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时评】谨防套话碍监督

稿件来源:甘肃人大网-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20:10:36

    监督权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项重要权力,行使好这项权力,履行好监督职责,不仅需要人大代表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有受人民重托、为人民办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熟悉法律、依照法定途径和方式履职的素质和能力,有敢于说真话、办实事、能担当的魄力和识见,同时,也需要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善于排除各种干扰。目前,人大监督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套话和习惯性说法即应在努力排除之列。
  比如,“要看全局。”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必须要有全局意识,因为“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这就要求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站在推动科学发展的高度,高瞻远瞩,胸怀全局,理清思路和头绪,把握本质和主流,分清主次和轻重,把监督工作抓到点子上。然而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当监督触及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工作上的失误和缺点时,就能听到“成绩总是主要的,问题是次要的”,“要看全局,顾大局,多肯定,多鼓励”等诸如此类的话。在这种话语氛围中,一些该深入调研的问题被成绩掩盖了,一些该指出的失误被经验代替了,一些该督促落实的整改措施被大好形势淡化了。
  又如“要支持发展”。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的过程,一定意义上是按照法定的民主程序深入了解情况,全面收集信息,征求群众意见,对工作决策和措施的正确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考察、评判的过程,既可证实决策和措施的正确、合法和有效,也可证明决策和措施的失误、不足和由此带来的问题,以引起重视,督促纠正。但我们多习惯于证明正确、合法和有效,若有人提出不同意见,指出失误、不合法和由此产生的负效应,往往就会听到,“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支持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敢于破除束缚发展的条条框框”等。在这样的语境下,独立的思考、与决策不一致的意见,就有不积极支持发展之嫌,所以即便确有道理也应者寥寥。
  再如“要讲和谐”。和谐是社会建设所追求的良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是人大工作孜孜追求的社会发展目标。但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和谐”这个概念被泛化了,大凡人际关系、系统要素、组织结构、场面气氛等等,都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其含义逐渐变得复杂起来。具体到人大监督工作中,当涉及矛盾和问题时,当应该进一步分清是非提出问责时,当需要启动询问和质询等刚性监督手段时,“要讲和谐、讲团结、讲宽容”的说法就出现了,并成为替决策失误、工作失职开脱责任的理由,“和谐”成了不分是非和稀泥、不讲责任保情面的同义语。
  在上述这类套话和习惯性说法比较盛行的场合,往往能够形成一种“语场”,就如同磁场的两极,对身处其中者造成一种无形的环境压力和心理诱导。但表面看这类套话和习惯性说法本身却并无不妥,这就更应引起重视。因此,对有碍人大监督的套话和习惯性说法,有必要认真研究、仔细辨别、快速判断并有效排除,真正使人大监督工作激浊扬清,而不可因为这些套话和习惯性说法的存在使人大监督工作泄了底气、减了力度、没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