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结构 推进节能减排(上)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9-22 08:10:21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抓住重点难点着力开展调研、宣传和监督活动,是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收到实效的基本经验。2015年,组委会确定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开展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
 
  8月10日至15日,由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环境报》、《甘肃日报》、《人民之声报》、甘肃广电总台等主流媒体组成的陇原环保世纪行“节能减排”记者团赴武威市、金昌市,就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情况等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武威市:
 
  1亩地可回收1立方米农膜,1立方米农膜的收购价格在90元至100元之间。8月12日,甘肃省陇原环保世纪行“节能减排”记者团在民勤县威瑞环保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采访时,公司负责人许开强对记者说,2015年1月至7月,公司回收废旧农膜5000多吨,废旧滴管带200吨,利用废旧塑料生产复合材料道路井盖1.4万套,穿线管20吨,产品在多个行业广泛使用。
 
  威瑞环保有限责任公司是以回收废旧资源,并进行研发、加工、销售为主的现代化环保企业。目前,公司在民勤县及周边地区布局再生资源回收站点60个,初步形成农膜收购网络,使当地废旧农膜回收率从以前的24.6%提升到95%以上,有效解决了民勤县及周边地区的白色污染问题。
 
  2015年省上下达节能指标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1%,上半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
 
  据了解,近年来,武威市大力实施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促进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预警监控,严格执法监察,全力推进节能减排,取得了初步成效。
 
  “十二五”期间,省上下达武威市的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分别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58万吨,较2010年的4.79万吨下降4.5%;氨氮排放总量0.2万吨,较2010年的0.22万吨下降7%;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7万吨,较2010年的3万吨增加25%;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1万吨,较2010年的1.32万吨增加30%。前4年,武威市全面完成了4项主要污染物年度总量减排目标任务,至2014年,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6165吨,较2010年下降3.7%;氨氮排放总量2068吨,较2010年下降6%;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2726吨,较2010年增加9.2%;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6937吨,较2010年增加28.4%。
 
  2015年,省政府下达武威市主要污染物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45777吨,氨氮排放总量2046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34222吨,氮氧化物排放总量17138.46吨。经省上核定,上半年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达到了“时间过半、减排任务过半”的目标。其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23023.42吨,同比下降2.67%;氨氮排放量1078.50吨,同比下降1.83%;二氧化硫排放量16445.89吨,同比增加1.23%;氮氧化物排放量6379.70吨,同比下降2.93%。
 
  “十二五”期间,省上下达武威市节能指标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至2014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期间节能降耗目标任务。2015年,省上下达武威市节能指标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0.1%,上半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
 
  循环经济指标任务完成方面,至2014年度,武威市资源产出率1324.5元/吨;能源产出率12201元/吨标煤;水资源产出率25.66元/立方米,万元GDP取水量389.68立方米/万元;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58,预计今年底均可完成省上下达的目标任务。2015年上半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9%,比控制目标0.1%多下降8.9个百分点;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0.52%,比控制目标3.2%多下降17.32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9.73%,比控制目标多下降5.46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39.54万吨,综合利用率89.2%,比控制目标84%高5.2个百分点;工业固体废物处置量预计5.46万吨,占年度目标任务11.22万吨的48.7%;工业废水排放量207.5万立方米,占年度排放控制量730万立方米的28.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5.6%。各项重要指标都控制在目标要求内,完成情况进展良好。三县一区均建成生活垃圾处理场投运,武威城区及民勤、古浪、天祝县城生活垃圾全部收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武威市在建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项目2项,分别为武威市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项目和民勤县污水再生利用项目。目前,污水处理厂污水再生利用项目已开始通水试运行。2015年1月至6月,全市废钢铁回收量4.102万吨,回收利用率100%;废有色金属回收量0.9万吨,回收利用率100%;废纸回收量1.895万吨,回收利用率74.5%;废塑料回收量1.897万吨,回收利用率75%;废橡胶回收量0.14万吨,回收利用率86.5%。
 
  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纳入各县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对未完成市上下达预期进度目标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及时进行提醒或约谈,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
 
  据了解,在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中,武威市严格落实目标管理,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十二五”污染减排工作的意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实施方案》、《“十二五”农业源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加强工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十二五”工业节能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全市工业节能监察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就确保实现“十二五”和分年度目标进行安排和批示,全力落实节能减排工作。
 
  市政府与各县区政府签订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书》,将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纳入各县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年底进行评价考核,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考核一级,层层有责任、逐级抓落实的节能减排工作格局,每月对减排项目进行调度,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节能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督促各县区加强节能减排监管,落实整改措施。对未完成市上下达预期进度目标的县区政府分管领导及时进行提醒或约谈。
 
  严格项目管理,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实行新建项目审批问责制,建立了部门联系沟通机制,探索建立重大项目决策环保早介入机制,严格建设项目准入条件,把好环保关。坚持项目审批,凡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的项目不批;选址、布局不合理的不批;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不批;生态恢复区新增污染项目不批。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始终坚持把总量控制指标作为环评审批的必备条件,对不执行“三同时”和长期不验收的项目责令停止生产,把污染物减排工作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认真落实节能评估和审查相关规定,加强新建、改建、扩建工业项目能耗源头控制。
 
  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项目,强化结构减排,“十二五”以来,先后关闭淘汰了全圣纸业公司3.5万吨制浆造纸生产线,古浪惠思洁纸业公司3万吨制浆生产线,核工业阿尔法淀粉厂原淀粉生产线、荣华公司原30万吨淀粉生产线、武威百立晔麦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1万吨麦芽生产线、青岛啤酒武威有限公司原10万吨啤酒1万吨麦芽生产线、黄羊河亚麻厂等废水排放企业。关闭淘汰了武南水泥厂等5家水泥企业机立窑生产线,大幅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新建项目腾出环境容量。实行集中供热,相继建成凉州城南、城北供热站和天昶热力站,天祝、民勤、古浪县集中供热站,淘汰取缔小散锅炉400多台。今年已关停1蒸吨以下小散锅炉102台,正在对25座锅炉房36台锅炉进行并网改造。实施清洁能源改造,降低煤炭消耗量,凉州区按照禁燃区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50%的要求,划定并公开了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域。积极引进洁净型煤生产线,武威市型形煤化公司年产60万吨环保洁净型煤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近日将试生产。在凉州区黄羊、天祝县炭山岭集中供热站引进高效煤粉锅炉,提高了燃烧效率。加快实施居民天然气入户工程,减少了居民煤炭使用量。加强餐饮服务单位清洁能源改造,督促各县区城区餐饮经营户使用清洁能源,安装高效油烟净化设备。通过推广清洁能源,实现主要污染物减排。
 
  组织督查组不定期对各县区工业节能工作特别是节能应急调控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有效促进了工业节能具体工作的落实
 
  强化工程减排措施,落实重点治理任务,对重点污染治理工程采取一企一策、一厂一计的办法和政府财政资金补贴、环保部门现场监督指导、专业公司技术把关、企业自主施工等方式明确目标,限期完成治理任务。加大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力度,加大重点水污染治理企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大非重点企业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力度,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不断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力度,按照省环保厅公布的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名单,“十二五”期间督促21家单位完成了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任务,正在实施9家单位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工作,从源头上降低污染物产生量。
 
  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推动重点企业用能管理,坚持把节能技术改造作为推进节能降耗的重要突破口,积极支持重点用能企业实施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应用先进工艺和设备,调整产品结构,挖掘节能潜力,努力降低单位产品能耗。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和支持企业多方筹资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加大节能技术推广力度,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组织重点企业与省轻工研究院、省化工研究院、兰州理工大学等院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节能减排等技术咨询服务。继续引导工业企业加速更新高能耗的电机、风机、传动设备,推广应用无功补偿、智能控制、谐波滤波器等节电技术和产品。将工业节能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拨付市工信委一定金额的工业节能工作专项,为开展工业节能和节水工作提供了经费支持。推动能效对标达标活动,制定印发能效对标活动实施方案,以铁合金、碳化硅、电石、水泥等载能行业为重点,组织年耗能5000吨以上的用能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活动,挖掘节能潜力,持续改善技术经济指标,力争使企业能效水平达到或接近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突出加强四大行业节能监管,市、区县工信部门加大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突出抓好铁合金、电石、碳化硅、水泥四大行业的节能监管,会同武威供电公司重点跟踪监控高载能企业用电量变化,及时把握能耗异动情况,逐月分析研判形势,强化形势分析和预警监控,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确保按时序进度完成工业节能预期控制指标。为确保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责任目标,组织督查组不定期对各县区工业节能工作特别是节能应急调控情况进行专项督查,深入查找问题,提出整改建议,有效促进了工业节能具体工作的落实。
 
  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狠抓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严格督查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对未按进度要求落实任务的区县进行通报批评
 
  积极推进机动车污染防治,落实氮氧化物减排。提高机动车油品质量,督促全市各加油站全部供应国IV标准柴油、汽油。加大机动车环保标志核发,6家机动车检测机构全部使用工况法,“十二五”全市机动车环保标志发放率100%。建立“黄标车”和无标车限行制度,严格限制其在划定区域内通行。加快“黄标车”和无标车淘汰,2015年应报废“黄标车”等老旧机动车3932辆,累计淘汰3189辆。对2009年和2010年注册登记的87辆公交车提前报废更新。加强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全面禁止室外露天喷涂作业,全市68家加油站全部安装了油气回收设施。
 
  狠抓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建设,促进节能减排。在循环型农业方面,通过推广“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农业主体生产模式和“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的营销模式,构建了“种植-养殖-加工-综合利用”产业链。大力推进作物秸秆、废旧农膜、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再循环。2015年,全市累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62522户、养殖小区及联户沼气工程28处、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2处。组织3个县区开展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在循环型工业方面,严格落实工业节能、节水目标管理,加快推进循环经济产业链建设,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园区、企业培育工作。加强节能形势分析和预警监控,对电石、碳化硅、水泥、铁合金4大重点用能行业加大监管力度,确保主要耗能产品单位能耗居全国同类地区先进水平。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对“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工作进行了回头看。在循环型服务业方面。武威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以推广使用太阳能清洁能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为重点,积极开展循环型绿色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广泛开展绿色创建行动,深入推进“绿色机关”、“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企业”、“绿色医院”创建工作,大力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培育和扩大绿色消费主体,提高全民低碳环保意识。在循环型社会方面。全力组织实施《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发展规划》和《武威市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截至目前,全市拥有再生资源回收网点290个,再生资源交易市场2个,拥有分拣中心6个,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中心1家,再生资源回收企业30家,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社区(乡镇)回收站点为基础,集散市场为核心,加工利用为目的,点面结合、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网络体系,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加工能力逐步提高。各类再生资源回收总量为8.866万吨,70%以上的进入指定的集散市场(回收站点)进行规范化交易和集中处理。回收报废汽车250多辆。
 
  严格督查考核,实行责任追究,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制度,完善了污染减排成效考核和责任追究体系,将污染减排作为政府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制”,确保节能减排工作落到实处。确定各区县长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节能减排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层层细化分工,明确责任。对工作不落实、推诿扯皮、延误整改的,进行责任追究。对未按进度要求落实任务的区县进行通报批评,有力促进了节能减排任务落实。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