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是否作秀地方官员不能自说自话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1 19:57:05

去年以来,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城市相继召开调整水价的听证会,但听证会在方案设计、人员选择、程序规范等都有作秀之嫌。最近,有关部门对此作出公开回应:不能不加分析地认为听证会在作秀。试想,如果没有听证会这一平台,如果不让媒体充分地、公开地报道听证会,这些问题就很难暴露出来。如果真想作秀,岂会让蹩脚演员来砸牌子(见17《工人日报》)
  听证制度,曾经给了公众太多期待,以为它的到来,意味着公开、透明和民主的自然的从天而降,以为它的到来,就是想涨就涨等公共治理乱象的终结。然而,几年过去了,公众却发现并不是那么一回事。尤其是在2009年,几个大城市调整水价的听证会,更是变得有恃无恐,接连传出了听证代表内定、退休干部成了下岗职工等一系列丑闻,听证已经被多数公众认定为:作秀。
  正是在这样一个信任危机之中,公共管理部门才作出回应。听证会是否作秀,不取决于公众和民意不加分析地认为,但显然更不取决于公权力分析出的自话自说。
  首先,社会越来越开放,公共管理越来越透明,在这样一个社会语境之下,试问,谁还能有权力不让媒体充分地、公开地报道听证会?谁还有权力捂住这些问题不见天日?难道公众天经地义的话语权、知情权,还是权力和管理部门的恩赐吗?这又是一种何其狭隘、保守和危险的思维?而令人遗憾的是,在官员的回应中,充斥着这种自上而下、自以为是、自命不凡的官腔。
  在这样一个姿态之下,有关部门的回应越看越有点答非所问、偷梁换柱。公众所质疑的是好与坏,而有关部门答的却是有与无。公众的意思是,一个坏的听证会,扎扎实实走形式的听证制度,还不如没有。公众质疑的是,听证会必须听取反对者的意见,而现实呢?没有反对派,只有全票通过。听证会必须公开企业的成本构成,拿出合理的涨价理由,可我们的听证会呢?公开成本了吗?拿出涨价的合理理由了吗?听证制度,本应是一种可能的公共政策对话一种对称性的公共政策论辩,我们的听证会有对话吗?没有。有论辩吗?也没有。既然没有,那不是作秀又是什么?
  而反观有关部门的回应,对公众的这些疑问都避实就虚,而只是以有了听证会这个形式而自满。说白了就是,能开听证会就不错了,你还想怎样?一个是期待进步,一个是固守残缺,为既有的一点进步沾沾自喜,两者的落点和期待不同,检视问题的视角不同,作秀与不作秀,官方与民意怎会得出一个相同的答案?(作者系山东青岛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