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宁:持续监督助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19:37:50
“我们要对人民群众比较关注的公安队伍建设工作进行持续监督、跟踪问效,不见成效不罢手。力促公安机关切实做到公正执法、廉洁执法、文明执法。”这是甘肃省静宁县人大常委会领导在听取审议县公安队伍建设情况工作报告时提出的目标。为此,静宁县人大常委会自2010年开始,采取多种方式对公安队伍建设工作进行监督,使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顺民意 开展公安队伍建设大调研活动
针对全县人民群众反响比较强烈的部分公安民警业务素质不高、执法不公不严、工作作风粗暴等问题,静宁县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由分管副主任带队,县委、人大相关委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深入县公安局机关及其所属队、所以及部分县直单位和乡镇,对公安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为确保调查活动取得实效,调查组在活动期间共发放调查表400多份,召开由部分市县人大代表、离退休干部、乡(镇)村(社)干部群众、城区居民代表、出租车司机等社会各界干部群众参加的座谈会23场次,参会人数达300多人次。
2010年12月10日,静宁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全县公安队伍建设情况的工作报告,并于会后向该县人民政府转交了《关于办理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关于全县公安队伍建设情况审议意见的通知》,要求该县人民政府就审议意见指出的部分民警办案能力不强、为民意识淡化、执法行为不规范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逐项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并结合审议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坚决彻底地整改,力求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抓整改 开展开门评警大走访活动
收到审议意见后,静宁县公安局高度重视,局党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关于县人大审议公安队伍建设的整改方案》,确定了整改目标、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和整改期限,对号入座分解下达至各基层队所,强力推进整改工作。
为不断深化整改活动,静宁县公安局又研究制定了《静宁县公安局“阳光警务暖民心”开门评警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开门评警大走访活动。
活动中,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带头下访,深入乡镇联系点,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谈话交流,共征求到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100多条;各警种、各部门开展了社区民警进街区村社、治安民警进行业场所,以及“警民相约警营”、“法制宣传日”、“走进110”等活动,共组织开展法制宣传20场次,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走访群众8000余人次;广大基层民警建立帮扶对子290对,救助精神病人、孤残儿童等社会弱势群体39人,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困难45件,调解矛盾纠纷50余件。通过以上活动,发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增进了警民感情,和谐了警民关系,推动了整改落实工作。
问成效 开展审议意见落实大检查活动
为确保调研活动取得实效,2011年8月,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对县公安队伍建设审议意见落实情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发现:一线民警的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不断增强,办案质量稳步提升,办事程序不断简化,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审批项目不断减少,日常内务管理、内部监督检查更加严格,县局和部分基层派出所还推出“户证管理便民利民十条铁规”、“一站式”、“一证式”办公等便民利民新举措,全警队伍正规化建设不断加强,执法执勤形象得到较大改观。
“总体上看,县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以来,县政府和县公安部门在改进加强队伍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收到了一定成效。”这是检查组成员在检查过程中形成的共识。但是,仍存在公安职能作用发挥不够充分、工作落实力度不够大等问题。为此,检查组建议,要把民警的思想道德教育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加强亲民爱民教育和爱岗敬业教育,培养民警良好的个人品德和职业道德,增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特别对有关民警队伍管理制度、便民利民措施,要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见成效,力戒空喊口号搞形式主义,努力为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推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切实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今年年初,静宁县人大常委会在讨论制定2012年工作要点时,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对该工作的检查列入要点。据悉,该项工作确定后,县人大常委会将以调研、检查等方式对该工作继续进行不间断地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