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代表工作 > 正文

把各族群众的呼声带到全国人代会上去

稿件来源:全国人大代表甘肃民族工作组视察临 发布时间:2015-01-22 08:54:41

    2月的省城兰州乍暖还寒。11日一大早,天未放亮,由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牟本理为组长,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为副组长的全国人大代表甘肃民族工作组成员行色匆匆,在连续驱车4小时后抵达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临夏市。
  他们此行重任在肩。根据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织全国人大代表集中视察的有关通知精神,为了不负甘肃少数民族地区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望,他们将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东乡县、积石山县、和政县和临夏市,通过实地察看医院、学校、企业、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扶贫开发项目,走访敬老院、贫困户,个别交流和座谈等方式,深入了解我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情况,特别是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及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真实情况,为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各项议案和报告,提出有分量的议案和意见建议做准备。


  民族地区扶贫攻坚亟须政策扶持
  
  211日下午3,在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委民族会堂三楼会议室,气氛格外热烈,州长马青林代表州委、州政府,正在向全国人大代表民族工作视察组成员全面介绍该州州情。
  据马青林州长他介绍,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夏州经济社会有了较快发展,全州呈现出政治大局安定、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宗教和睦和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但由于历史、自然等诸多方面原因,临夏州与全国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州和省内的兄弟市州相比,无论是自然条件、资源状况,还是经济实力、人均水平、发展速度、发展水平都相对低弱。
  临夏州地处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山峦重叠,植被稀疏,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且气候干燥,干旱、洪涝、冰雹、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异常脆弱。
  这里人口密度大,人地矛盾很突出。据悉,该州总人口达197.16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41人,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人口密度最大,是甘肃省平均人口密度(56/平方公里)的4倍多,人均耕地1.09亩,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26位,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第14位。
  临夏州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田水利、城镇建设、道路交通、能源保障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很大。全州土地资源贫瘠,耕地质量差,山旱地占62%,投入产出比很低,农民普遍靠天吃饭,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现有水利工程大部分老化失修,渠系配套不完善,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仅为40%12座小型水库中10座是病险水库;城镇化率仅为11.82%,比全国、全省分别低33.0819.77个百分点,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30位,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第14位;道路建设等级低,通行能力差,仍有16个乡镇、736个行政村不通油路,占总数的13%64.1%;无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除永靖县外,其他县市不通天然气输送管道。
  临夏州经济基础薄弱,发展水平低。据统计,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72.92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30位,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第13位;全州地方财政收入2.72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29位,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第13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93亿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23位,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第14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73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30位,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第14位;农民人均纯收入1595元,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位列第28位,在全省14个市州中位列第14位。
  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是该州一大明显州情。据悉,全州除临夏市外,7个县都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149个行政村中有753个为扶贫开发重点村。农村人口中人均纯收入不足1300元的贫困人口尚有140万人左右,贫困面高达79.56%。因病因灾返贫人口多,返贫率高,正常年景返贫率在10%以上,灾害年景最高可达30%,高于全国3.1%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8%的返贫率。
  另据了解,临夏州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3.7年,远低于全国8.5年、全省7.04年的平均水平;中等专业技术人才每万人只有139人,高级职称的仅占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2.9%;公立医疗机构现有卫生技术人员3738人,平均每千人拥有1.91人,低于全省每千人3.13人的水平;345个村无卫生所,绝大多数村卫生所缺乏必需的医疗器械;地方病患者达8.1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7%
  在随后的座谈会上,一些基层干部言辞恳切地提出,近年来,国家对宁夏和藏区等民族地区在产业布局、重大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了大力的扶持和特殊的倾斜照顾,使这些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他们认为,要加快民族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需要民族贫困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需要国家给予优惠政策,进行大力扶持,才能稳定持久地促进民族地区的大发展。
  通过情况介绍和座谈了解,视察组成员发现,临夏州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和全省14个市州中均处于最后列,也低于毗邻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社会还处在刚刚实现基本解决温饱、开始向稳定解决温饱迈进的阶段。针对临夏州的发展实际,视察组成员表示,将通过提出议案等途径,积极呼吁国家和省上参照国家扶持宁夏和藏区的优惠政策,对临夏州在基础设施、生态保护、民生工程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采取特殊优惠政策,从政策、项目、资金上给予倾斜扶持。


  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呼声颇高


  21215日,视察组一行先后赴临夏州的东乡县、积石山县、和政县和临夏市,实地察看了医院、学校、企业、市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扶贫开发项目,走访了敬老院、贫困户,并与当地部群众进行了深入座谈和交流。所到之处,视察组成员都感同身受,发觉当地不少干部群众都热切期盼着国家和省上能真正全面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配套法规的相关内容,真正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据临夏州基层干部普遍反映,临夏州等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除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之外,离不开国家和省上的大力支持,应更好地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切实加大财政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切实减免地方配套资金,加大资源补贴力度,实施牛羊肉补贴政策等。
  实地视察中,视察组了解到,多年来,国家和省上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对临夏州从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扶持,极大地促进了该州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财政困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财政自给率很低。以2007年为例,该州财政自给率仅为10.49%,有6个县财政自给率不足10%,全州人均占有财力35225元(按财政供养人数计算),比全省平均水平47190元低11965元。二是债务负担沉重。2007年底全州政府性债务高达27.95亿元(主要是拖欠职工工资、国债转贷、世行贷款、农业综合开发借款、财源建设借款等)。三是全州干部职工津贴补贴水平过低,居全省末位。经测算,与省级人均相差986元/月,和其他市州相比也有不小差距。四是消化赤字任务压力很大。2008年底该州累计财政赤字12281万元,但该州享受的转移支付补助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却呈逐年下降趋势,从1996年的23.85%下降到200812.35%。现有的转移支付补助与该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增量仍然较低,无法从根本上缓解全州财政的困境。针对这一现状,视察组成员表示,将积极呼吁国家切实加大对临夏州的财政转移支付增量补助力度,促进该州经济社会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代表们视察中还注意到,在《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国务院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中对减免民族自治地方项目配套资金都作了明确规定,但在实际安排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仍将足够的配套能力作为必备条件,没有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配套能力。由于财政十分拮据,资金调度困难,配套资金落实困难,致使民族地区在争取项目时超负荷承诺配套资金,造成部分配套资金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难以落实,制约了项目建设的良性发展,也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据有关数据显示,十五期间,国家下达临夏州各类项目总投资16.72亿元中,州县配套资金高达7.84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6.9%2006年到2007年,国家下达临夏州各类项目总投资14.82亿元,州县自筹配套资金6.69亿元,占项目总投资的45.1%十五2007年,州县通过土地折价、投工投劳及资金筹措等方式落实的资金仅占配套资金的27%。为此,视察组成员提出,国家和省上应充分考虑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真正落实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配套法规的相关内容,切实减免地方配套资金,今后在项目资金安排中,对基础设施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公益性项目、国债项目等取消地方自筹和配套资金,支持民族地区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另据了解,自上世纪50年代,国家相继在临夏州境内修建了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使该州成了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水电能源基地。在三座电站的建设过程中,临夏州各级政府和全州各族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该州各族群众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电力资源相对富集的优惠。一方面,因上网电价偏低,小水电企业经济效益不高,小水电产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制约;另一方面,因国家电网电力售价偏高,州内小工业企业负担过重,居民生活受到了一些影响,社会各界对此反映强烈。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视察组建议:国家应给予临夏州适当的倾斜照顾,加大资源补贴力度,降低该州境内小水电上网电价,免收小水电企业的增值税,调低小工业用电和居民用电收费标准,并从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的上缴利润中每年给临夏州一定的补助,并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库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此外,视察组还了解到,临夏州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群众占总人口的一半以上,遵从民族习俗,这些民族的群众禁养生猪、禁食猪肉,主要以牛羊养殖和牛羊肉食用为主,绝大多数汉族群众也习惯于食用牛羊肉。有数据显示,2007年全州肉类总产量9.13万吨,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62.9%;肉类总消费量4.87万吨,牛羊肉占消费总量的79.67%。自20074月份以来,受全国性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养殖饲料上涨过快,养殖成本加大,致使牛羊肉价格不断大幅上涨。目前,市场上生鲜牛、羊肉每公斤约为30元,熟羊肉涨到每公斤64元,涨幅较大,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根据国家扶持发展生猪生产、对生猪养殖户(场)给予补贴的有关政策,不少基层干部群众呼吁:国家应加大对民族地区牛羊养殖的投资和扶持力度,尽快出台对牛羊养殖户实行饲养补贴的优惠政策,参照对能繁母猪的有关扶持和补贴办法,对牛羊养殖户进行补贴,以提高群众养殖积极性,扩大养殖规模;参照对能繁母猪实行保险的有关政策,建立牛羊养殖保险制度,对能繁母牛、母羊给予一定的保险补助,保费由国家财政承担80%,养殖户承担20%,提高养殖业抗风险能力;对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低保户和农村困难群众实施牛羊肉价格补贴政策。对此,视察组成员表示,在进一步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将以议案和建议等方式积极建议有关方面予以认真研究和解决。


  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日显迫切


  212日上午,记者随人大代表视察组一行从临夏州出发,驱车颠簸了近两个小时,才抵达群山起伏、沟壑纵横的东乡族自治县县城。也许未来过这里的人们只能用想象描述这里的贫瘠与穷困;而来过这里的人,我想他们大多会因眼前的见闻所震撼,不带任何的矫情与夸张。我想说的是,就在你眼前,在那一道道波折绵延的山梁上,即使驱车颠簸数小时路程也难惊现一片林木、一块篮球场大小平展土地的地方,竟还有二十余万东乡族儿女顽强地生存其上。无论如何,你不得不佩服生命的奇迹。
  东乡族是甘肃省特有的三个少数民族之一,总人口45.4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5万人,占77%。东乡族自治县总人口27.8万人,其中东乡族23.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9%
  在实地视察走访中,代表们了解到,目前,绝大多数东乡族群众仍居住在自然环境恶劣的干旱山区和高寒阴湿地区,受客观条件制约,东乡族聚居的乡(镇)绝大多数基础设施滞后,经济基础薄弱,生产生活水平较差,普遍存在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吃水难、住房难问题。据统计,2007年,东乡族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1209元,比全州农民人均纯收入少386元,低于国家扶贫新标准1067元的农民达24.45万人,占70%,是典型的扶贫人群。该县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7年,比全州人均受教育年限少1年,文盲率高达40%,是全国少数民族中贫困程度最深,受教育程度最低的民族。尤其是占全州东乡族总人口51%的东乡族自治县,境内群山起伏,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十年九旱,是全国自然条件最严酷的少数民族自治地方之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2007年,东乡县人均生产总值仅占全省平均水平的20%、全国平均水平的10%,人均财政收入是全省平均水平的4.63%、全国平均水平的1.79%,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全国民族自治县中排在末位。
  2005年,国家制定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将22个人口较少民族列入扶持范围,从项目、资金方面给予了优惠和倾斜,一大批项目的实施较大地改善了人口较少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东乡族虽然人口总数超过10万人,但其他条件均相当或低于其他少数民族,是需要受到重点扶持的贫困民族。20082月,国家民委将东乡族列为全国六个特困民族之一。对此,广大东乡族群众欢欣鼓舞,期盼国家能早日出台具体措施,扶持东乡族整体发展。
  据东乡县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临夏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东乡族群众的愿望,为了促进东乡族整体发展,州上早在2005年编制《积石山县扶持人口较少民族保安族撒拉族发展规划》时,把东乡族整体发展列入重点工作,及早进行了谋划,一方面积极向上反映东乡族的特殊困难,争取更多的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在安排项目、资金时尽力对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较为集中的县和东乡族乡给予倾斜照顾,也引起了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人大民委、国家民委、国务院扶贫办领导先后亲临临夏州视察调研东乡族整体发展情况,对东乡族群众自力更生,加快脱贫致富,促进民族整体发展给予了积极指导。
  视察组认为,按照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加快东乡族整体发展,推进临夏州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视察组成员表示,将以人大代表议案等方式,积极建议国家参照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相关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快东乡族整体发展步伐。


  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治理刻不容缓


  黄河上游的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问题一直是人大代表深深牵挂的话题,他们曾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多次呼吁反映,引起了有关方面的重视。
  临夏州位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是黄河重要的水源补给区。2008年,水利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联合开展的中国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综合科学考察总结报告中提出的全国水土流失严重的640个县中,临夏州8县(市)均列其中。据勘测,临夏州水土流失面积达6892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84.4%
  在本次视察中,代表们了解到,受水土流失影响,临夏州内不仅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而且大量的泥沙随黄河水冲积抬高河床,给中下游各省市安全造成极大隐患。
  据临夏州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建设临夏州黄河上游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显得日渐迫切和必要。据他们估算,该项目总投资需84亿元,项目设期需10年左右时间,工程将分水土流失重点治理、治理与经济建设、巩固与全面提高等三个阶段。这位负责人说,如果该项目能顺利实施,临夏州生态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可提高到46.6%,水源涵养能力明显增强,境内黄河一、二级支流年均向黄河补水将达到2.5亿立方米,水土流失可治理率由目前的46.4%提高到76.9%,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将由每年每平方公里3786吨下降为每年每平方公里2038吨,年拦蓄径流22610.8万立方米,每年减少入黄泥沙875.6万吨,可切实减轻对中下游地区泥沙冲击造成的影响,维护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
  据悉,目前,临夏州已组织发改委及水利、水保、畜牧、农业、林业、土地等部门对该项目作前期规划论证,并委托兰州大学编制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
  对此项目,视察组成员表现出浓厚兴趣,表示将通过进一步认真归纳整理,以议案和建议的方式提交到全国人代会上,积极呼吁国家有关方面将此工程建设项目尽早予以立项和开建,切实改善临夏州黄河上游生态环境,荫庇子孙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