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甘肃,我们焉能缺席 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成为代表履职的“甘肃模式”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4-01-15 00:00:00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甘肃40多万干部联系贫困村和特困户,结对子、攀亲戚,奔小康的路上手拉手。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甘肃8.3万各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宣示:共筑中国梦甘肃新篇章,我们没有、也不可能缺席!


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让“人大代表”不再是一个抽象名词,而是贫困百姓可以随时联系到的知心人、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行动者


金秋时节,红彤彤的大枣挂满枝头。


白银市景泰县五佛乡西源村的老乡们看着自家的枣园,打心眼儿里乐开了花。


如今,他们的大枣根本不愁销路。因为,他们的村委会主任、省人大代表王柏林不仅带领他们种植了3万多亩枣树,还以自己创办的柏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担保,任何时候,大枣的收购价不低于同期市场价。


在外打拼多年的王柏林,被乡亲们作为村里的“能人”选为村委会主任。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以后,王柏林决定,带领乡亲们把发展枣产业作为村里主打致富门路,并个人出资成立柏林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和乡亲们捆绑在一起,共同发展枣产业。


2012年2月,甘肃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1.5万个机关单位和40多万名干部结对帮扶1.6万个贫困村和67万特困户。这是省委为实现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着眼扶贫开发新形势和新要求作出的一项战略性决策。


甘肃是全国扶贫攻坚主战场和决战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省有各级人大代表8.3万多名,分布在全省各行各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理应在推进扶贫开发中有所作为。


2012年3月,省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倡导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像王柏林一样,全省各级人大代表马上积极响应。据统计,投身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代表达6.2万,联系帮扶贫困村8600多个、特困户8.1万多户,参与率达到76.6%。


缺钱,尤其缺少发展资金,是贫困乡村发展的最大困境。各级代表紧紧抓住资金缺乏这个制约脱贫致富的瓶颈因素,向上争、协调贷、作担保、直接投,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为贫困村超常规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省人大代表师向东成立全省首家肉牛产业专业担保公司,累计为养殖户担保贷款1.2亿元,解决了养牛户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庆阳市12名省、市人大代表每人捐款5万元,在宁县南义乡刘寨村成立刘寨村扶贫互助社,用于支持贫困户发展项目。


据悉,通过各级人大代表的努力,全省14个市州已累计落实帮贫扶困资金120.33亿元。


扶持发展富民产业,才能夯实贫困乡村的发展基础。立足贫困乡村普遍存在的优势农产品无加工基地、无特色品牌、无生产规模、无项目带动等现实,人大代表积极想办法、出实招,在强化龙头带动、延伸增值链条、增强辐射能力等方面,为贫困乡村的发展夯实基础。


省人大代表刘大江为定西市安定区宁远乡、香泉镇部分贫困户无偿投放马铃薯原种11吨,帮助杏园乡25户贫困户建设脱毒马铃薯原种标准化种植基地1000亩。崇信县人大代表于双贝依托自己组建的华芮蔬菜专业合作社,引导本村350多户群众修建日光温室、蔬菜拱棚3210座,蔬菜种植面积达到4500亩,年人均蔬菜收入达到40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以上。武威市人大代表胡中山牵头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由合作社出资购买牛羊,赊给周围贫困农户饲养,育肥后由合作社收购出售,增值部分全部归农户。


据统计,截至2013年5月底,全省各级人大代表累计帮助制定致富计划7219份,带动发展特色种植业259.5万亩、特色养殖业5.8万户、特色产业基地2818个,组建专业合作组织2503个,开展专业技术培训48万人次,开展劳务技能培训64.5万人次,组织输转劳动力102.1万人次。


良好的公共基础设施,才能保障贫困乡村群众安居乐业。人大代表把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参与双联行动的重要任务,立足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社会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的现实,从解决直接影响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问题入手,完成了一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有效缓解了上学、看病、饮水、行路、养老等一系列困难。


兰州市人大代表朱宗贵依托社区果蔬合作社,建成总资产480多万元、占地20多亩的综合仓储基地,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金昌市人大代表杨文成筹措资金130多万元,硬化了3.6公里村社道路,新建高标准农宅40套,全村95%的农户住上了小康住宅。临洮县人大代表边国胜捐资135万元,帮助新添镇机场村硬化村里的主干道,修建学校校门和围墙。


据统计,各级人大代表已累计建设村“两委”办公场所47.8万平方米、配备办公设备4.3万件,修建村文体广场110.9万平方米,修建改造道路2.3万公里,修建改造校舍68.4万平方米,修建改造桥涵1996处,改造危房7.76万户,落实其他乡村公益项目3776个。


压倒骆驼的就是最后那一根稻草。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具体困难,往往让贫困群众难以翻身。人大代表紧紧抓住贫困村、特困户日常生活中最紧迫、最实际的具体困难,从自身优势出发,出钱、出物、出力、出点子,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燃眉之急,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定西市人大代表廉牛辉筹集价值57万元的物资捐献给岷县灾区。白银市600多名民营企业家代表与765户特困户结对,帮他们解决了子女上学、转移就业、改建住房、购置农资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天水市秦州区人大代表王廷祥主动为全市700多名脊柱四肢疾病贫困患者进行免费治疗,免除医疗费用16.3万元,自己垫付医疗费用30多万元。


据统计,各级人大代表累计捐款捐物12164.47万元用于解决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帮办实事43809件,化解矛盾纠纷32965件,宣传政策法规63256场次。


人大代表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传达群众意愿最直接。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各级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扑下身子走到群众身边,俯下身子促膝相谈,了解民生民意民愿,为代表反映民意打开了更加通畅的渠道。


白银市人大代表李常有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要求作为“第一需要”。针对靖远县东关村村民反映强烈的行路难问题,积极向县政府提交关于整合项目资金开工建设南滨河路的建议,得到县政府的资金支持。仅用一个多月时间,李常有带领村民硬化道路1.8公里,打通了滨河路,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带动14户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据统计,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共向各级人大和政府部门提出意见建议3.5万多条,为政府解决群众脱贫致富中的问题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接力关注,继续探索完善机制,注重顶层设计。上下联动深入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发出进一步深入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意见,召开工作推进会,活动形式和任务更加明确


省人大常委会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倡导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不仅得到了各级人大代表的积极响应,也得到了各级人大常委会的积极回应。


各级人大常委会把“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既有效拓展了全省双联行动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发挥各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和人大代表独特优势开展群众工作的途径。


嘉峪关市人大常委会号召代表以“感情联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宣传进到家”的要求,到联系村组开展对接,了解群众意愿和想法,倾听群众呼声。金昌市组织开展“万名干部联万户,千名代表帮千家”活动,各级人大代表带着感情进农村、带着问题下基层、带着责任入农户。庆阳市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广泛开展“攀穷亲、找穷根、谋出路、话发展”活动,深入一线与困难群众“面对面、零距离”接触。一时间,在村落的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出现了一个个手拿纸笔、促膝交谈的身影。


“活动搭建了我们参与双联行动的有效平台,通过经常深入联系村和联系户,我们与群众的关系贴近了,与选民的联系密切了,听到了他们的真实想法,看到了他们的迫切需求,为民代言有了自信,履行职责更加积极了。”参与活动的代表如此感言。


联系群众有途径,造福群众有抓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不仅为全省双联行动提供了最有力的注脚,而且,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已经成为人代会闭会期间代表履职的新支点、新平台。


2013年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成立。换届不换心。上任伊始,新一届常委会领导就认为,组织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既能凸显人大最大优势,又能紧贴全省发展大局,更能丰富代表活动载体,应当高端定位,深入谋划,积极推进;应当作为人大常委会立足自身特点推动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来谋划、作为人大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亮点工程来推进、作为人大代表履行职责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来打造。


2013年5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咨询员和秘书长带队的4个调研组分赴7个市州15个县区31个乡镇,与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一起,上下联动,对“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


2013年7月1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意见》。


《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四项任务:广泛开展宣传,增强致富信心;倾听群众诉求,督促政策落实;开拓发展思路,促进农民增收;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职责。


《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五类形式:党政干部中的人大代表发挥联系面广的优势,在引进项目、筹措资金等方面积极作为;企业中的人大代表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为贫困村和特困户提供资金、技术、就业帮扶等方面积极作为;科技工作者中的人大代表利用专业技术特长,在指导贫困群众学习先进适用农业技术、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积极作为;教育文化卫生领域中的人大代表依托行业优势,在帮助贫困群众子女上学、文化下乡、义诊义检等方面积极作为;农村基层人大代表发挥自身示范带动作用,在带头致富、领办农业特色企业和龙头企业,带领群众致富等方面积极作为。


《意见》强调,要紧密结合人大法定职责开展活动,有计划地组织人大代表围绕涉农重大事项开展调查研究、执法检查和专题视察,提出高质量的议案和建议;听取审议涉农专项工作报告,深入检查涉农法规实施情况,认真落实代表提出的涉农方面的议案和建议,从更高层面、更大平台、更强实效上督促和支持政府解决贫困村、特困户生产生活中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意见》强调,要广泛搭建有效参与平台,落实代表学习培训制度,创建“人大代表之家”和“乡镇人大代表中心组”,把活动内容纳入各级代表小组活动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逐步把“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引向深入。


2013年9月23日,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推进会在兰州召开。省委副书记、省委双联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组长欧阳坚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陆武成出席会议并分别讲话。


欧阳坚讲话时指出,省人大常委会创造性地开展“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找到了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参与双联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好方式、好途径,既有效拓展了全省双联行动的内容、范围和方法,又成功探索出了一条发挥各级人大和人大代表独特优势开展群众工作的途径,为各级人大代表提供了广阔舞台,进一步丰富了人大代表履职的措施和方式,增强了人民群众对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


陆武成讲话时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有关精神要求,紧紧围绕双联工作和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拓展发展思路,创新活动载体,加大推进力度,强化组织引导,使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深入推进,努力在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中作出积极贡献。


实践证明,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密切了各级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密切了五级人大之间的关系,密切了五级人大代表之间的关系,密切了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新形势下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有益探索。人大代表履职的“甘肃模式”受到中央媒体充分肯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代表法规定,人大代表应“与原选区选民或者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


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发挥人大代表作用,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


行动最有说服力,实践最能出真知。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深入推进,给这一新的重大课题提供了一个有力注解。


2013年9月23日召开的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工作推进会上,白银、平凉、金昌、定西、兰州市西固区、张掖市高台县等市和县区人大常委会负责人及4位人大代表作了交流发言。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与会采访并关注他们发言的竟有10家中央新闻媒体。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的专题来甘采访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开展情况的采访团。


9月23日至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10家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记者来到甘肃,就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进行专题采访。


在此前的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我省开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的做法和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为此专门派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何晔晖一行调研组到我省调查总结。


何晔晖评价说,这项工作效果显著,不仅表现在看得到的项目、资金等方面,关键是体现在看不到的效果——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人大代表就在身边,扩大了代表的影响力,提升了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中的地位,赢得了好口碑。


全国各级人大代表约270万,绝大多数是兼职代表,每年参加一次代表大会。怎样开展闭会期间的履职活动,怎样在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何晔晖表示,甘肃省的做法,丰富了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形式和内容,是对代表履职方式的重要探索。


采访团对推进会进行采访后,兵分两路赴兰州、定西、临夏、白银、平凉、庆阳等市州进行了实地采访。


采访结束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局副局长王效云认为,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给全省各级人大代表搭建了闭会期间履行职责的新平台。她说,人大代表在联村联户、帮扶困难群众的过程中,走进群众当中,同群众密切接触,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听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期盼,让人大代表向人民代表大会及人大常委会提出的意见建议更实际,更能反映民意,更有社会代表性。从这个意义来看,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不仅仅是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也为各级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说真话、办实事、反映民意、助推发展的新平台。


《人民日报》记者毛磊认为,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既是人大代表依法履职、助推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生动体现,也是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党的领导、提升人大工作水平的创新举措和有效途径。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刘虹妤一路用相机留下很多帮扶对象的笑脸。刘虹妤说,人大代表理解并升华了“扶贫”的涵义,除了帮扶贫困户提高生活水平外,还在农村进行精神扶贫。“我喜欢人大代表肩负责任写在脸上的使命感,喜欢贫困户得到帮助勤劳致富后的幸福感,喜欢成片的果园、成排的新房子。”


《光明日报》记者周洪双认为,在人大代表的帮扶下脱贫致富的农民,加深了对人大代表的认同。人大代表也在活动中加深了对自己身份的认识,提高了履职能力。在结对帮扶中,他们真切明白了群众的所思所想,深刻了解到各项政策在基层的执行情况,这使他们能够更加密切地联系群众,把群众的诉求更多地反映给政府,“这样的结果,可能比单纯扶贫有更深远的意义”。


《经济日报》记者李万祥认为,通过转作风、察民情、传民意、办实事,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在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促进人大代表履职方面作了有益探索。他说,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深深打动着每一个受过帮助的人,也激励着更多的人大代表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神圣职责。


新华社记者石昊认为,随着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和调整,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的预期越来越高,物质和精神层面的诉求越来越多。甘肃的这次活动载体是联村联户,目的是为民富民,搭建沟通群众感情、倾听群众呼声的“连心桥”;搭建了解群众需求、解决实际困难的“大平台”;促进人大代表与群众面对面、手拉手、心贴心,听百家言、解百家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石昊撰文,以“人大代表履职的‘甘肃模式’”为小标题,对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进行了报道。


扶贫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抓就灵,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从制度层面加以保障,建立起长效机制。


筑梦甘肃,共建小康,甘肃8.3万各级人大代表不会缺席,也不可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