇(条)。


通过宣传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相关知识和法律法规,报道先进典型、工作成效,分析存在问题,曝光违法案例,推动了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的深入贯彻实施,为促进甘肃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和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完成作出了努力。


张掖:生动鲜活地向社会传递保护环境共识、共建生态张掖的正能量


2012年,陇原环保世纪行张掖组委会紧紧围绕省组委会确定的“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宣传活动主题,紧密结合张掖实际和市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总体部署,组织本市各新闻媒体记者深入全市6县区工业园区和重点企业,开展系列宣传采访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2年3月中旬,张掖组委会办公室组织《张掖日报》、张掖电视台、张掖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的记者,组成采访小分队,分赴全市6县区,入企业、进园区,现场察看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同探讨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措施,深入开展了专题采访活动。


活动期间,《张掖日报》、张掖电视台、张掖广播电台等主流媒体分别开辟陇原环保世纪行专栏、专题,集中推出了以“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为主题的系列宣传报道30余篇,生动鲜活地宣传了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有关法律法规及相关知识,介绍了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与甘肃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相关背景,深入报道了近年来张掖市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成果和典型经验,在全市引起了积极反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张掖日报》记者武开义采写的报道《我市强力推进生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立足省委、省政府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张掖工业园区被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背景,全方位宣传报道了张掖市提升园区发展水平、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着力狠抓节能减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组织制度保障等六大发展生态工业的举措,报道了举全市之力集中打造产值千亿元级生态工业园区的构想。


这篇报道及时表明了张掖市委、市政府抓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对外宣示了张掖市加快发展生态工业的目标、思路和措施,向社会传递了保护环境共识、共建生态张掖的正能量,起到了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集力量的正面效应。


《张掖日报》记者王瑞云、杨静文采写的报道《扮靓新家园》,以旅游者的视角,聚焦透视了农村垃圾集中收集、无害化处理和生活废水通过污水处理站集中处理、达标排放的情况,以点带面,生动展现了临泽县生态乡镇、村创建成果,较好地发挥了典型引导作用。


摄影作品《天鹅、黑鹳在水面飞翔嬉戏》、组照《张掖市污水处理厂职工在维护污水处理设备》以及张掖市广播电视台记者采播的电视、广播报道《高台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引来20万只候鸟聚集》、《张掖市淘汰落后产能淘出“绿色”GDP》等,分别选取不同类型的典型,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宣传了张掖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发展生态经济为主线,立足“一山一水一古城”资源禀赋,积极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彰显多姿多彩多优势特色风貌,加快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生动实践和典型经验,进一步扩大了张掖市推进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的社会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宣传效果和社会效应。


临夏: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连续跟踪调查,使重点烟尘排放企业的整治工作有了新突破


陇原环保世纪行临夏组委会确定2012年以“防治农业污染、改善农村环境”为主题,通过对农村环保、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白色污染”防治进行深入宣传报道,引起了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对农业农村环境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临夏州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夏,实现临夏跨越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2年5月8日,临夏州组委会在临夏市红园文化广场举行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州上四大家分管领导、组委会各成员单位及州直有关部门800余干部群众参加了仪式。通过启动仪式,增进了群众对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是环境资源保护宣传队、督察队、播种机、助推器的了解,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普及了先进的环保理念,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5月8日至14日,临夏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苗逢辉带领组委会成员和新闻媒体记者团,赴临夏县、康乐县、广河县、永靖县和临夏市,对全州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为期5天的专题调研和采访报道活动。


活动期间,调研组和记者团详细了解了临夏州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农村清洁工程建设等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审阅了积石山县、东乡县、和政县的书面报告。在认真总结经验,深入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今后防治工作的意见建议,形成了调研报告。


6月,临夏州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调研报告进行了审议。常委会组成人员指出,近年来,旱作农业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得到大力推广,在大幅度提高亩产的同时,农膜使用量逐年增大,“白色污染”已成为当前最突出的农业污染源。


临夏州人大常委会把“白色污染”防治作为重点督查内容,新闻媒体及时跟进,通过主题宣传活动,大力宣传残留农膜污染的严重危害性及治理“白色污染”所取得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提高了农民对残留农膜污染严重危害性的认识。同时,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制定了具体的“白色污染”防治实施方案,部分县还专门成立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将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了乡镇目标考核责任制,通过一系列的防治措施,“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针对调研和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临夏州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通过连续跟踪调查,使重点烟尘排放企业的整治工作有了新的突破,其中1户已经关停拆除,1户已全面停产,1户年底可拆除落后工业装备,1户年内将拆除,2户通过了省、州环保部门项目验收,做到了达标排放。


庆阳:落实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经费,始终将活动与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相结合


为了使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有序、持续开展,2012年,陇原环保世纪行庆阳组委会认真做好活动经费预算、协调工作,落实了活动经费,使活动得到了保障。


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及组委会将“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这一主题与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相结合,督促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2012年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宣传教育活动。


活动期间,共集中设立宣传点9处,发放节能宣传资料8.6万余份、悬挂条幅280幅、宣传标语1600条、张贴宣传画4800余张、黑板报64期、现场接受咨询2000人次,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12年底,庆阳市循环经济馆建成竣工。该馆开展以来,以全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循环型农业、循环型工业、循环型社会以及保障体系为主题,充分展示了全市发展循环经济取得的初步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目前,参观人数已超过3万余人次,为向公众普及循环经济知识理念、对外展示庆阳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会效益良好。


庆阳组委会始终将环保世纪行活动与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执法检查相结合,将舆论监督和法律监督相结合,及时反映环保动态,努力服务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局。参与活动的各家媒体能够做到市县联动,横向互动,紧扣主题,产生了一些优秀新闻稿件。


华池县田力撰写的《为了“白色污染”不再蔓延》、张磊采访制作的电视专题片《华池回收废旧地膜变废为宝》从不同视角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华池县探索废旧地膜利用的良性循环路子,向公众宣传了废旧地膜利用所产生的良好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社会反响良好。


禄永峰撰写的《提取糠醛身价增,农家柴火叶生金》通过典型事例,向公众推介了华池农村玉米芯变废为宝增收的好做法和经验,吸引了各家网站纷纷转载,一些玉米产区组织企业家到华池县考察洽谈推广这一新技术。


庆阳电视台慕雨娟、赵建玮采写的电视专题片《庆阳:厉行节约见行动,公共机构做表率》,以庆阳市公共机构为切入点,深入市委、市政府集中办公区、政府礼堂、学校现场采访,展示了庆阳市在节水节电、节油节气、节材节煤方面取得的成绩,主题明确,现场感强,起到了良好的舆论引导作用。


为了不断增强监督实效,在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全市节能减排工作调研工作中,陇东报社、庆阳广播电视台和甘肃经济报社驻庆阳记者站及相关县区的媒体记者,随同市人大节能减排调研组,对宁县等3县内13家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进行了调查采访和报道,有力促进了全市节能减排工作。


平凉:披露冬季采暖期各类燃煤锅炉烟气对大气造成的严重污染,推动治理进程


2012年,陇原环保世纪行平凉组委会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批评报道为辅的方针,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结合起来,紧紧围绕“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宣传主题,组织平凉日报社、平凉广播电视台记者深入重点企业进行采访,先后刊载专题报道文章20多篇,制作电视、广播专题栏目7期,发挥了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


《平凉日报》记者史春荣等采写的《产业链上的“循环经济”——泾川县发展产业主导型循环经济纪实》,对该县在集中精力培育特色产业,并让果品、畜牧、蔬菜三大特色产业的各个链条循环转动起来,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的情况进行了报道,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冬季采暖期间,仅从平凉城区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来看,是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的头顶上空每天漂浮着60吨的污染物。在长达5个月的采暖期间,平凉城区烟囱林立、黑烟滚滚,大气环境污染不容忽视。”《平凉日报》、平凉广播电台采写、采编的《关注平凉城区冬季大气污染系列报道》,披露了冬季采暖期各类燃煤锅炉烟气对大气造成严重污染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也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从2013年2月18日开始,市、区环保、质监部门组成的平凉城区冬季燃煤锅炉使用及环保质监安全达标情况检查组,分赴城区79台燃煤锅炉点,进行了拉网式重点检查,依法对15台锅炉除尘设施运行不正常的单位下达了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对11家冒黑烟锅炉单位按照环境行政处罚程序当场进行了处罚。


与此同时,平凉市坚持标本兼治,积极论证实施了总投资13亿元、计划分三3年完成的平凉城区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工程,可形成供热面积1200万平方米,将关停分散燃煤锅炉248台,每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2400吨、氮氧化物排放1560吨,2012年底已实现供热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实施了总投资2.97亿元的华能平凉发电公司5#、6#机组脱硝工程,目前已全面建成投用,脱硝效率达70%以上。全面启动了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工作,对机动车实行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分类管理,核发环保标志3.01万个,发放率达40.96%。这些措施的实施,将从根本上解决平凉中心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粉尘污染问题。


《平凉日报》刊登的《解决城区沟河脏乱差——崆峒区“八沟一河”综合治理和污水收集工程加紧实施》、《平凉市天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及时对全市污水治理情况进行了报道,有力地助推了地表水污染防治。截至目前,总投资3.6亿元,计划分5年实施的城区“八沟一河”治理工程,已铺设污水管网24公里、年收集污水192万立方米,为实现中心城市污水全收集奠定了基础。平凉市天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工程和华亭、泾川县城区污水处理厂均已建成并通过环保验收;宝马纸业碱回收及中段废水改造工程运行稳定;完成了23个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项目。这些项目的建成,有效地改善了泾河、汭河等地表水水质。2012年,泾河地表水水质达标率达到了66.7%,泾河沿岸又现野鸭、白鹤翔集的情景。


陇南:由两家市级媒体参加活动,发展到省、市、县及网络等媒体多家参与的良好局面


近年来,陇原环保世纪行陇南组委会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和新闻媒体,先后以“人与自然和谐”、“节能减排与生态文明”及境内“两江一水”流域环境资源保护工作为宣传主题和重点,对全市矿产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污染治理、水土保持等工作情况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采访报道。


陇南组委会不断提高对陇原环保世纪行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大媒体采访报道力度,由起初只有陇南日报和陇南电视台两家媒体参加宣传采访,发展到现在由《甘肃日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人民广播电台驻陇南记者站和中国陇南网及有关县区媒体等多家媒体参与宣传采访活动。活动期间,组委会办公室印发简报,新闻媒体及时报道,通过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对环境资源危机的忧患意识。


2012年11月,陇南组委会以“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为主题,组织记者采访团,先后对武都区、宕昌县、成县、两当县的农业、工业等领域节能减排工作与循环经济发展建设情况进行集中宣传采访报道。


《甘肃经济日报》刊登了记者白杨的《白龙江不再疼痛》、《从“茅屋村”到“新农村”的蜕变》、《两当开创农村经济发展新模式》等深度报道;甘肃人民广播电台播放了记者安维强的《陇南市武都区铆足干劲抓节能,三家循环经济项目建成投产》、《成县实现企业废水达标排放》、《两当县依托生态资源优势发展食用菌产业》等消息。


《陇南日报》开辟了专栏,先后刊登了《给大山增添一片绿色》深度报道和《还居民一片蓝天》、《制定村规民约树立文明新风》、《循环利用实现废水“零”排放》、《变废为宝增收致富》等消息。陇南电视台开辟了专栏,先后播放了陇原环保世纪行陇南采访团在武都、宕昌、成县、两当调研采访等系列新闻报道。


这些报道,大力宣传了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法、《甘肃省循环经济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普及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知识,倡导循环利用和低碳生活方式,对各县工作中取得的成绩作了正面的宣传报道,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了积极努力。


定西:全市各县区成立陇原环保世纪行组委会,并独立开展宣传采访活动


2012年11月中旬,陇原环保世纪行定西组委会组织“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记者采访团,先后深入部分县区,就各县区贯彻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渭河、漳河等主要流域污染治理、工业企业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等工作情况进行了为期1周的集中调研采访,涉及生活污水及垃圾处理、重点行业和工业企业节能减排、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业园区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项目建设80余个,参与的省、市、县(区)新闻媒体10余家,采写新闻稿件40余篇。


记者团对漳县祁边山水泥有限公司实施节能减排、促进循环发展的绿色经营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深入采访,用大量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宣传了高污染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生产、彻底改善周边环境、实现经济生态效益双赢的做法和经验,改变了人们对水泥行业空气污染严重的一贯看法。


定西组委会在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的同时,要求全市7县区成立陇原环保世纪行相应的组委会并独立开展宣传工作。截至2012年底,全市7县区均成立了组织机构,并开展了声势较大的宣传采访活动。


安定区记者团王学武撰写的《行走在循环经济园里——安定区开展陇原环保世纪行集中活动采访见闻》,对全区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城区河道污染综合治理专项行动等进行了宣传报道。郭强在安定电视台播出的《天辰牧野公司的循环发展路》、广播电台播出的《循环经济园里气象新》等新闻稿,集中反映了安定区在开展节能减排与建设循环经济方面的好做法、好经验。


安定记者团于2012年11月下旬,开展集中采访活动时发现,定西市飞雪淀粉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污水直接排入河道,区环保局屡次发出整改通知要求,但拒不执行。经组委会多次跟踪监督,区环保局报请政府依法关闭了该企业,当年削减化学需氧量391.56吨、氨氮1.62吨,起到了很好的震慑作用。


通渭县记者团王继红、崔文学的报道《通渭县去年回收利用废旧地膜3740吨》,从通渭县将大量废旧地膜变废为宝的有力措施入手,积极宣传了农村治理白色污染的成就。


陇西县记者团张爱平、原富智撰写的《呵护生态家园——陇西县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纪实》在《定西日报》头版头条刊出。原富智、康应祥撰写制作的视频稿件《陇西筹资900万元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扮靓新农村》分别在《甘肃日报》、《定西日报》以及定西电视台刊发和播出,进一步扩大了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的社会影响。


临洮记者团杨正财、王亚海的文字报道《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和杨正财、彭爱军的同名电视新闻,正面宣传了临洮县直机关在节能减排、工业污染治理、资源循环利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等方面取得的成绩。


漳县记者团何继强、韩兴龙、郭燕鸿制作的广播新闻《我县河道滥采乱挖现象令人担忧》系列报道,咬住漳河河道滥采乱挖、河床遭到严重破坏的现象不放松,多次跟踪采访,深入报道,连续播出20多期,经过长达半年时间的监督跟踪,终使漳河沿岸12家采砂企业全部关停,漳河水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渭源组委会成立组织机构后,邀请县工信局负责人作了环境保护法律辅导讲座。各成员单位也通过以会代训、编发手机短信、集中宣讲和知识竞赛等方式,广泛宣传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县广电中心在活动期间,还开辟专栏,对陇原环保世纪行章程和循环经济促进法等“两法一条例”进行了专题连载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