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经济:如何面对新常态

稿件来源:甘肃日报 发布时间:2015-01-30 09:56:34

  拿起《政府工作报告》,杨君的脑子就没有闲过。作为一名来自民乐县的基层代表,面对《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内容,他的脑海中都会不由自主地呈现出民乐县相应的场景,与《政府工作报告》进行比照。

  这种比照,是一种来自职责的审视,也是个人参与时代变革对形势的对比分析;是在寻找自己所在地方和行业与全省、全国发展的差距,也是站在经济新常态下对当地和自身的重新认识。“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手握《政府工作报告》,心怀千里陇原,莫不如此。这些比照,汇聚在一起,便形成一个大家都在思考也必须思考的问题——面对经济新常态,甘肃怎么办?

  甘肃怎么办?从已经取得的成绩中总结行之有效的经验。2014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省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三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一手抓“3341”项目工程建设,一手抓“1236”扶贫攻坚行动,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完成了各项预期目标。经过一番“比照”,代表、委员们都认为成绩来之不易,采取的措施行之有效,今年应该坚持实施这些措施。范鹏委员“点”出了《政府工作报告》中给他印象最深的四项成绩,即:三次产业比例中第三产业首次超过二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到GDP的10%,第三产业高于GDP的增长,文化产业增加了25%。从这些成绩中总结经验,他认为今年甘肃发展还应坚持“六个力”,即向投资要拉力,向改革要推力,向创新要动力,向非公经济要活力,向机遇要潜力,向“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要实力。

  甘肃怎么办?从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中寻找潜力,有的放矢。未来发展,我省面临的经济下行压力将持续加大,经济增长动力转换困难增多。比如,投资增长势头减弱,消费拉动乏力,外需支撑不足;比如,原材料工业占比大,市场需求不足,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等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代表、委员们审视着《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应对举措,既从宏观着眼,又从微观着手,一边对比分析,一边提出意见建议,探讨着未来发展应采取的举措。针对增长动力的问题,李永军委员认为,要在科技驱动上高度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选准一批推动甘肃工业经济创新的课题,加大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同时通过重奖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引导科技创新驱动;要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注重扶持典型,推动传统产业创新发展,国有、非公、混合所有制共同发展。陈春明代表认为,当前面临的困难和矛盾警醒人心,改革中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改革解决。2015年应全面深化改革,简政放权,给经济增长添活力、增动力。同时,建议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扶贫开发行动,强化经济发展的后劲。

  甘肃怎么办?围绕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狠抓落实。在此次“两会”之前,中央经济工作会和我省经济工作会站在宏观的高度,对当前形势高屋建瓴进行了分析,对未来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又对这些安排部署进行了细化,更加具体。从事商务工作的杨志武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任务明确,工作部署措施具体,特别是多次提到促进内需消费、扩大对外开放、加强招商引资、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等工作,令人倍感振奋。商务部门需要做的就是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安排部署上来,抓好落实。冉万祥代表认为,对临夏等民族地区来说,适应新常态着重体现在“三个落实”上,即落实在改善民生上,全面实施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把精准扶贫与连片改善基础设施结合起来,下决心解决群众的行路、吃水、住房等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落实在促进人的发展上,把更多的人培育成合格的劳动者,从根本上杜绝贫困代际延续;落实到增进民族团结上,做决策、上项目、干工作一切以民族团结为根本,在科学发展中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

  面对新常态,代表、委员们信心十足。(本报记者 杨世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