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层人大论坛】加强和改进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几点思考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20:17:45
人大常委会机关是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的参谋部和后勤部,是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中心和枢纽。近年来,兰州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不断加强和改进工作,积极发挥参谋助手、综合协调、督办落实和服务保障的职能作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提供了较高水平和较高质量的服务。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认识到,做好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必须确保“三个到位”。一是推动发展、联系群众的思想认识必须到位。必须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人大的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更好地融入地方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二是服务大局、高效运转的工作实践必须到位。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工作大局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部署开展工作,自觉把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紧紧围绕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中心任务去思考、去行动,确保机关高效运转,积极促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好各项职权。三是与时俱进、超前谋划的参谋助手作用必须到位。必须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到不为既得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经验所局限,不为过去习惯所束缚,善于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各项工作,积极探寻加强机关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全力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和做好服务。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应坚持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开拓创新,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强化“五项服务保障”,抓好“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
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就是要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综合枢纽”作用这一工作中心,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更加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行使各项职权。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工作定位。着力转变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不可能有创新的思想观念,着力转变按部就班、满足于做好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具体工作的思想观念,把机关工作整体纳入“三项服务”,即为常委会领导班子搞好服务、为“三会”搞好服务、为代表和人民群众搞好服务。二是坚持奋发进取,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好人大行使职权的法定性与人大常委会机关服务保障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坚持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和安排机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管理,努力做到精准办文、周全办会、高效办事,推动机关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三是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决策、部署,明确人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了解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形成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人大常委会机关内部及人大常委会机关与外部之间“勤联系、常交流、多协商”的沟通机制,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沟通。不断探索督办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大对“三会”议定事项及涉及民生热点重点工作的督办力度。改进后勤服务工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及市人大代表依法有效履职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强化“五项服务保障”,就是要把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一是为科学民主立法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强地方性立法工作;健全地方性法规起草、论证、协调、审议和立法后评估等工作机制,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立法咨询和立法论证,加强立法组织协调,广泛征求、收集、吸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在立法前、立法过程中及法规公布施行后,通过多种渠道向全社会宣传立法精神,为法规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为加强监督工作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或视察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检查、视察、调研,为常委会审议相关工作提供充实可靠的依据;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和监督;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兰州新区建设、“五城联创”、生态绿化以及大气污染治理、交通拥堵疏解、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检查、视察和调研;加强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执行情况以及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三是为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进一步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依照法定程序,适时对全面深化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四是为强化人事任免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做好任免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任免程序,严格任前资格审查,施行新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开展专题询问和专项工作满意度测评,加强对人大选举和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五是为发挥代表作用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就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落实市委总体发展思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出建议;加强对代表的学习和培训,定期为代表通报政情,坚持代表小组定期活动和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站”工作机制,为闭会期间加强代表联络、开展代表活动、联系人民群众、发挥代表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抓好“五个关键环节”,就是要着力抓好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作风转变、队伍建设、氛围营造等关键环节,努力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抓好理论学习。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党的政策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经济、科技、法律、历史、文化、管理等各方面知识。通过有效的学习培训,使机关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大的提升。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学习、管理、考核、调查研究等制度,进一步明确机关各工作部门的职责,对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用制度抓好学习、规范工作,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三是抓好作风转变。进一步改进学风、文风和会风,取消没有实质内容、没有实际作用的会议、活动和文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和推动解决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相关规定,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加强会议管理、“三公”经费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公车管理。四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机关干部的培养、推荐、提拔和交流使用力度,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大机关干部队伍。五是抓好氛围营造。一方面,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介的联系和协调,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人大常委会及机关的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另一方面,大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机关氛围,努力形成机关领导班子、各工作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作者系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我们认识到,做好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必须确保“三个到位”。一是推动发展、联系群众的思想认识必须到位。必须把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依法履行职责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使人大的立法、监督等各项工作更好地融入地方民主法治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二是服务大局、高效运转的工作实践必须到位。必须紧紧围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工作大局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大部署开展工作,自觉把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中去谋划、去部署,紧紧围绕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中心任务去思考、去行动,确保机关高效运转,积极促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好各项职权。三是与时俱进、超前谋划的参谋助手作用必须到位。必须着眼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做到不为既得成绩而自满,不为既有经验所局限,不为过去习惯所束缚,善于用改革创新的精神谋划各项工作,积极探寻加强机关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全力参与政务、管理事务和做好服务。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按照新形势、新任务对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的新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应坚持思想上与时俱进、工作上开拓创新,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强化“五项服务保障”,抓好“五个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
围绕“一个工作中心”,就是要紧紧围绕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综合枢纽”作用这一工作中心,着力转变思想观念,更加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更好地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效行使各项职权。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准确把握工作定位。着力转变人大工作法律性、程序性强,不可能有创新的思想观念,着力转变按部就班、满足于做好办文、办会、办事等各项具体工作的思想观念,把机关工作整体纳入“三项服务”,即为常委会领导班子搞好服务、为“三会”搞好服务、为代表和人民群众搞好服务。二是坚持奋发进取,不断提高工作效能。始终保持奋发进取的工作状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正确处理好人大行使职权的法定性与人大常委会机关服务保障的创新性之间的关系,坚持用创新的思维谋划和安排机关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机关管理,努力做到精准办文、周全办会、高效办事,推动机关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三是提升工作水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决策、部署,明确人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了解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形成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树立“一盘棋”思想,建立人大常委会机关内部及人大常委会机关与外部之间“勤联系、常交流、多协商”的沟通机制,加强与各级各部门的联系沟通。不断探索督办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大对“三会”议定事项及涉及民生热点重点工作的督办力度。改进后勤服务工作,为市人大常委会及市人大代表依法有效履职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
强化“五项服务保障”,就是要把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立法、监督、决定重大事项、人事任免和代表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化工作举措,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发挥好服务保障作用。一是为科学民主立法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从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强地方性立法工作;健全地方性法规起草、论证、协调、审议和立法后评估等工作机制,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途径;认真调查研究,积极开展立法咨询和立法论证,加强立法组织协调,广泛征求、收集、吸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在立法前、立法过程中及法规公布施行后,通过多种渠道向全社会宣传立法精神,为法规的贯彻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二是为加强监督工作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执法检查组或视察调研组,深入基层开展检查、视察、调研,为常委会审议相关工作提供充实可靠的依据;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加强对计划、预算执行情况的审查和监督;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兰州新区建设、“五城联创”、生态绿化以及大气污染治理、交通拥堵疏解、水污染防治等工作的检查、视察和调研;加强人代会和常委会会议作出的决议、决定执行情况以及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三是为依法决定重大事项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进一步健全人大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制度,依照法定程序,适时对全面深化改革以及经济发展、文化建设、民生改善、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等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作出决议、决定。四是为强化人事任免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做好任免工作,不断改进和完善任免程序,严格任前资格审查,施行新任命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办法,开展专题询问和专项工作满意度测评,加强对人大选举和任命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五是为发挥代表作用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和保障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开展执法检查和视察调研,就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落实市委总体发展思路、推动全市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出建议;加强对代表的学习和培训,定期为代表通报政情,坚持代表小组定期活动和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深入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之家”和“人大代表工作站”工作机制,为闭会期间加强代表联络、开展代表活动、联系人民群众、发挥代表作用创造有利条件。
抓好“五个关键环节”,就是要着力抓好理论学习、制度建设、作风转变、队伍建设、氛围营造等关键环节,努力推动“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取得新成效。一是抓好理论学习。采取多种方式,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学习党的政策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及经济、科技、法律、历史、文化、管理等各方面知识。通过有效的学习培训,使机关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有大的提升。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机关学习、管理、考核、调查研究等制度,进一步明确机关各工作部门的职责,对各项工作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形成用制度抓好学习、规范工作,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三是抓好作风转变。进一步改进学风、文风和会风,取消没有实质内容、没有实际作用的会议、活动和文件;深入一线调查研究,及时了解、掌握和推动解决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严格执行中央、省委、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机关的相关规定,厉行勤俭节约;进一步加强会议管理、“三公”经费管理、国有资产管理和公车管理。四是抓好队伍建设。加强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对机关干部的培养、推荐、提拔和交流使用力度,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的公信力,充分调动机关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大机关干部队伍。五是抓好氛围营造。一方面,加强与各类新闻媒介的联系和协调,大力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人大常委会及机关的重点工作和重大活动。另一方面,大力营造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培养人的机关氛围,努力形成机关领导班子、各工作部门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作者系兰州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