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人大论坛】自觉践行群众路线 努力做好人大工作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20:17:36
在县级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紧跟形势要求,自觉践行群众路线,以转变作风、促进发展和服务民生为重点,在履职行权中服务全局,在尽职尽责中务求实效,以工作效能的新提高和工作作风的新转变,推动人大工作科学发展。
一、深化学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观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入学习教育,更加明确地领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更加增强了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切为了群众、尽力服务群众。人大工作的本质,就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反映和代表人民意愿,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大常委会履行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就是为了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工作依靠群众、事事信赖群众。人大代表来自基层一线,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深切体会,对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了解深入,能够集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集思广益、凝聚发展共识,为党委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通过人大代表,可以及时将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讲解给广大人民群众,夯实贯彻执行的群众基础。结合人大工作实际,人大监督议题的选择,应该建立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保证每一项监督工作的实施、每一项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提出,能够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把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公仆。人大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观点,坚持以群众立场和愿望部署人大工作,把握行权履职的定位,才能认清肩负的职责,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从而更加积极有为、理性平和地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在人大工作中,无论是开展监督,还是行使决定权、任免权,都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依法科学履职,从而推动人大工作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发展。
二、注重活动实效,改进完善人大工作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各级人大恪守为民之责,坚守价值追求,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始终把为民履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升人大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坚持把解民忧、惠民生作为人大监督的出发点。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围绕人民的所思所盼所想,加强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食品药品安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等问题的视察调研和监督检查,确保关系国计民生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得到解决,推动和支持“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抓好落实,让群众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坚持把集民智、聚民力作为代表工作的落脚点。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通过开展视察、调研、工作评议等活动,切实了解人民的意愿、想法和诉求,善于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要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有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完善代表履职保障、学习培训、开展活动以及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和代表激励约束等工作机制,不断规范代表的履职行为。要紧密结合县乡人大工作实际,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人大代表自觉肩负起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重任。
坚持把察民情、帮民富作为自身建设的着力点。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记宗旨,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切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访民情、耐心释民惑、虚心纳民智、倾心解民忧、尽心惠民生,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人大信访制度等,通过制度的有力执行,推动新时期人大工作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和新要求。要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切实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一、深化学习教育,不断增强群众观念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深入学习教育,更加明确地领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深刻内涵,更加增强了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切为了群众、尽力服务群众。人大工作的本质,就是在党委的领导下,围绕实现和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组织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因此,反映和代表人民意愿,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人大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大常委会履行决定权、监督权、任免权,就是为了服务和促进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更好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工作依靠群众、事事信赖群众。人大代表来自基层一线,对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有深切体会,对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和要求了解深入,能够集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从而集思广益、凝聚发展共识,为党委重大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同时,通过人大代表,可以及时将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部署宣传讲解给广大人民群众,夯实贯彻执行的群众基础。结合人大工作实际,人大监督议题的选择,应该建立在深入基层调研、了解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保证每一项监督工作的实施、每一项决议决定和审议意见的提出,能够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维护广大群众的利益。
把群众当主人、把自己当公仆。人大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不断增强群众观点,坚持以群众立场和愿望部署人大工作,把握行权履职的定位,才能认清肩负的职责,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从而更加积极有为、理性平和地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因此,在人大工作中,无论是开展监督,还是行使决定权、任免权,都要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依法科学履职,从而推动人大工作民主化、程序化、科学化发展。
二、注重活动实效,改进完善人大工作
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各级人大恪守为民之责,坚守价值追求,始终坚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穿到人大工作的全过程,始终把为民履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提升人大工作水平,不断增强监督实效。
坚持把解民忧、惠民生作为人大监督的出发点。要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围绕人民的所思所盼所想,加强对群众关注度高的食品药品安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等问题的视察调研和监督检查,确保关系国计民生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问题得到解决,推动和支持“一府两院”改进工作,抓好落实,让群众见到实效、得到实惠。
坚持把集民智、聚民力作为代表工作的落脚点。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通过开展视察、调研、工作评议等活动,切实了解人民的意愿、想法和诉求,善于反映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要注重发挥人大代表的职能作用,有力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行使职权。建立完善代表履职保障、学习培训、开展活动以及代表意见建议办理和代表激励约束等工作机制,不断规范代表的履职行为。要紧密结合县乡人大工作实际,组织动员各级人大代表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投身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使人大代表自觉肩负起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重任。
坚持把察民情、帮民富作为自身建设的着力点。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各项规定,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牢记宗旨,不断增强群众观念,切实解决“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沉下身子,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真心访民情、耐心释民惑、虚心纳民智、倾心解民忧、尽心惠民生,以为民务实清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人大代表制度、代表联系选民制度、代表向选民述职制度、人大信访制度等,通过制度的有力执行,推动新时期人大工作更好地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盼和新要求。要加强机关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谋发展”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切实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不断开创人大工作新局面。 (作者系武山县人大常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