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经济结构 推进节能减排(下)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9-25 12:07:02

  每年确定一个主题,抓住重点难点着力开展调研、宣传和监督活动,是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收到实效的基本经验。2015年,组委会确定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开展陇原环保世纪行活动。
 
  8月10日至15日,由新华社甘肃分社、《中国环境报》、《甘肃日报》、《人民之声报》、甘肃广电总台等主流媒体组成的陇原环保世纪行“节能减排”记者团赴武威市、金昌市,就贯彻实施环境保护法、节约能源法、清洁生产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情况,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情况等进行了现场采访报道。
 
金昌市:
 
  2014年,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83天,今年1月至6月,达标天数137天
 
  金昌市始终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多措并举,不断加大污染减排力度。2010年至2014年,全市万元GDP能耗由1.7783吨标准煤/万元下降至1.4165吨标准煤/万元,累计下降22.05%,动态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6.05个百分点;全市二氧化硫排放量由11.82万吨下降到10.51万吨,下降11.08%;氮氧化物排放量由2.93万吨下降到2.49万吨,下降15.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由13889吨下降到13090吨,下降5.75%;氨氮排放量由5268吨下降到4633吨,下降12.1%,基本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十二五”总量控制目标。
 
  2014年,金昌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5.81,空气质量达标(II级以内)天数283天,占总监测天数的77.5%;空气中二氧化硫、PM10、PM2.5、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年均值分别为59ug/3、118/ug/3、42ug/3、20ug/3、132ug/3、2.5㎎/3。全市地表水和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良好,达标率100%;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市域内未发生重大环境事件和核与辐射安全事件,未发生违反国家产业政策引进项目、违规越权审批项目以及关停企业污染反弹等问题。今年1月至6月,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PM10、PM2.5、二氧化氮、臭氧、一氧化碳平均值分别为50ug/3、127ug/3、42ug/3、17ug/3、135ug/3、1.8㎎/3。达标天数137天。
 
  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被确定为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全国低碳试点城市
 
  金昌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建市以来工业一直在全市经济中占居主导地位,且产业结构相对单一,重化工特征较为明显,环境污染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环保工作压力大,环境治理任务繁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市委、市政府不断深化市情认识,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循环发展、城乡统筹、环境优化、治理创新,加快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第三产业发展方面,坚持把以文化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着眼打造“紫金花城、浪漫金昌”,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统筹推进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信息中介等新型业态发展,三产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逐步提升。
 
  工业经济方面,坚持生态、环保、循环发展的工业发展理念,把循环经济发展作为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不断延伸工艺相互依存、物料近距离转运和下游接上游、废弃物“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促进产业在接续中延伸、结构在延伸中调整、环境在调整中改善,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同时,通过源头控制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循环经济“金昌模式”被确定为12个区域循环经济典型案例之一向全国推广,金昌被列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全国首个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和全省新能源就地消纳试点地区。
 
  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土地有序流转,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产业结构调整,节水农业、设施农业和循环农业稳步发展,全市75%以上的农产品实现加工增值,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80%,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达到80%,高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建设国家生态屏障战略平台的机遇,提出了“南护水源、中建绿洲、北治风沙”的生态环保工作思路,坚持南北中相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地上地表地下相结合,着力构建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生态建设格局。先后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治脏、治乱、治差、治污、治堵”五治专项行动。重点实施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大工程”,规划建设紫金花卉试验基地、金水湖和北部防护林薰衣草观赏园等一批生态景观项目。积极推进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保护等项目,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不断改善。
 
  将节能指标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县、区政府及各领域节能职能部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并实行一票否决。建立减排督查通报和预警监控制度,4年累计下达3项黄色预警,33项蓝色预警
 
  金昌市将节能指标作为硬性指标纳入县、区政府及各领域节能职能部门工作实绩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并实行一票否决。强化结构调整,严格项目管理,在重点用能企业淘汰低效电机,更换为高效节能电机。积极争取将万隆实业和全维化工产品列入了全省节能环保产品目录、将金泥集团公司列为国家第二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将永昌县和金川区废旧农膜利用项目列入国家农业清洁生产示范项目。加强节能体系建设,夯实节能基础管理,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实行节能评估审查管理制度,执行率达100%。通过建设金昌市能源管理平台,加强了节能监察能力建设。完善能源快报制度,提高了能源统计工作准确性和时效性。组织全市13户重点用能企业和六大领域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为低碳试点城市做好数据支撑。碳交易试点工作顺利开展,目前碳交易试点实施方案获省发改委等部门批复,碳交易第三方核查工作基本完成。同时积极寻求国内相关领域合作,与深圳碳交易中心初步达成合作意向。积极推广绿色节能建筑,制定出台了《金昌市绿色建筑标准及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实施方案》,对政府投资的公共机构建筑、公益性建筑和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市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建设工程新型墙体材料使用率达到100%。
 
  靠实工作责任,狠抓任务落实,和兰州大学合作编制了《金昌市“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金昌市“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将“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进行了细化分解,分年度下达主要污染物减排计划,明确重点控制指标和减排项目,并逐一落实到各责任单位。建立了督查通报和预警监控制度,对进展缓慢的污染减排项目及责任单位进行预警警示,4年累计下达3项黄色预警,33项蓝色预警,保证了重点项目按期完成并发挥减排效益。
 
  狠抓结构减排,先后淘汰了永昌发电公司总装机容量为29.9万千瓦的小火电机组、金泥集团等水泥企业10条立窑生产线、金铁集团15万吨高炉、金川集团公司污染严重的2座冶炼炉窑,关停取缔了12家小造纸厂、5条铁合金生产线、17家土法石灰窑、2家小化工企业和2家小炼焦企业,全市涉及冶金、铁合金、电力、水泥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全部被淘汰。依托金昌发电公司热电联产和永昌县城集中供热工程,对全市范围内分散的燃煤供热锅炉进行淘汰,累计淘汰174台锅炉,共计849.5蒸吨。强化工程减排,“十二五”以来,累计投入资金20多亿元,实施工程减排项目51项,建成投运了永昌县污水处理厂、河西堡镇综合污水处理工程、朱王堡镇和水源镇生活污水处理站等基础设施工程;完成了金昌发电公司2×330MW机组脱硝、金川集团热电公司2×150MW机组脱硝、金泥集团干法一厂1000t/d生产线脱硝、金泥集团干法二厂2500t/d生产线脱硝、金化集团氨氮废水综合治理等减排工程。金川集团公司先后实施了一期多炉窑非正常外排烟气治理工程、镍闪速炉精矿干燥系统烟气达标技术改造项目等重大环保项目,建成投运了5大制酸尾气深度治理工程,大幅度削减了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加强管理减排,对重点行业减排设施强化监管,完善了减排项目运行电子台账,安装自动监控设备38套,国控重点污染源废气、废水达标率由2011年的71%和72%提升至2014年的89.8%和100%,保证了环保设施稳定运行发挥减排效益。抓好机动车尾气减排,制定实施了《金昌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试行)》,建立了机动车环保标志定期检验制度。“十二五”累计发放环保标志9.06万枚,其中黄色环保标志1.30万枚,绿色环保标志7.76万枚,累计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2504辆。
 
  2015年上半年,累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8起,罚款113.46万元;停产整治14家违法企业,查封5家;对3家违法企业有关负责人按规定移送至公安部门
 
  推行清洁生产,强化源头治理。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组织开展《清洁生产促进法》宣传活动。加强技术人员培训,组织企业参加“审核师培训班”,开展了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培训人员近200人次,共有14家工业企业开展了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15.38%。金泥集团公司成为全省清洁生产样板企业,金川集团公司、金昌发电公司、金化集团公司等企业,也通过了省工信委组织的清洁生产审核验收。2014年,金昌市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达到1.5298吨标准煤,较2010年下降29.74%。
 
  2014年9月,环保部西北督查中心在金昌市进行综合督查,指出了金昌市环保工作中存在6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为确保整改到位,市政府制定了《金昌市落实环保综合督查反馈意见整改任务实施方案》,将113项整改问题逐一明确完成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督查部门跟踪督查,实行挂牌销号制。截至目前,113项整治任务中有95项已全面完成,其余18项正在实施。
 
  扎实开展环保大检查,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问题,按照省政府关于环保大检查工作的总体部署,制定了《金昌市环保大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和《工作手册》,对150多家企业的分管领导及环保专干进行了重点培训。对全市183家排污企业开展拉网式检查,规范了“一企一档”资料建设,自查出各类环境问题283项,完成整改216项,正在整改的67项。对省环保厅大检查督查组先后5次督查中通报的工业园区环境管理及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等19个问题,督促县(区)、开发区和相关单位认真抓好整改。截至目前,19项问题中13项已全面完成整改,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场建设滞后等6个问题正在抓紧整改。
 
  坚持执法全覆盖、违法零容忍双管齐下,重拳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全市所有涉水排放企业和建设项目逐一进行排查,对县(区)和开发区涉水排污企业排查情况进行督查,对查实的兰州黄河(金昌)麦芽公司利用暗管偷排、永通麦芽公司污水不经处理排入城市下水管网等环境违法问题,严格按照“六个一律”的整治措施进行了处理,消除了污染隐患。对存在突出环保问题的永昌县政府、金川区政府、市建设局、金川集团公司、兰州黄河(金昌)麦芽公司、扬帆飞翔工贸公司6个单位的负责人进行约谈,提出了明确的处理意见和整改要求。开展了工业园区专项清理,对违规设立的永昌县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予以摘牌处理,对金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永昌工业园区存在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及个别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整改要求和时限。2015年上半年,累计查处环境违法行为18起,罚款113.46万元;停产整治14家违法企业,查封5家;对3家违法企业有关负责人按规定移送至公安部门。
 
  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02%,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2.07%,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率达到96%以上
 
  近年来,金昌市围绕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的目标,坚持“457”循环经济推进行动战略,强化“循环发展、生机无限,资源有限、循环无限”的理念,不断完善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共生发展、科技引领支撑、园区承载集聚、机制创新保障”为特征的循环经济金昌模式。2015年上半年,全市能源产出率达到7054.18元/吨,同比增长4.16%,吨镍能耗3.547吨标准煤/吨,吨铜能耗0.582吨标准煤/吨。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4.02%,工业用水重复率达到92.07%,烟气中二氧化硫回收率达到96%以上。农业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80%以上,废钢铁回收利用率、废有色金属回收利用率均达到100%,废纸回收利用率、废塑料回收利用率以及废橡胶回收利用率分别达到78%、74%、84.46%;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16.35%。除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完成较困难之外,其余指标均超额或基本达到了预期阶段要求。
 
  稳步推进循环经济基地建设,金昌有色金属新材料循环经济基地任务完成95%以上,金昌被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确定为全国有色金属新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聚集发展试点地区,已形成镍产品20万吨、铜产品60万吨、钴产品1万吨、有色金属加工材料49.3万吨,基地印花镍网产能达450万只,占全国的60%以上,铜盐产能占全国的40%以上,成为全国最大的镍网生产基地、铜盐生产基地和铜材深加工基地。目前,基地中镍基合金、高温合金、印花锞网、高纯金属等28种产品已被列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形成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新材料企业22家。
 
  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进度,提升园区发展质量和水平。自金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列为国家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园区以来,按照纵向延伸、关键补链、横向耦合、配套接续的思路,全市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切实加强园区循环化改造。目前,循环化改造任务已完成90%以上。同时,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方案修编工作,目前方案已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永昌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工作进展顺利,《甘肃永昌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施方案》、《永昌工业园区发展规划》已编制完成,园区信息化平台已投入运行,目前园区已完成80%以上的改造任务。
 
  循环经济“四位一体”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循环型工业方面:延伸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加工产业链,在做强有色金属原材料产业的同时,坚持把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作为三大重点产业来培育,大力发展镍铜钴压延产品、镍铜钴粉体材料、镍铜钴金属盐类、贵金属及稀有金属材料等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金川公司30万吨/年铜材深加工项目达产达标;金川公司镍铜矿伴生铂族贵金属高效回收与综合利用项目开始试车,将有效地提高金属回收率;金川公司采用尼尔森选矿机提高贵金属回收率顼目顺利实施,项目建成后,金、铂金属回收率将分别提高15.43%和25.88%,年新增金、铂金属170Kg和593Kg;金昌鑫盛源超细金属及氧化物试验生产线项目主厂房施工基本完成;有色金属新材料创新创业示范园即将投用,全市有色金属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了60.86%。拓宽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工程,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稳步推进,金川公司铜阳极泥综合利用项目进入设备安装阶段;金泥集团40万吨/年电石尾气综合利用、万隆实业公司10万吨无机纤维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甘肃神雾金川铜尾矿综合利用项目厂房主体工程正施工,金昌市危险废物资源化处置项目、金润达建材公司城市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等项目具备开工条件。金泥集团公司编制上报《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实施方案》,成为我省唯一一家申报国家第二批“双百工程”骨干企业。深化化工循环产业工程,金川集团公司40万吨/年离子膜烧碱二期、30万吨/年PVC按计划顺利推进,金泥16万吨干法乙炔进入设备调试安装阶段,金化5万吨液化甲烷、20万吨/年硝基复合肥、金昌北方国锂1万吨高纯度锂盐提取、金川新材料2kt/a氧化亚镍生产线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发展风光电新能源产业,3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场基本建成,光电建成并网200.5万千瓦,风电建成并网20万千瓦,2015年上半年累计发电量9.4亿千瓦时,已被列为全省新能源电力就地消纳试点地区。
 
  循环型农业方面:高效节水型农业不断发展,永昌县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高效节水灌溉、金川区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顺利推进,完成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工程。完成高效农田节水技术54.58万亩,全市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3。现代设施农业发展迅速,新建改造日光温室、食用菌棚1063座和150座。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场)20个,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覆盖率达到45%以上。农业废弃物利用初具规模,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加工试验,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扶持废旧农膜加工企业14家,永昌县、金川区被国家列为地膜回收与综合利用农业清洁生产示范县(区)。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72%,规模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率达到85%。基本形成了“绿色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全混饲料-生态化规划规模养殖-规模化沼气-有机肥料-绿色种植”的循环农业产业链。
 
  循环型服务业及循环型社会方面: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制定了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出台了鼓励游客来金昌优惠补贴暂行办法,编制了《紫金花城·神秘骊 旅游大景区建设性规划》,金川区紫金花卉示范种植基地、龙首湖景观、龙首新区带状绿地景观工程即将建成;骊 古城景区成功创建为AAA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了双湾镇美丽乡村景观工程,建设了陈家沟村、八一农场虞美人基地,形成了新城子、红山窑“万亩油菜花海”等乡村旅游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进一步完善,成立了金昌市再生资源回收行业协会,初步确定了10个标准化回收网站建设项目,安排专项资金20万元,申报国家和省级分拣中心标准化建设项目各1项。城镇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工程进展顺利,金昌市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及中水利用项目、永昌县污水处理厂中水利用工程、开发区污水处理工程、河西堡综合污水处理工程等一批污水设施项目建设实施,申请国家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专项资金3000万元,引导社会资本进入项目建设运营。王仲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