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督工作 > 正文

提升省属企业监管水平刻不容缓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省属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情况的报告及省属监管企业国资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12-16 10:33:53

    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内外需求整体乏力等因素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省属监管重点骨干企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生产经营困难,有效投资下降,发展活力不足。
 
提升省属企业监管水平刻不容缓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省属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情况的报告及省属监管企业国资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甘肃省属监管企业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依托产业基础,集聚发展优势,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制度,改革创新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但在改革发展过程中,相当部分企业的管理工作未实现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水平已是企业当前突出的重要任务和需要持续深化的重点工作。
 
  为全面了解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根据省人大常委会2015年工作安排,9月至10月,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牵头,省人大财经委、省人大常委会财经预算工委、省国资委相关人员参加的调研组,先后赴平凉、庆阳、酒泉、嘉峪关、金昌5市,对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显示,1至10月,35户省属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63.84亿元,同比增长1.48%;累计亏损50.42亿元,同比减利118.05亿元;已交税费总额107.49亿元,同比下降1.52%。有色冶金和煤炭两个行业企业合计亏损84.41亿元,同比减利91.7亿元,占省属监管企业减利总额的77.7%。
 
  在11月下旬召开的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上,常委会组成人员听取和审议了省政府国资委关于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情况的报告及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省属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当前,甘肃省属监管企业仍存在实体经济动力不足、融资能力下降、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小、扶持政策缺乏等突出困难和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迫切需要进一步提升企业监管水平,以解决深层次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现状】
 
  企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生产经营困难,有效投资下降,发展活力不足。省政府把稳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统筹安排,紧盯市场、扭住创新,帮助企业多措并举降本增效,转型升级,深化改革,全力以赴解决经营效益下滑和有效投资下降问题。
 
  据了解,截至2014年底,甘肃共有国有企业1648户,资产总额12023.48亿元,同比增长18.78%;净资产4123.82亿元,同比增长6.83%;实现营业收入5456.40亿元,同比增长14.25%;实现利润106.26亿元,同比增长8.04%;上交税费160.91亿元,同比增长17.7%。其中,省国资委监管企业35户(共有独立法人企业655户),资产总额8169.84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81.22%;净资产3016.91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2%;实现营业收入5056.24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5.74%;上交税费140.38亿元,占省属国有企业的92.61%。与2004年省国资委成立时相比,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上缴税费分别增长8.5倍、10.5倍、10.2倍、3.8倍。
 
  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了解到,今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深度调整、内外需求整体乏力等因素影响,全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省属监管重点骨干企业普遍面临产能过剩、价格下跌、成本上升、效益下滑的严峻局面,生产经营困难,有效投资下降,发展活力不足。1月至10月,35户省属监管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4163.84亿元,同比增长1.48%;累计亏损50.42亿元,同比减利118.05亿元。有色冶金和煤炭两个行业企业合计亏损84.41亿元,同比减利91.7亿元,占省属监管企业减利总额的77.7%。
 
  面对严峻形势,省政府把稳增长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谋划、统筹安排,紧盯市场、扭住创新,全力以赴解决经营效益下滑和有效投资下降的问题。
 
  为全力抓好企业运行工作,35户省属监管企业多策并举降本增效,全部制定了增源节流、增效节支活动方案,亏损企业全部制定了减亏控亏方案,以问题为导向,从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增收节支,释放管理红利,省属监管企业营业收入降幅下半年逐月收窄,9月份实现同比增长。强化考核倒逼机制,省国资委与每户企业签订了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立足当前,强化生产经营指标考核,立足长远,增加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全面深化改革两项重点工作考核,健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倒逼、约束和激励机制。想方设法控债融资,35户企业全部完成了自身经营风险诊断评估,资产负债率高于70%的14户企业分别制定了债务风险防控方案,实施资产负债率和负债规模双重控制。省国投集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发挥平台功能,为省属企业项目建设融资15.6亿元,为7户省属企业棚改项目提供了信用担保,帮助企业解决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为积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省属企业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实施一批精深加工、新能源、新材料、循环经济项目,带动企业转型升级。在谋划项目时,企业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作为治本之策,注重培育新的增长点,8户省属企业被列为全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总体攻坚骨干企业,得到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切实加强对外战略合作,省属监管企业依托自身资源、技术优势,积极引进战略合作伙伴,不断提升竞争实力。在做好做强主业的同时,省属监管企业积极探索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兴业态,延伸和拓展发展领域。积极参与国际产能合作,省国资委制定出台了《加快省属企业“走出去”推进国际产能合作实施方案》,提出了“1553”跨国经营主体培育目标。通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洽谈会等方式,为企业搭建对外合作交流平台。
 
  省属企业还不断深化改革。“一企一策”深入推进,酒钢集团、国投集团、公航旅集团、机场集团、八冶集团等5户省属企业改革试点进展顺利;30户企业按照《省属企业改革方案制定工作规程》,制定了改革总方案;省物产集团、省水电工程局完成公司制改革,省属监管企业集团层面全面完成公司制改革;26户企业(含子公司)纳入省属企业上市后备库,16户企业纳入新三板挂牌计划,6户企业启动股份制改革。积极推进改制重组,靖远煤电顺利完成定向增发,引进社会法人和机构投资者10家,募集资金34.01亿元;在第一批推出省属企业引进非公资本投资项目60个的基础上,近期已推出第二批引进非公资本投资项目40个。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实施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试点,计划两年内实现省属企业外部董事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全面推行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规范董事会建设,落实省属企业财务总监外派制度。加强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省国资委制定了《省属监管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办法(草案)》、《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办法(草案)》两个配套制度及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两个专项考核评价细则,正在征求有关部门和企业意见。制定了《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省属监管企业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办法》,实行工资总额分类管理,向20户竞争类企业董事会授予工资总额管理权,推动企业建立市场化用工分配机制。
 
  【支招】
 
  加快开展项目储备,争取将重点项目纳入省级和国家级“十三五”产业规划。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省属监管企业产品创新和终端市场创新能力。以整合重组、改制上市等为手段,放大资本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通过改革,解决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推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行。
 
  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近年来,尽管我省对省属监管企业的监管体制与运营模式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但仍存在经济增长普遍乏力、融资能力下降、产业布局结构不合理、监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进一步提升企业监管水平已是当前突出的重要任务和需要持续深化的重点工作。
 
  调研报告显示,当前,我省省属工业企业整体亏损,增长普遍乏力,后劲持续不足。1月至8月,我省煤炭、冶金行业与全国一样,整体亏损,两行业7户企业营业收入占到省属工业企业的96%,合计亏损额达69.19亿元,其中酒钢集团、金川公司合计亏损54.9亿元。
 
 调研发现,由于重点企业利润下滑,融资成本上升,致使企业投资意愿不足,投资额减少。据统计,上半年,我省14户省属工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46亿元,同比下降53.2%。除白银集团、窑煤集团、稀土集团同比略有增长外,其他企业均同比下降。
 
  我省省属企业多为能源、原材料企业,对资源依赖性强,受外部市场波动影响大。调研组了解到,我省重点骨干企业产能过剩,效益下滑,资源加工深度不够,产业链条不长,产品附加值低,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的“两高一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虽然企业正着手进行转型升级,但短期内难以扭转现状,调结构、促转型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调研组还发现,在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难题,如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厂办大集体改革、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三供一业”分离移交等问题难以得到妥善解决,使企业背负了沉重的历史包袱,严重束缚了改革发展进程,急需政府在金融、财税、社保等方面出台相应的定向扶持政策。此外,我省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经营性国有资产没有实现集中统一监管,监事会监督力量薄弱,监管工作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
 
  针对上述困难和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有些委员提出,省国资委要指导各企业扎实开展“十三五”规划研究制定工作,认真分析“十二五”底数,科学研判“十三五”形势,合理确定“十三五”发展定位。牢固树立经济发展新常态思维,注重提质增效,注重转型升级,强化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坚持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大力开展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经济环境好转后提速发展打好基础。要加快开展项目储备,争取将重点项目纳入省级和国家级“十三五”产业规划。
 
  针对省属监管企业由于体量总体偏大造成转型创新滞缓的问题,不少委员建议,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进一步解放思想,用灵活的体制机制,推动企业加快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实现重大技术装备升级换代、重要工艺流程优化升级、主要生产线填平补齐、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要加快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高省属监管企业产品创新和终端市场创新能力。要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管理创新人才,为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人才保障。
 
  如何推进企业经营方式转变?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要鼓励企业在工业设计、重大技术标准和专用设备研制、信息咨询、现代物流等领域加快发展步伐;促进和完善有色金属的电子商务、期货交易等营销方式,为形成产品、产权、资本运作三位一体营销模式奠定基础;支持发展工程咨询、装备集成、安装调试、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工程承包服务;鼓励发展工业检测认证、科技成果推广和企业管理诊断、评价等中介服务业,扶持壮大节能服务产业。
 
  如何整合资源,促进企业和行业做大做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要按照“同业归并、集团发展”的原则,加快省属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资源的重组整合,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源聚集、战略协同和优势叠加效应。要注重发挥产业政策的市场化导向作用,加快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化进程。以整合重组、改制上市等为手段,放大资本功能,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转型升级。支持省属企业挂牌上市,加快推动资本证券化发展。有人还提出,分别以金川公司和兰石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为主体,设立有色冶金投资集团公司和装备制造投资集团公司,提升企业资本运营能力,推进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同时,为相关行业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和行业做大做强。
 
  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是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共识。大家提出,中央、省上已分别制定出台《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各企业要在省国资委的指导下,尽快制定完善改革的具体方案,加快启动各项改革试点,通过改革,解决法人治理结构问题,推进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行。大家建议,尽快明晰公航旅集团、八冶集团等企业的产权关系,为企业加快发展扫清障碍,注入有生力量;尽快检查落实和研究制定解决省属监管企业历史遗留问题的扶持政策,明确各相关部门工作责任,形成合力,帮助企业减轻负担,轻装上阵,实现改革增效。
 
  省国资委主任李沛兴表示,将按照省人大常委会的审议意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和改进国有资产监管,实现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国资监管手段和方式不断优化,监管的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提高,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的目标。高勇  薛文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