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 预示着人大监督的力度和决心加大

稿件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5-01-21 20:02:34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624日上午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09年中央决算报告时进行了专题询问。受国务院委托,财政部多位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
  在今年39日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吴邦国委员长有关将依法开展专题询问和质询的表述曾引起各方高度关注,舆论普遍认为,被媒体描述为束之高阁的人大询问和质询权会被高调激活。此举会释放人大的监督能量,使其图章
  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35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批评政府,曾引起海内外广泛讨论。
  人大行使询问或质询权力,是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监督职权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宪法第七十三条的规定。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一原本极具锋芒和刚性的监督形式,虽然早已写入宪法,在代表法、地方组织法、监督法等诸多法律中也有专门规定,但事实上却一直处于沉睡、被闲置的状态。无论是在全国人大,还是地方各级人大层面均极少被实际启用。询问、质询等一些刚性监督手段不能在人大监督工作中得到常态化运用,人大监督失之于软、失之于松深受外界质疑,公众期盼人大监督硬起来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在这种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进行专题询问,无疑具有十分重大的制度价值。一方面,对于政府来说,势必将大大增强其履责压力,促使它们更好地依法行政;而另一方面,对于人大本身来说,询问和质询权的充分落实启用、常态化,事实上也起到了激活人大权力、充分释放其监督能量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从制度源头上维护人民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权力的宪政逻辑。这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进行专题询问,唤醒了一个沉睡的制度,预示着人大监督政府的力度和决心加大。
  人大监督权的扎实推进,是民主的进步,同时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还有很多人大的权力有待激活和充分实现。按照法律规定,人大是权力机关和法定的监督机构,其组成人员有广泛的权力。但很多时候,这些权力不为人完全了解,或没有充分激活和发挥,以至于有一种错误的看法,认为人大有职无权
  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人大作为法定监督机关,应发挥制度化的作用。纸上权力不会自动生效,人大监督权只能依靠其组成人员积极的履职行权来激活和实现。我们期待,在未来的政治生活中,人大能够理直气壮地对政府官员提出质询,财政预算报告的审议不再冷场,政府所花的每一分钱都有所交待,关乎民生利益的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经得起质疑和推敲。(作者单位:人大研究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