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部分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30 10:14:37


遇军超 摄

  2015年1月29日(星期四)下午7:30时举行甘肃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部分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邀请到白银市市长汪海洲、天水市市长杨维俊、陇南市市长陈青分别介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主持人    马森: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欢迎大家参加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专题记者会。

  今天的专题记者会主要是向大家介绍我省部分市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我们邀请到白银市市长汪海洲先生、天水市市长杨维俊先生、陇南市市长陈青女士,分别向大家介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汪海洲先生介绍情况。

  2015年1月29日19:37:23

  汪海洲:女士们、先生们,晚上好!

  2014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努力克服工业主导产品价格下跌、企业效益下滑和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等实际困难,着力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各项工作,全年完成生产总值497.58亿元,同比增长8.9%;规上工业增加值161.05亿元,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428.44亿元,增长21.7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亿元,增长7.8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35亿元,增长12.8%;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1.9%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2.8元,增长9.7%;农民人均纯收入5777.4元,增长12.4%,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发展,呈现出了一些新亮点、新变化、新活力。

  一是在农业发展上,我们致力于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着力做大做强瓜菜、草畜、林果、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富民多元产业,突出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和合作经营组织,粮食总产量达到82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5514家,居全省首位;土地流转面积达到93.5万亩;龙头企业总数达到343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0%;实施了“万吨农产品进北京”工程,与北京物美、华联、京客隆、华润万家等超市集团建立了供销关系,我市成为北京冬季蔬菜供应储备直供基地。

  二是在工业发展上,我们致力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经济实现稳中有进。不断延伸“3+4”产业链条(有色金属(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3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先进装备制造、建材陶瓷、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4个百亿元产业),全市煤炭、有色、电力、化工四大行业完成增加值123.7亿元,增长12.3%。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6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稀土公司进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攻坚战首批骨干企业,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21%,高于规上工业增速11个百分点。

  2015年1月29日19:40:45

  汪海洲:三是在项目带动上,我们致力于加大项目投入,大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扎实开展“项目建设落实年”活动,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全市在建项目855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03个,比上年增加313个;招商引资在建项目418个,累计到位资金360亿元,增长31%。160个市列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57.78亿元。亚行一期项目主体工程、沿黄快速通道白银至水川连接线等21个项目建成运营。双永供水主干工程完工试通水,引洮一期会宁北部供水水厂主体完成,亚行二期12.3亿元贷款项目完成谈判;包兰铁路扩能改造兰州至白银客运专线方案基本确定。

  四是在结构调整上,我们致力于提升三产水平,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实体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加快推进文化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统筹开发景区资源,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6.25亿元,增长24.05%;旅游收入32.93亿元,增长24.6%;创新“三权”抵押方式,发展普惠金融,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78.93亿元,增长14.9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62:54.73:33.65调整为11.48:50.45:38.07,三产上升4.42个百分点。积极推进工商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实施注册资本“认缴制”和市场主体“年报制”,加快推进“先照后证”改革,全年新发展非公市场主体14647户,完成非公经济增加值210亿元,增长22.02%,占GDP比重46.4%。

  2015年1月29日19:42:53

  汪海洲:五是在促进改革上,我们致力于推动简政放权,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活力得到不断释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改革要求,制定出台了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市县区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加快教育事业、医药卫生、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推动非公有制经济跨越发展等改革措施,为稳增长、调结构增添了动力。编制了“行政审批事项目录”,建立了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取消下放审批项目165个,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5项。加快科技创新,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晋升为国家级孵化器,一期生物医药中间体产业园、二期装备制造业产业园建成12.5万平方米,入孵企业100家,拥有专利149件;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获科技部批准,白银高新区在全省35家工业园区综合考核中位列前三;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3件。

  六是在改善民生上,我们致力于办好惠民实事,加强社会治理,社会大局呈现和谐稳定局面。在财政减收压力大的情况下,全年投入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资金85.96亿元,占财政支出的75.02%。落实扶贫专项资金1.77亿元,减少贫困人口7万人,贫困面由27.6%下降到22.8%。认真落实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求职补贴、低保等政策,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9万人。连续7年提高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补助水平,农村五保供养、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

  七是在夯实基础上,我们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循环经济示范市建设,人居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加速推进城镇建设,开工建设市区8条道路,改造失管小区8个,绿化覆盖率达到32.85%,成功争创为“省级园林城市”;建成农村公路通畅工程1030公里,完成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任务10个,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4.9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省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中国甘肃循环经济国际博览会在白银召开,“资源能源循环利用、重点行业循环先行、产业发展协同共生、政府引导多元推动”的循环经济白银模式得到广泛认同。加强环境整治,建成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4个,建成工程减排项目15个,完成各类造林32.28万亩,淘汰落后产能353万吨,万元GDP能耗下降到1.69吨标煤,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3天。

  今年,我们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改革创新、依法治市,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白银工业集中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白银段为平台,以“3+4”产业集群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工程,继续开展扶贫攻坚,集中精力推进产业升级、交通提速、园区提质、民生升温四大任务,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5年1月29日19:47:31

  主持人    马森:下面,请杨维俊先生介绍情况。

  2015年1月29日19:47:36

  杨维俊: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刚刚过去的一年,我们积极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双促进、双落实”,经济运行稳中向好,项目建设成果丰硕,重点领域改革有效推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的位次明显前移,约束性指标均低于控制目标。

  我们坚持稳增长,促发展,赶超进位取得明显效果。始终把稳中求进、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抢抓机遇,主动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逆势较快增长。完成生产总值496.89亿元,增长8.9%,其中,第一产业90.65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193.02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213.22亿元,增长7.6%。固定资产投资537.76亿元,增长2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4.29亿元,增长12.7%。大口径财政收入突破百亿元,达100.18亿元,增长15.75%,其中公共财政收入31.83亿元,增长15.31%;财政支出达201.34亿元,增长5.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65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4982元,增长1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3.16亿元,增长10.5%。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在全省的位次均有前移,有些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

  2015年1月29日19:49:56

  杨维俊:我们坚持调结构,转方式,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农业上,围绕打造“果品、蔬菜、畜牧、劳务”4大百亿元主导产业,加快8大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施科技增粮、优质梯田、林业生态、土地流转、安全饮水等10个“百万工程”,扶持壮大“100强龙头企业”,加快3条城乡一体化示范长廊建设,持续抓好100个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粮食产量实现“十一连增”,四大主导产业收益占农民收入比重达80%以上。工业上,坚持集群发展理念,深入推进工业“提质扩量”工程,围绕“培育5户以上年销售收入上50亿元的产业化企业、10户以上上10亿元的骨干企业、50户以上上亿元的成长性企业,逐步形成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六大产业集群’,打造年销售收入上千亿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阶段性目标,去年重点实施了华天、星火、长城电工三大产业园和卷烟厂易地技改等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03个,完成投资102.5亿元。积极推进开发区扩区增容,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华天科技、长开公司、岐黄药业、电传所公司列入全省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新增中国驰名商标3件、甘肃名牌产品10个,新认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件。第三产业上,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136”工程,以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名城为统揽,加快中华始祖文化园、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麦积山文化旅游产业园3大园区建设,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文化服务基础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提升等6大工程,重点实施了一批文化旅游项目,促进了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4.83%,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8.02%和28.2%。加强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甘谷浙江商贸城一期建成运营,天水商贸城、天水会展中心、秦安西部小商品城、国家级武山蔬菜批发市场等项目加快建设。

  我们坚持抓项目,增投资,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实施“3341”项目工程,向上争取项目3901项,落实资金65.48亿元;实施招商引资项目360项,落实资金312.78亿元。宝(鸡)兰(州)客运专线、天(水)平(凉)铁路、十(堰)天(水)高速天水段建设进度加快,引洮城区供水工程启动建设,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完成选址批复,我市自行融资建设的麦积至甘谷二级公路、国道310秦州至武山段升级改造项目进展顺利,天(水)平(凉)高速公路、天水至武都铁路、静宁至天水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逐步推进。着力构建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骨架,组织实施城建项目284个,完成投资70.13亿元,成纪新城、颖川新城、东柯新城、秦州新城、三阳川新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展开,城市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重视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一县十镇二十村”新型城镇化试点,全市城镇化率达34.06%。

  2015年1月29日19:54:43

  杨维俊:我们坚持惠民生,促和谐,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去年民生支出164.07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1.49%。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造校舍41.26万平方米,公办中心幼儿园实现乡镇全覆盖。市文化中心、市体育中心项目等有序推进,麦积全国综合养老示范基地一期工程即将完工。麦积山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创编的《大秦文公》、《轩辕大帝》分别获第七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剧目特别奖”。省列10项23件、市列13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和扶贫攻坚深入推进,减少贫困人口27万。新建农村公路2200公里,解决了35.16万农村人口和5.53万农村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新开工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6606套,建成5257套,3934户群众入住保障房,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28万户。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提标扩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7.6%,新农合参合率97.8%。

  2015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宜居宜业宜游历史文化名城和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变化,全力推动大发展,扎实开展“工作落实年”活动,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主动的担当、更加有效的作为,全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让全市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有新的提升,让天水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得更好更快。

  2015年1月29日19:57:35

  主持人    马森:下面,请陈青女士介绍情况。

  2015年1月29日19:57:42

  陈青: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过去的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不利形势,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落实“433”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势头。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预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2.5亿元,同比增长9%;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2%、10.5%、9.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1亿元,增长10%;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2.9亿元,增长21.4%;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49.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9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5.2%;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4023.7元,增长13.8%;完成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1.3元,增长9.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3亿元,增长12.7%;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171万美元,增长102%。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几个新的特点:

  2015年1月29日20:00:17

  陈青:一是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取得实质性进展。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全局,深入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启动实施25个特困片区扶贫攻坚工程,实行市县区领导包抓特困片区责任制,坚持资金向片区倾斜、项目向片区整合。全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3亿元,其中93%的资金安排在特困片区,整合行业部门项目资金31亿元,倾斜安排到特困片区。对1365个贫困村和83.9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为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完成易地扶贫搬迁1.8万人。全市预计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

  二是电子商务实现突破性发展。我们大力发展以农特产品网上交易为切入点的电子商务。淘宝网“特色中国·陇南馆”开馆运营,全市已开办网店5923个,实现销售总额7.71亿元,实现就业1.64万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人均收入达到9011元,闯出了一条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开辟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的新途径。国务院扶贫办确定我市为电商扶贫试点市。成县、武都被阿里巴巴集团确定为“千县万村”计划西部县域试点。

  三是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我们把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扶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去年全市共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315个,累计达到1249个,占行政村总数的40%。1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进展良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现场会和美丽乡村建设现场会在康县召开,康县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和成功经验得到充分肯定。

  四是金融支撑能力明显提升。我们大力推进金融改革,积极探索“3+1”普惠金融模式,启动了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试点工作,有3个县完成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挂牌,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2亿元。启动实施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池”建设工作,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政府投融资平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15年1月29日20:03:47

  陈青:五是城乡一体化取得新进展。我们把新型城镇化试点和小城镇综合改革,作为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突破口,礼县、康县和成县小川镇、宕昌哈达铺镇分别被列为全省新型城镇化试点县和试点镇。启动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在全市确定了9个试点镇,市政府设立奖补资金1亿元,试点镇重点项目进展良好,各项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

  六是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抢抓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机遇,推进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官鹅沟国家森林公园和礼县大堡子山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等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创建3个4A级景区,总数达到7个,排在全省第二位。75个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成功举办第六届乞巧女儿节与妇女发展国际论坛等重大活动,乞巧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积极推进。全市完成文化产业增加值5.21亿元,增长37.1%。

  七是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我们积极争取实施重大交通项目,着力破解发展瓶颈。继武罐高速建成投运后,成武高速建成通车,全市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20公里。十天高速、渭武高速试验段、成州机场建设进展顺利。国省干线通车里程达到1492公里。硬化通村公路3000公里。建成了武都五马至康县阳坝公路。今年,我们将力争兰渝铁路陇南至广元段年底通车运营,确保十天高速建成投用,渭武高速全线开工建设,徽两高速上半年开工建设,武九高速争取尽快得到批复、开工建设。

  八是向南开放迈出新步伐。我们积极抢抓我省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的机遇,着眼建设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先后与广元、绵阳、汉中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了“甘肃投资环境暨魅力陇南推介会”,与川渝商会、相关重点企业进行了对接,建立了互利双赢的全方位对外交流平台。

  新的一年,我们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转方式、调结构,强基础、兴产业,稳增长、惠民生,持续推进改革创新,着力抓好扶贫攻坚,更加注重开放开发,推动“433”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力争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谢谢大家!

  2015年1月29日20:07:49
主持人     马森:现在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记者朋友介绍自己所在的新闻媒体名称和姓名。

  2015年1月29日20:08:01

  新华社甘肃分社记者:去年,陇南积极探索普惠金融模式,启动了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试点工作。请问陈市长,陇南在推动金融支撑集中突破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下一步将抓好哪些重点工作?

  2015年1月29日20:08:34

  陈青:去年,我们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开创了“3+1”金融模式,就是要通过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试点工作,盘活农民物权,解决“三农”融资抵押问题;通过设立中小微企业融资增信资金池,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难题;通过打造政府投融资平台,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通过创新政府各类产业基金使用模式,增强增信能力,放大基金效应,发挥好政府基金这“1”的杠杆作用。

  目前,全市已有西和县、成县、徽县3个县完成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挂牌,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22亿元。启动了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池”建设工作,组建了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由市县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资金池”初期规模为2000万元,最大撬动资本将达到7亿元,为符合条件企业的银行贷款申请、私募债发行和定向增资提供担保等融资增信服务,着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为了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我们加快推进市县区融资平台和土地储备中心建设,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2014年,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376.5亿元,同比增长22.8%,存贷比达到60.19%,全市新增贷款69.9亿元,同比增长22.8%,新发放涉农贷款51.7亿元,占新增贷款的74%,累计发放双联惠农贷款2.26万户13.6亿元。银企对接活动有效开展,落实签约资金7.4亿元。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甘肃银行在我市9县区设立支行,兰州银行东江支行正在筹建当中。

  下一步,我们将以“3+1”金融模式为载体,加快构建立体化的金融支撑体系。深入推进农村物权抵押贷款试点,今年要在“确权常态化”和建立农村物权交易平台上下功夫,全面开展“三权”抵押贷款,建立功能完善的农村物权抵押交易中心,力争“三权”抵押贷款达到50亿元。加快组建完成陇南龙江资金池管理有限公司,争取尽快挂牌运营。我们将按照国务院对政府融资举债的新要求,积极使用PPP、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入,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

  2015年1月29日20:13:18

  《中国日报》甘肃站记者:您好,汪市长,这次省上提出要实施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建设。请问,白银市这方面有什么举措对接?

  2015年1月29日20:13:44

  汪海洲:省上提出建设丝路黄金段,对白银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机遇。我们首先是理清并找准了白银在文化底蕴、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格局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最终确定了打造丝路明星节点城市的战略定位。在对接省上丝路建设上:我们把夯实基础设施作为优先领域,在道路交通上,重点实施包兰铁路扩能改造、干武铁路增建二线、白银至平凉铁路、环海中铁路等铁路建设工程,建设白银至中川机场一级公路、兰州至景泰龙湾沿黄快速通道等公路建设工程,形成兰白经济区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在水利基础建设上,重点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百万亩高效节水工程,基本形成水利基础设施完备、水利保障功能完善的高效节水型社会;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以“揽河入城,纳山为屏”为城市发展目标,高起点打造“三沟六湖六园”城市生态水系,构建“一城三带三中心”城镇体系布局。我们顺应承接东部企业转移和向西开放的趋势,把培育特优产业作为有效抓手,做大做强有色金属(稀土)深加工及新材料、化工、能源和先进高载能3个千亿元循环经济产业链,先进装备制造、建材陶瓷、农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4个百亿元产业,构建“3+4”产业集群。我们把白银工业集中区作为重要平台,加快推进总面积340平方公里的“一区六园”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同兰州共同打造丝绸之路物流集散地和制造业中心,我们把创新文化传承作为重要纽带,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打好黄河文化、红色文化、丝路文化、工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等“五张特色文化牌”,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推进文化和经济相互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2015年1月29日20:17:43

  《光明日报》甘肃站记者:天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加快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2015年1月29日20:18:15

  杨维俊:天水有8000年的文明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灿烂辉煌,灿若星辰。归纳起来,最主要的有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秦早期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和三国古战场文化。

  省委、省政府通过积极争取,在国家层面打造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文化战略平台,这在新常态下给甘肃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建设好这一战略平台,既能推动历史文化的大繁荣,又能促进经济的大发展,同时还能带动群众生活的大改变。比如去年在整个经济指标下行的情况下,全市文化产业增速达到了24.83%,旅游接待人次和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8%以上。秦州区平南镇一个行政村结合美丽新村建设,新上了滑雪场项目,每天收入都在5至10万元以上。

  在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三大版块中,天水作为陇东南历史文化区的核心区域,文化资源丰富,区域位置优越,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必须有舍我其谁、责无旁贷的担当意识;又要有主动作为、履职尽责的政治意识;更要有在这项工作中如果没有大的作为,或者不出彩,就上对不起老祖宗、下对不起老百姓的责任意识。

  2015年1月29日20:25:57

  《中国县域经济报》甘肃站记者:去年,陇南的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成为全省的亮点。请您谈谈陇南在建设美丽乡村方面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

  2015年1月29日20:26:26

  陈青:2014年,我们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扶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一是科学规划。全市确定了灾后重建、整村推进、双联帮扶、产业支撑、旅游发展和城镇带动六种建设模式。二是夯实基础。通过整合灾后重建、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突出改善居住条件,全力推进乡村道路和农田水利建设,实施了一批水、电、房、路和改灶改厕、绿化亮化项目,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夯实乡村建设基础。三是创新机制。通过以点带面,推动整体发展,借助双联力量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落实财政配套资金,整合涉农资金,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引导村企联建、社会参与和民间投资,形成共建新农村的强大合力。投入各类资金17.74亿元,建成生态文明新农村315个, 17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进展良好。全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行动现场会在康县召开,两当县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康县被列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

  2015年1月29日20:32:55

  《香港商报》甘肃站记者:您好,汪市长,前不久我省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请问白银是如何开展试验区建设工作的?

  2015年1月29日20:33:15

  汪海洲:2014年科技部批准了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我市根据甘肃省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实施总体方案,制定了白银建设方案并上报省政府,同时,成立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小组,以白银高新区统筹负责组织协调相关工作,并与上海张江、杨浦及部分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合建设“白银新材料研究院”,与兰州大学合作共建“白银技术转移中心”,与西北师范大学合作共建“白银专家服务基地”,共同推进试验区建设。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创新,争取国家和省上各项优惠政策,在白银高新区施行中关村先行先试的股权激励、科技成果使用处置等6项政策,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服务平台建设,推动出孵入园,发挥好成果转化产业化作用。设立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不断加大一期、二期招孵力度,加快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建设,把白银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成为甘肃首位、西部一流的国家级孵化平台;以市场为导向,加大产学研和务实合作的力度,推动与张江高新区、合芜蚌试验区、杨浦技术转移中心和省属高校院所的合作,开展项目引进、产业转移、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白银生物医药园、炭纤维园、煤化工园、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园、稀土新材料园五个“园中园”建设,使兰白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尽快在白银开花结果。充分发挥创新基金、科技投资基金、担保基金的作用,利用股权交易、上市等方式,加大对科技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通过改革、创新、提升园区服务企业的能力,创造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

  2015年1月29日20:39:32

  《中国经济时报》甘肃站记者:杨市长,您好!一个地方的发展离不开交通保障,请问市长,天水是如何加快推进交通建设的?此外,天水是严重缺水型城市,城乡用水供需矛盾突出,请问市长,天水将如何解决城乡供水问题?

  2015年1月29日20:40:14

  杨维俊:全面建成小康,交通必先保障。近些年,在交通建设上我们主要围绕三个层面做工作,一是结合全省公路建设“东部大会战”,把天水全力打造成陇东南的交通枢纽城市;二是围绕把天水建设成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这一目标,全力打造公路、铁路、民航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三是紧紧围绕基层老百姓的“行路难”、“出行难”问题,加快实施农村交通道路畅通工程建设。

  在公路建设方面,天水到宝鸡、天水到定西高速公路的建成,打通了兰州经天水到西安的东西大通道,天十高速天水到成县段今年建成通车,即将打通天水到汉中和十堰方向、天水到武都方向的西南边通道,今年即将动工建设的天水到平凉高速公路,以及省上谋划的天水到静宁高速公路、陕西陇县到甘谷高速公路等项目,将打通天水到北边和东北边的通道。另外,随着庄浪到天水、洛门到礼县等几条二级公路和几条战备公路的建成,特别是我们通过创新机制,组建成立了天水市公路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通过争取国家补助和自行融资,启动实施了投资20亿元的麦积至甘谷二级公路和投资35亿元的国道310秦州至武山段改造项目,大大增加了市内交通道路的通行能力,这样将基本形成天水市公路交通骨干网络和交通枢纽。

  在铁路建设方面,积极为宝兰客运专线、天平铁路建设提供服务保障,按国家计划,天水到平凉铁路今年建成运营,宝鸡到兰州客运专线明年建成运营。同时,协助有关方面积极推进天水至武都铁路的基础性工作,构建“十字”形铁路基本网络骨架。另外,在去年开通天水至兰州旅游专列的基础上,今年开通天水至西安旅游专列。

  在航空建设方面,主要做两件事。一是加快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通过多方努力,2014年2月空军对新机场选址作了批复,又通过去年做工作,昨天国家民航局也对选址作了批复,我们将全力推进后续迁建工作。二是在完成机场迁建前,重点做好天水现有机场的通航工作。在原来每天有天水到西安航班基础上,去年开通了天水到天津到大连、天水到西安到重庆的航班。今年,我们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全力打造天水至西安的“航空快线”,每天有三、四班以上天水到西安的航班,然后采取“一票到底、代码共享”的形式,直接开通天水经西安到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一线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的航班。

  在通村交通方面,按照国家和省上的安排,我们连续实施通乡、通村道路建设工程,交通通行率大大提升,比如去年一年就建成通村公路2200公里,行政村通畅率达到74.5%。今年将继续建设1500公里以上的通村道路,同时通过一事一议等项目,加大村庄道路硬化建设力度,从根本上逐步解决农村“行路难”和“出行难”的问题。

  天水确实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地区。不仅农村吃水矛盾突出,城市供水也是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在建设区域性现代化大城市规划布局中,我们把城乡供水问题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按照“城乡统筹、远近结合”的措施办法,下决心解决好城市供水和农村群众“吃水难”的问题。

  在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方面,从2005年开始,我们结合实施国家和省上安排的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已建成集中供水工程125处,解决了195.18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近年来我们又集中实施了百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工程,到2015年底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将达到92.4%。今后几年,将集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

  在解决城区供水方面,我们主要通过近期和中长期两个层面做好工作。近期集中抓应急供水,通过安装一体化净水设备、新建加压泵站、新建应急水源井等办法,使城区日供水能力达到7万吨以上,化解供水燃眉之急。在中长期层面,将分步推进引洮城区供水项目和曲溪调水工程项目。在引洮城区供水项目的实施上,我们通过创新机制,成立了市水投公司,与省水投公司合作实施该项目,总投资16亿元管道建设的控制性工程已经由省水投公司组织实施,这个项目可每年提供5548万立方米的城市用水。南部山区曲溪供水项目的23个基础性项目文件已办理22个,建设资金主要通过争取国家项目和市场融资办法解决,建成后年供水量可达5700万立方米。通过这两个项目的实施,可从根本上解决天水市百万人口大城市的供水问题。另外,从长远角度上考虑,省上正在谋划白龙江调水工程,天水也将在这个项目中受益。

  2015年1月29日20:56:11

  主持人     马森: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5年1月29日20: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