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风过酒泉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19:36:51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纪实


  风从甘肃省酒泉市经过,落在新能源产业的帆上,就产生了“酒泉速度”,“酒泉奇迹”。
  2011年1月,在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视察酒泉新能源基地建设情况时表示,酒泉市按照省委“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关系甘肃全局”的战略决策和布局,围绕加快发展的主题,以新能源建设为突破口,风电及风电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使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凸显出经济、生态环境、产业、社会就业和投资拉动五大效益,为全省发展方式转变做出了贡献。2011年5月16日,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兴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大规模风电基地建设中的“酒泉速度”与“酒泉奇迹”,带动酒泉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显著提高。
  “酒泉速度”与“酒泉奇迹”产生的背后,离不开国家的支持,省委的战略布局,市委、市政府着力有效开展的各项工作,其中也饱含了各级人大代表的智慧及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对这一工作的推进。赵兴明说:“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在以风电为牵引的新能源基地建设中,无论是组织人大代表视察,还是督办人大代表建议,始终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整体推进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力推进了新能源基地建设的进程。”
  
  人大代表认为,酒泉市“抓风电、促发展”的共识,为新能源产业的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沉寂的戈壁大漠,随着2006年省委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而苏醒了。赵兴明说:“尽管我们非常熟悉风电场建设中每一个前行的脚步,但2010年6月,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时,一片片壮观的‘白色的森林’和转动的叶片还是给人们带来震撼,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美好的前景。”
  参与至现阶段酒泉新能源发展全程的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建新说起风电发展过程如数家珍,这位前酒泉市发改委主任告诉记者,酒泉境内的瓜州县、玉门市和肃北马鬃山地区一带因独特的喇叭口地形,在季风的作用下,形成了丰富的风能资源,被称为“世界风库”。据最新气象普查评估,酒泉市风能资源储量约2亿千瓦,可开发量约8000万千瓦以上,风能资源可开发利用面积4.7万平方公里,年满负荷发电小时数达2300小时,同时具备优越的气候、地形、地质和交通运输条件,适宜建设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场。
  王建新说,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对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使资源保障出现很多约束性的问题。加上全球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等问题,发展新能源产业被国家高度重视。而酒泉包括风能在内的新能源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发展风电非常好的自然条件。
  酒泉的风电起步于1996年。当年,甘肃洁源风电有限公司从丹麦引进4台单机容量为300千瓦的风电机组,在玉门三十里井子建成总装机容量1200千瓦的全省第一座示范性风力发电场。到2006年实现装机11万千瓦,运行效果非常好,就是规模太小。
  2006年省委提出“建设河西风电走廊,再造西部陆上三峡”。这一战略构想一经提出,就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经过2007年论证、2008年批复、2009年开始建设。
  参加了2010年6月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新能源建设情况视察的赵兴明说,按照省委提出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及职能部门抢抓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的战略机遇,强力打造以风电为牵引,光电、调峰电源、电网、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和水能、核乏料处理的“6+2”产业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2009年,酒泉市风电建设顺利实现了“双突破”的奋斗目标,风电装机突破200万千瓦达到了220万千瓦,风电装备制造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达到了64亿元,为建设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9年12月25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在视察酒泉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基地时,在装备制造企业机声轰鸣、热火朝天的生产车间里饱含深情地说:“这不能只说是酒泉速度,应该是酒泉奇迹。”
  赵兴明说,我们在视察中还了解到,2010年,酒泉风电装机总量达到550万千瓦,新能源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一年突破200亿元,累计达到298亿元。目前,发电上网440万千瓦,还有110万千瓦在调试中。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还直接提供了6800个就业岗位,有2万多人在新能源建设工地上忙碌。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成后,预计将吸纳近2万人就业。
  风电建设,也是民生工程,为保证当地群众实现可持续性就业,成立了酒泉新能源工程学院,在武威成立了兰州交通大学新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努力形成风力发电设备制造、风电厂建设、载能产业布局及专门人才培养的一体化链条,为西部乃至全国新能源开发利用培养和输送专业技能人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当地群众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赵兴明说,在视察中,我们普遍感觉到,全市不论是各级领导干部、基层群众,还是项目实施单位工作人员,对全市发展新能源产业认识明确,信心坚定,充分认识到发展新能源产业是酒泉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式发展的难得机遇,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酒泉实际,形成了全市上下“抓风电、促发展”的共识,为新能源产业的加快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人大代表指出,新能源产业整体规划布局还需进一步调整完善,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亟须解决
  
  沿国家高速G30线西出嘉峪关百余公里,就开始进入我国第一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酒泉风电基地。高速公路上,运送风电设备的大型运输车辆排起了长龙,等待着完成嘉安高速公路收费站的计重收费程序,连霍高速公路便道上设置的超限车辆通行路障前,同样排着连绵数公里的运送风电设备的大型运输车辆。这是2010年6月,让前来视察新能源建设情况的酒泉市人大代表忧心的场景。
  赵兴明说:“四五十米长的风叶,七八十米高的塔筒,都要从位于肃州区的风电设备产业园运到玉门和瓜州境内的20个风电场。这些风叶和塔筒成品都是一个整体,不可因为超过运输方面的一些限制而进行分解。这一非常容易处理但没能解决的现象,直接影响了新能源建设中风电设备的运输。”
  风电项目实施过程中,风电企业施工集中,造成钢材、水泥价格上涨,供货赶不上进度要求。还有施工企业在远离居民的戈壁滩上作业,存在着条件艰苦、生活用水困难等方面的一些具体问题,也影响着风电企业的正常施工。这些问题都需要酒泉市集中进行协调解决。
  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为酒泉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优势资源加快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国家、省上的统一部署,市上确定了“两抓整推”的工作思路和“6+2”产业集群发展计划,形成了全市上下的共识。各县(市、区)都积极围绕“6+2”产业集群发展计划规划论证产业项目,但对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资源优势、地理位置、电力输出条件等方面的差异性重视不够,部分县市在新能源产业发展中还存在规划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
  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了解到,新能源产业是新兴产业,规划实施的项目都需要省上和国家的核准和支持,由于新能源产业项目省内外竞争激烈,新能源产业项目审核批准比较困难,特别是受国家产业政策等方面的限制,调峰电源建设项目、高载能产业项目审核批准困难,目前项目建设进度与项目核准进度的矛盾比较突出。
  按照酒泉市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目标,到2015年将新增电力生产能力约800亿千瓦时以上,而2009年全市实际电力消费量仅13亿千瓦时,全省电力消费量也仅有200多亿千瓦时。视察组的报告指出,在加快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实现风电、光电、火电打捆外送的同时,要积极研究制定特殊政策,解决电能就地消化问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益,延伸新能源基地产业发展链条。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时发现的运输、水泥供应以及施工等方面存在的这些具体问题,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很快就得到了解决。赵兴明说:“但还有一些问题,需要上升到全市全局以及省上和国家层面才能解决。对于制约新能源发展的这些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审议意见,市政府也正在落实中。”


  人大代表建议,积极争取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上网电价等扶持政策,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高载能产业项目
   
  科学规划是实现产业健康发展、规避重复建设和非理性发展的有效途径。酒泉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对全市新能源建设情况的视察报告提出,从长远发展考虑,目前应重视对风电和光电进行连片集中规划,充分利用风能光能资源富集、基础条件较好、开发潜力巨大等优势条件,进一步完善全市新能源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6+2”新能源产业集群布局,加强与各县(市、区)新能源产业规划的衔接和指导,充分挖掘各自优势,合理布局产业结构,加强政策扶持,集中优势抓好新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在抓好新能源产业项目规划的同时,要切实抓好风电企业办公、生产、道路、垃圾处理等附属设施建设规划,统一布局,相互配套,抓好生产基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原始植被破坏,保护好辖区内生态环境。
  新能源产业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组织专门的人员和力量,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更多的政策和项目支持,加大产业规划项目落实力度,保证新能源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视察报告指出,在新能源产业项目的争取上,既要抓好近期建设项目的核准工作,还要抓好今后续建项目的落实工作;既要重视风电项目的核准工作,也还要抓好光电、调峰电源、电网、装备制造、高载能产业等配套项目落实工作,加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研发工作,提高科技含量,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整体推进“6+2”产业群发展,提高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按照规划,2020年,酒泉市各类电力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至5000万千瓦,但酒泉地处西北电网末端,远离电力负荷中心,电力外送压力较大。参加视察的人大代表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新能源基地健康发展,就必须同步考虑电力消纳问题。而酒泉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环境容量较大,发展高载能产业条件优越。就地以优惠的电价转化风电能源,发展高载能产业是酒泉的现实选择。人大代表建议,在抓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同时,要重视资源的综合利用,制定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和高载能产业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本地资源优势的产业项目,减轻电力输出压力,推动电力就地消化,延伸新能源基地产业发展链条。
  国家支持风能发电,减半征收增值税,对风电企业进行政策性补助。但酒泉风电基地建设,设备投资占75%左右,增值税改革后,新能源发展与地方经济关联度不高,使地方七八年不能获得税收。人大代表建议,市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给予财政支持、税收优惠和上网电价等扶持政策,全额或部分返还抵扣的生产设备增值税,增加当地税收分成比例,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投资数额大,技术难度高,涉及范围广,工作要求高。因此,市、县(市、区)政府要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构,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定期督查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好产业项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赵兴明说,这些建议也是各级人大代表每年提出建议的热点,我们对新能源发展大局中亟须解决的建议,每年都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及各委员会进行督办。在2010年3月召开的酒泉市第二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魏成菊代表提出了关于加强酒泉新能源职业学院建设的建议,市政府成立了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将学院示范高职建设项目纳入政府重点工作,进行统筹和协调,成立了酒泉新能源职业学院,并在资金和师资方面都给予了大量扶持政策。这件建议的办理进程,不仅将有效解决酒泉新能源发展中的人才问题和当地的就业问题,而且也必将对新能源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督办人大代表建议时,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对因政策、体制、环境和条件限制,在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需要上级帮助解决的问题,要求市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积极向上衔接汇报,努力争取得到国家和省上的支持,创造条件,纳入规划,待条件允许尽力解决。赵兴明说,市人大常委会每年围绕新能源建设开展的各项活动,与党委部署、政府中心工作形成合力,有效推进了新能源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