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考评” 人大监督从“虚无”走向“具体”的成功实践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1 20:01:41

最近,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人大常委会联合县委组织部对县政府组成部门、公安系统6个大队及其下属中队等实权部门的领导进行考评,6不称职官员最终被县委摘掉了乌纱帽。据悉,到目前为止,徐闻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考评和测评一共摘掉了14名官员的乌纱帽。(见61《南方日报》)
  徐闻县人大常委会的这种做法,为地方人大常委会开展人事监督工作提供了制度范本。
  长期以来,加强人大及其常委会任命干部的任后监督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对干部的监督管理偏重于违法违纪的责任追究,而忽视对政治责任的追究。这意味着,官员只要不犯大错误,不违法,即使得过且过、无所作为,也照样能当太平官。如何把纪律、法律管不到的这片空白地带用制度规范起来,对碌碌无为、贻误改革发展大计者相应地追究政治责任,是困扰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人事监督的一个重要问题。一方面,法律缺失。尽管法律赋予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有人事任免权,可以撤销一府两院工作人员的职务,但法律对这些任后监督规定太过原则,没有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字当头。地方人大常委会怕影响关系、怕得罪人、怕惹麻烦,怕把握不准,在人事监督上往往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缺少主动作为意识。
  徐闻县人大常委会的做法至少有三点值得借鉴:一是把人大的法律监督与党组织对干部的管理监督结合起来。整个考评由人大常委会和党委组织部门共同完成,考评程序和参评人员也由双方共同确定。使两者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二是整个考评自始至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重大问题及时向党委汇报,考评结果由党委作出,避免了人大监督自作主张、有违法律之嫌。三是把考评工作建立在民意基础之上,考评小组前后用了数月时间,深入24个部门,走访上万名干部群众,从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廉洁自律等16个方面对105名考评对象进行了调查,并一一形成考评报告,保证了公正公平。
  徐闻县人大常委会考评官员的意义,不在于其发威撤销了几名工作人员的职务和一时的力量显示,而在其彰显出来的制度效应,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人事监督从虚无走向具体,从橡皮图章走向刚性,可以说是形式民主向实体性民主转型的一个范例,意味着权力的回归。同时,对在任官员也是一种警醒和压力,如何善待职守、如何敬畏百姓、如何执法为民将会成为官场的自觉和主旋律。
  笔者相信,在地方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推进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有机统一应是大势所趋,历史潮流。真诚希望徐闻的做法不只是一地的孤本,而能星火燎原、渐成大势。(作者单位:湖南省涟源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