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武威:人大监督破解难题保税收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19:39:31


● 2010年,武威市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有5.67%,比全国20.88%和全省18.09%分别低15.21和12.42个百分点。


● 经过详细调研后,2011年6月9日,武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三县一区,对《税收征管法》在该市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针对这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建议,市政府组织税务部门在全市开展一次全面的税收普查和重点稽查。


● 2011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2亿元,增幅达到55.6%。税收收入达到17.14亿元,增收6.18亿元,增幅达到56.37%。其中:国税系统完成税收7.68亿元,增收2.48亿元,同比增长47.62%,增幅接近全省平均增幅的两倍。地税系统完成税收9.46亿元,增收3.7亿元,同比增长64.16%。国、地税增幅均位列全省系统内第二位。


武威:人大监督破解难题保税收


2012年5月10日,武威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次会议。


这次会议将审议武威市人民政府所做的《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


就这项议题,参会的每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都拿到了两份会议材料。原来发放的材料中除了本次将要审议的武威市人民政府《关于市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外,还为常委会组成人员准备了2011年7月21日在武威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武威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参会的梁盛泉委员对工作人员说:“我是这一届的代表,对于上一届的工作不了解,市人大常委会工作得真细心,结合上一届的执法检查报告,审议《审议意见整改落实情况的报告》,发言就更有针对性了!”旁边的胡中山委员也说:“就是,咱们都是这届的新委员,听说这次要审议这两个报告,一路上我都为不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发愁呢。现在好了,我们还是赶紧看看资料做好功课吧。别到时候审议时成了没嘴的葫芦!”


先调研再检查,执法检查报告得到市委领导充分肯定。


2010年,武威市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仅有5.67%,比全国20.88%和全省18.09%分别低15.21和12.42个百分点。与周边地区相比,该市大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张掖、金昌、酒泉、嘉峪关市分别低3.4、5.5、6.8、8.7个百分点;与财政收入总量比武威市低的甘南、临夏两州比较,也分别低4.2和4.7个百分点。


如何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意识,促进税收稳步增长,不断增强财政实力,切实维护好当前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成为武威市人大常委会关注的重点。


2011年5月,武威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了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存禄为组长,副主任孟世祖为副组长,部分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以及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决定对《税收征管法》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为了使检查更具有针对性,武威市人大常委会首先组成调研组,深入市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就执法检查涉及的相关问题和重点内容进行前期调研,熟悉相关业务,了解具体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制定执法检查方案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调研结束后,武威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专题研究,确定检查重点和方法步骤,并对检查组成员进行了业务培训。从2011年6月9日开始,执法检查组利用近一个月时间,深入三县一区,以民营企业、招商引资企业和建筑、房地产、酿酒、农副产品加工、餐饮娱乐等行业为重点,通过看现场、听汇报、提问题、查数据等方式,实地检查了纳税企业和有关单位。


红太阳面粉集团是武威市一家规模较大的加工企业,2010年这家企业销售额74265万元,实现利润3164万元,企业上缴税金347万元,3164万元利润的所得税790万元又全部享受减免政策予以免收。类似这样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涉农企业在武威市还有很多。经检查组进一步了解发现,由于武威市经济结构是以农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缺乏大企业和大税源的拉动,全市税源整体结构不合理,工业主体税种不突出。在武威市纳税百强企业中,工业企业也只有40户,加之这些企业大多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享受减免政策多,对地方税收贡献十分有限。2010年,全市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4户,大多在1000万—2000万元间,纳税3000万元以上的3户企业又全部是中央、省属企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经济实体持续增加,经济成分的多元化和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使税收征管日趋复杂化。检查组在武威市地税局了解到,车辆税收征管是税源管理的一个难点,全市现有营运车辆累计达17341辆。目前,真正纳入管理的却只有8946辆,纳管率仅为52%,部分营运车主不征税就在本地运营,一征税便跑往外地,征收难度极大。检查组还了解到,集贸市场、商品流通、出租房屋等方面的税收由于点多、面广、零散,在纳税管理上存在找不着、跟不上、收不来的情况,有税源却产生不了税收。还有一些规模较小,零星分散的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由于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不规范,难以查账征收,只能采取定额方式,存在着征收界限笼统,计算标准模糊,税款确定不准等问题。目前,该市餐饮娱乐、批发零售业基本都是这种情况。与此同时,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县区之间经营情况大体相同的纳税户存在着定额悬殊、税负不公的问题。加上税收征管手段比较落后,征管方式不能适应变化的新形势,缺乏应对之策和应变能力,对偷逃税款等违法行为打击不力。


企业诚信意识不强,依法纳税的遵从度不高是导致武威市税收收入偏低的又一个重要原因。检查组在建筑企业、房地产企业、餐饮娱乐业以及酒类企业、麦芽企业重点抽查了7户企业,其中4户企业连年亏损,久亏不倒。检查组发现,个别企业受经济利益驱动,企业做假账,设多套账,账外账、阴阳账,想方设法虚开发票甚至少开或不开发票,千方百计逃税。新《税收征管法》实施以来,税务部门加强了对这些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全市共稽查纳税人13158户,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2.56亿元。


从检查情况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税收流失的现象较为普遍。现行政策规定,农副产品收购发票由收购单位自行填开,个别企业要么自行高开收购金额,要么虚构收购业务,以致降低企业税负。2010年,全市农副产品初加工企业税负仅为0.3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9个百分点。还有些企业隐瞒收入,虚列成本,降低利润,千方百计逃缴所得税,这种情况表现尤为突出。


检查组认真分析检查结果,形成了武威市人大常委会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报告》,并在市委常委会会议上作了汇报,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


检查组建议市政府组织税务部门在全市开展一次全面的税收普查和重点稽查。


针对这次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检查组在执法检查报告中建议,市政府在近期要对税收征管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切实的整改措施,组织税务部门在全市开展一次全面的税收普查和重点稽查。对低于全省平均税率的行业、久亏不倒的企业、一些长期零申报收入和明显有问题的企业要作为重点立案稽查。第一步,税务部门通过宣传法规政策,向纳税人发放自查通知,督促纳税人开展自查,自觉补缴税款。第二步,税务部门要把建筑安装、房地产、餐饮娱乐等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作为检查重点。对查出问题的企业要依法扣缴税款。第三步,对抗税和存在严重违法行为者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处罚一起,绝不手软。


在2011年7月25日召开的武威市第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进行了审议。


审议中,常委会组成人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我市虽建立了综合治税机制,出台了实施办法,但是从这次检查的情况看,仍然存在着职责不清、落实不力、协作不顺、运行不畅等问题。部门信息交换与数据共享制度不够健全;代扣代征,协税护税的网络不够完善;一些部门和单位配合意识不强;一些难征难管的税种,基本依靠税务机关单打独斗去收缴。尽管《税收征管法》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协税护税的义务,但由于监督不力,责任追究不严,‘先税后证’、‘先税后拨’、‘先税后补’等协作机制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综合治税机制不完善,部门协税护税的合力尚未形成。”熟悉税务工作的武威市人大常委会委员蔡彤说。


“有的公民认为收税是税务干部的事与自己无关;有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不依法索取发票;有的执法人员为一些蝇头小利给逃漏税者大开绿灯;有的单位为本部门利益虚开假发票。这些现象都是税法宣传不深入,法制意识不强的表现。税法宣传还未深入人心,全民办税的氛围不够浓厚。近年来,对税法的宣传形式和内容大多局限在一般化和常识性阶段,帮助企业规范财务会计制度少,对相关财务人员业务培训少,对广大公民的教育引导少,不能有效满足纳税人个性化、动态化的需求。目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税收、关心税收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沈开祥委员说。


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就加强税务部门自身建设、创新征管方式、规范税收秩序、培植税源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以上建议经主任会议汇总梳理后,形成审议意见书交由市政府办理。并要求政府将整改落实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


整改落实有成效,国、地税增幅均位列全省系统内第二位。



2012年5月10日,在武威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上,武威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陈日清受市政府委托,在会上就市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管法》执法检查审议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汇报,并由常委会委员进行审议。


陈日清每讲到一个方面的内容,与会人员都对照着执法检查报告仔细听取审议意见落实情况报告,有的委员还在会议资料上勾勾画画,为审议发言做准备。


“2011年,全市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2亿元,增幅达到55.6%。税收收入达到17.14亿元,增收6.18亿元,增幅达到56.37%。其中:国税系统完成税收7.68亿元,增收2.48亿元,同比增长47.62%,增幅接近全省平均增幅的两倍;地税系统完成税收9.46亿元,增收3.7亿元,同比增长64.16%。国、地税增幅均位列全省系统内第二位。再根据上届人大常委会的检查报告,从这些增长数字可以看出,税务部门在深入开展税源普查、加大重点税源监管力度方面下了大工夫。”分组审议中,马中义委员第一个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高林委员说:“从整改落实情况看,税务部门积极把握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的有利因素,依据税源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征管方法的创新和机制的完善,全面加强对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动态监管,提升重点税源管理水平。地税部门2011年共组织入库税收6119万元,同比增长35.23%,增收1594万元。国税部门统计,我市去年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由2011年初的1291户增加到现在的1755户,企业盈利面达50.4%。这说明,税收收入的增加不但没有阻碍经济发展,反而有效促进了我市重点行业和企业的做大做强。这说明,税务部门在加强重点行业和税源管理,着力破解税源整体结构不合理、工业主体税种不突出的问题中,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这也为我市经济不断发展、税收收入不断增加、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全市各级税务稽查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创新稽查工作方法,加大对税务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始终保持对各类税收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2011年,全市税务部门累计检查纳税人378户,查补税款、罚款、滞纳金共2380万元。可以看出,通过卓有成效的稽查工作,净化了税收环境,达到了以查促管、以查促收的目的”。列席会议的武威市地税局局长何江接着说。


“常委会检查组的检查报告指出,零散税源控管不规范是我市税收征管中遇到的难题。从政府的整改报告上看,全市税务部门大力夯实征管基础,着力破解零散税源控管不规范及税收征管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不高的问题。对此,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税收专项检查活动,累计查补收入4155.06万元。不查没有,一查就有,这说明,推进依法治税,强化税务稽查,整顿规范税收秩序,着力破解企业诚信意识不强、依法纳税遵从度不高等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这项工作”,程爱民委员说。


“收税是税务部门的事,但治税是各部门需要同力协作的一件事。修订完善的《武威市社会综合治税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的协税护税职责。由地税部门牵头开发的综合治税软件,在认真梳理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明确了社会综合治税成员单位的协税护税职责和涉税信息的传递办法,完善了社会综合治税考核细则和责任追究办法,积极搭建综合治税信息化平台,健全完善了‘政府领导、税务主管、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信息化支撑’的综合治税体系。这有利于社会综合治税各成员单位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立足各自职能职责协税护税,营造良好的综合治税氛围,推动全市综合治税工作步入规范化、信息化轨道。”列席会议的市国税局局长杜争平对于治税工作形成合力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常委会组成人员还对汇报中提出的着力破解综合治税机制、部门协税护税合力、强化税法宣传,优化纳税服务等方面问题进行了审议,对政府整改落实审议意见情况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大家认为,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专题安排部署了整改工作,强化了工作措施,狠抓了整改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武威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刘存禄说:“近年来,武威市人大常委会以维护好当前加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为目标,常委会通过先调研,再检查,认真审议,狠抓整改等一系列的措施,监督工作不断加强。通过先期调研,可以使检查计划制定得更详尽;详尽的检查计划,可以使检查更具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的检查又可以是检查报告言之有物,这又使委员审议更有分量,最终促使相关部门的整改落实。今后,我们还将有效运用这些方法,发挥人大作用,促进全市实现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