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建好菜园子 丰富菜篮子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19:37:46

 


——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监督菜篮子工程纪实


 


  “满意票11票,基本满意票6票,不满意票1票。”20111113日,甘肃省酒泉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对市政府关于落实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审议意见的报告进行了满意度测评。


  2011年初,在全国物价尤其是蔬菜等副食品价格飞速上涨时,菜价贵也成为酒泉城区人们最为热议和担心的话题。


  群众关心的,就是人大密切关注的。为了让百姓的菜篮子不再沉重,去年以来,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大力开展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工作监督,既保障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也促进了全市农村蔬菜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作用。


 


“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


人大调研知民情


 


  2010年以来,老百姓悄然发现购买蔬菜、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的支出明显增加,特别是大蒜、葱、姜、土豆、白菜等蔬菜价格涨幅达到以往的两倍,甚至于三倍。“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等新词不断见诸网络,嬉笑间透出的不是幸福,而是无奈。如何让群众的菜篮子拎得轻松一些?酒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一些委员和代表在讨论常委会2011年工作要点时,建议将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列入常委会年度监督工作的重要议题之一,适时进行调研审议。


  20113月,酒泉市二届人大七次会议闭幕后,市人大农业与环境资源工作委员会立即根据常委会工作计划安排,抓紧做好听取政府关于“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报告的前期准备工作。4月正是农作物播种的季节,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普选带领农环委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深入肃州、玉门、敦煌、阿克塞四县(市、区)的11个蔬菜生产基地、5个畜牧养殖基地和6个菜篮子产品批发销售市场,就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的生产基地建设、流通体系建设和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调研中,生产者、经销商、农业部门、市场流通管理人员普遍表示,虽然近年来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稳固良性发展的总目标和广大人民群众对蔬菜和肉、蛋、奶产品的理想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调研结束后,调研组在报告中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菜篮子生产基地基础建设薄弱,规模偏小。全市菜篮子产品生产绝大部分还是农民分散、独立经营,由于日光温室、大棚蔬菜和设施养殖产业一次性投入资金额度较大,农户对市、县、乡的资金扶持存在依赖心理,自身投入不够,导致产业功能设施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全市蔬菜科技投入不足,缺乏蔬菜科技实验、推广示范专项资金,无法满足蔬菜科技推广需求,蔬菜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推广还有较多是由专业生产大户或合作社自发进行,带有一定的盲目性。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够健全,价格调控乏力。随着城镇人口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供需结构性矛盾逐渐突出,尤其是冬季蔬菜供应短缺,城区菜篮子消费品中,许多稀缺品种依赖外调,流通环节过多,受调出地市场价格影响,调入地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全市大部分菜篮子产品销售仍然停留在自产自销和基地批发两种形式,大型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同时,由于没有相应的市场建设和市场流通政策及扶持资金,在城市规划和小区建设中,没有充分考虑居民“买菜难”的问题,导致了大量马路市场的产生。


  ——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不到位。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最大的民生问题,而农产品质量安全又是食品安全的源头和基础。目前,农民质量安全意识还比较淡薄,优质优价环境尚未形成,蔬菜质量安全管理链条长、环节多、对象广,质量安全保障底气不足。全市还有近多半的县(市、区)和大多数乡镇没有建立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产品监管难以到位,无法正常开展质量安全检测工作。


 


抓“菜篮子”,盯“餐桌子”


审议提出三条意见


 


  2011519日,酒泉市二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次会议。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听取了市政府关于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的报告后,纷纷认为,短时间内菜价上涨过快严重影响市民的生活。如何使菜价上涨的幅度与市民的承受能力相匹配,是政府急需研究解决的突出问题。


  针对蔬菜基地建设,常委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政府部门要做好全市蔬菜生产基地的规划布局,加大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加大蔬菜科技投入,鼓励蔬菜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大户在城市近郊建设一批固定的蔬菜生产基地,提升大宗蔬菜生产能力,有效开展农超对接、农贸协调,确保城乡蔬菜市场供应,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针对蔬菜市场流通问题,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市政府要加强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建小区果蔬市场建设的规划引导,在蔬菜集中产区适当扶持建设冷库等冷储设施,增加蔬菜应急储备,增强政府对主要菜篮子产品应急供应的调控能力,减少菜篮子产品短缺或过剩现象出现。对菜篮子产品初加工和流通企业,取消不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批发市场收费项目,严禁乱收费,降低农产品价格中成本比重。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强调,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切实保障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在乡镇一级建立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服务中心,逐步形成市、县、乡检测机构各有侧重,互为补充的常态监测机制,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频次,形成职能明确、标准统一、上下贯通、运行高效、检测参数齐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逐步将分散的种植户纳入质量安全全程监管范畴,全面提升菜篮子质量安全,切实保障菜、肉、蛋、奶平稳供应和人民群众的餐桌健康安全。


 


建“菜园子”,满“菜篮子”


政府行动解民忧


 


  会议结束后,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及时将菜篮子工程建设审议意见书交由市政府研究处理。市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认真组织召开专题工作会议,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狠抓蔬菜产业发展。


  深入各县(市区)对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调研。制定出台了《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切实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通知》。采取规划引领、政策扶持、科技助推等措施,增强切实解决农民在蔬菜种植过程中信心不足的问题。


  加快基地建设,建大菜园子。调整农业结构,加快菜篮子基地建设,提高产品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保障供给能力。2011年,全市增加蔬菜生产面积12.6万亩,猪、鸡、牛、羊饲养量比上年分别增加2.55万头、22.05万只、1.3万头、590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12.3万吨,增加0.52万吨,解决了农产品供应量不足的问题。


  突出现代农业特色,发挥品牌优势促进农户增收。积极引导群众连片发展日光温室、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发动群众发展品牌农业。全市已培育了玉门赤金韭菜、清泉人参果,酒泉洋葱,金塔肉羊等有影响力的蔬菜和畜禽品牌20多个。坚持把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连片蔬菜小区和畜禽养殖小区作为推动标准化生产的关键环节来抓,全市共建设11个蔬菜、6个牛羊产业市级园区,带动建设29个县级园区,培育发展25个百亩温室连片小区、92个百亩大棚蔬菜小区和840个养殖小区。不仅使城区居民蔬菜需求得到保障,而且成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积极完善市场体系,努力保持价格稳定。进一步加大全市5个区域性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建设力度,通过增加仓储设施、交易场地、质量检测等设施设备,推进信息化服务建设,强化集散功能,减少流通环节,增强龙头企业市场直销和外运能力,确保了菜篮子产品价格平稳运行。


  加强质量监管,保证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坚持推进市、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抓好产地和市场两个环节,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监控,加强源头监管,组织开展了生鲜乳收购站整顿、三聚氢胺、瘦肉精、高毒高残留农药等禁用投入品市场专项检查,切实为群众提供安全可靠的“放心菜”和“放心肉蛋奶”。


 


落实求实,测评较真


常委会监督一抓到底


 


  解决好群众普遍关注的菜篮子问题,责任在政府,监督在人大。


  几个月来,为使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得到认真、及时、全面的办理落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多次听取了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汇报,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加强了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衔接沟通,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并在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听取审议并测评了市政府关于落实市人大常委会对市政府关于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


  “根据《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测评试行办法》规定,满意票和基本满意票合计占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50%以上为基本满意,达不到50%时为不满意。测评结果为基本满意时,工作报告视为通过,测评结果为不满意时,报告不予通过。根据测评结果,市政府关于全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情况报告审议意见的报告,满意票和基本满意票均达到常委会组成人员50%以上,报告通过。”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测评统计完毕,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詹吉有郑重宣布。


  据酒泉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市人大常委会以票决制进行满意度测评,是对“一府两院”落实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情况进行的刚性监督,也是贯彻实施监督法的一种积极尝试。测评结果表明,市政府落实人大关于菜篮子工程建设审议意见情况得到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充分认可,市人大常委会对该项工作的监督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