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6.2万名甘肃各级人大代表下基层访贫问苦促小康 陇原大地人大代表积极履职传递正能量

稿件来源:法制日报      发布时间:2013-10-14 00:00:00



图为李永峰代表在悠江村口向记者介绍情况



编者按
  去年2月,甘肃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去年3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发出倡议,号召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一年多来,甘肃全省五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约有6.2万名人大代表参与活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这项活动初步打造了一个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新平台,探索出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好途径,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
  《法制日报》记者近日随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组织的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甘肃,实地采访贫困村、特困户和各级人大代表。从今天开始,本版推出系列报道,聚焦甘肃省“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甘肃“人大代表在行动”


深秋的陇中,凉意逼人,站在悠江村口,看着往来的村民走在大桥上,甘肃省人大代表李永峰笑了。这座长100米、宽5.5米的桥,是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悠江、东南两个村自建国后修建的第一座桥,使两村群众彻底告别了雨天出不了村、过不了河的历史,解决了2700多名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这是我应该做的。正是双联活动的开展,促使我为群众积极解决难题。”这座桥是李永峰带头出资并积极争取各方支持修建而成的。
  李永峰是甘肃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活动以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的一个缩影。甘肃省共有各级人大代表8万余名,参与双联活动的人大代表6.2万余名,参与率达到76.6%。


密切联系群众帮助脱贫致富


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平均海拔2000多米,而悠江村又是县里最贫困的村之一。《法制日报》记者近日从兰州出发,驱车4个多小时,来到山大沟深的悠江村。刚到村口,便看到了那座大桥。李永峰站在村口,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质朴的笑容,朴素得有些发旧的衣服,看打扮,很难想象就是他出资247万元修建的这座桥。
  “我就是这里的村民,办了一个小工厂。我出生在这里,祖辈几代人都出行难,我早就有为乡亲们修桥的想法,只是我的经济实力有限。但是,双联活动开展后,我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名农民企业家,更是一名人大代表,虽然我的经济能力有限,但不能因为这些就不为群众解决难题。”李永峰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这位西北汉子,一位普通的农民代表,就是怀着这种朴素的想法带头出资建桥,并通过镇政府整合项目资金30万元,以工代赈项目和村民捐工共计72万元,总投资356万元,历时4个月,去年11月大桥竣工通车。
  在双联活动中,李永峰把悠江村作为联系点,开展帮扶工作,修桥、捐资助学、扶持贫困户……他带领贫困户在通渭县创办马铃薯淀粉加工企业,每年生产淀粉两万多吨。
  2012年2月,甘肃省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贫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全省贫困县贫困村为重点,由40余万名干部联系40余万特困户。2012年3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发出倡议,号召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在全省扶贫攻坚活动中发挥作用。
  随即,帮助贫困村扶贫攻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成为甘肃省各级人大代表践行“人大代表在行动”的主旋律。
  白银市600多名民营企业家代表与765户贫困户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决子女上学、转移就业、改建住房、购置农资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临夏州人大代表马秉礼开办“慈善爱心超市”,设立“爱心救助金”,为150户困难群众每户每月发放120元爱心救助金。庄浪县人大代表朱建勋,以自己公司的资产为抵押,为27户贫困户担保贷款2000万元,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群众发展订单洋芋。
  据统计,甘肃全省6.2万名人大代表联系帮扶贫困村8600多个、贫困户8.1万多户。


闭会期间代表积极履职作为


“去年2月,全省开展双联活动后,省人大常委会组织我们代表去走访,发现一个小学的教学楼和操场分开,学生们下课后要经过一条土路才能到对面的操场上,很不方便,想修一条马路没有资金。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找到施工单位,并出资30多万元建好了马路。类似的事情,以前我们也都做过,但双联活动开展后,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积极履职,把事情做得更好。”甘肃省企业家李振民是位老代表,也是位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担任代表多年来,做了很多实事,提出了很多建议被采纳。
  李振民说,我当过几届人大代表,过去的感受是,开人代会时代表们一起议事履职,平时的活动不多。自双联活动开展后,闭会期间代表们的活动也很多,我们区人大代表有一个代表小组,经常开展活动。从去年3月到现在,我已经参加了十多次区小组的活动。有时开会交流心得,有时调研走访、排查矛盾纠纷,有时召开现场听证会,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解决。代表们都很欢迎这种方式,能更多地了解群众所需所想,积极履职。
  以兰州为例,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以来,全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参与行动,活动载体丰富多样,以“百名人大代表在行动”、“‘三不管’楼院整治”、“送政策、送法律、送科技、送健康、送文化、送温暖”等多种丰富多样的活动,共联系贫困村558个、贫困户16213户。丰富多样的活动载体,有效解决了代表在活动中“帮什么”和“怎么帮”的问题。
  “过去曾经有群众说,不知道人大代表在哪里,现在通过‘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群众知道了代表就在身边。”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不仅使参与行动的各级人大代表扎实办成了一批让群众看得见、摸得到的实事好事,为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同时也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诺言,展示了代表履职尽责、富民兴陇的积极作为。


建立长效机制确保不走过场


据统计,甘肃省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一年多来,全省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响应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的号召,6.2万多名各级人大代表深入联系村联系户,着力破解资金瓶颈,大力发展特色富民产业,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及时反映群众意见建议,认真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探索建立起了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机制。帮助协调申请筹措资金累计120多亿元,推进实施了5851个项目,建立了2818个特色产业基地,办了4.38万件实事好事,化解了3.29万起矛盾纠纷。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在会见中央新闻媒体采访团一行时介绍,双联行动中,省人大常委会从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的实际出发,倡议动员全省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积极投身到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之中,初步形成了规模大、覆盖广、常态化的格局,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
  “下一步怎样把双联活动推向深入,确保不走过场?现在各地已经在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欧阳坚说,相信随着双联活动的不断深入,各种成果也会不断呈现。
  以定西市为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启动以来,定西市各级人大代表积极行动,广泛参与,全市省市县乡四级人大代表中79.48%的代表共6189名人大代表联系贫困村1045个、贫困户7622个,帮办实事8064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5120条。
  定西市人大常委主任牛兴民介绍,今后,将紧密结合人大代表的履职活动,把“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贯穿到调研、视察、执法检查、建议督办等闭会期间的各项人大工作和代表活动中去,多层次、全方位地推进“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深入有效开展。
  平凉市共有各级人大代表6129名,有94%的代表参与了“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其中灵台、静宁两县达到100%,活动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据平凉市人大常委主任赵景山介绍,为使“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深入发展,平凉市人大探索长效机制,建立了考核通报制度、督查指导制度、述职评议制度、表彰奖励制度四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