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人大论坛】依法治国顺应民心势在必行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1-21 20:18:33

    依法治国是党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运筹帷幄,审时度势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抉择。既顺应民心,又势在必行。

  一、依法治国是赢得国际认可的需要。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世界人民追求文明进步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歇过,建立一个“经济发达、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历来是世界各国人民矢志不渝的共同奋斗目标和理想追求。而要达到这一奋斗目标,实行法治则是举世公认的最主要、最根本、最具保障性的治理方式。法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文明成果,理应为包括全中国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所共享,成为全人类共同的信仰和行动准则。

  旧中国虽然疆域广袤,人口众多,但因没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人民建立和推行一套完整的法治体系,国家和社会缺乏有效的法治治理,而成为一盘散沙,饱受外辱欺凌。新中国人民虽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了解放,翻身当家作了主人,但因为种种原因,多年来没有形成健全的法治而无法很好地与国际接轨,与世界人民共享法治文明成果。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一个国家政权要建立和稳固,一要靠“打天下”,二要靠“坐天下”。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难。为了解决好坐天下难的问题,千百年来,国内外多少政治家和领导人曾探索了许多措施和办法。今天看来,真正能够经得起历史考验,被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认可和选择的只有法治。法治一方面能够比较全面地代表全体人民的最大利益和愿望,另一方面法治一旦建立和形成就相对稳定,既能长久地保持经济社会向最广大人民期望的方向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权益,既利国又利民。今天,“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如不及时以法治方式疏浚改革洪流,以法治思维化解矛盾淤积,减少利益调配带来的社会震荡,缓解结构调整造成的转型阵痛,势必引发新的矛盾。”所以,只有拿起法治这个稳定社会的“压舱石”、维护人民合法权益的“重武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所有困难和问题,才能更好地为驶入深海的改革大船保驾护航,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更好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依法治国是实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需要。一个执政党要成为长青树,永葆青春和活力,就必须永远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永远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必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法和途径可以有多种多样,但一个最根本、最管用、最有效、最受人民群众欢迎、最能达到以民为本的根本目的措施,还是依法治国。只有党领导人民,按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建立和推行强大而“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而且让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带头学习法律,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不得违法行使权力,更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就能从根本上达到“从严治党”、以上率下、全民守法的目的。

  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告诉我们,国家要获得长久安宁、人民要得到永久幸福,靠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短期治理不行,靠你来一套他来一套的朝令夕改也不行,只有建立和推行一套以民为本的法治体系,在全社会树立唯法至上的法治理念和法治信仰,才能保证国家的大政方针、治理理念、建设方向,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注意力转移而转移,才能真正达到长治久安的治理目的。

  五、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治经济。市场经济的行为要靠法治来规范和约束,市场经济的各方利益关系和秩序要靠法治来调节和维护,市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靠法治来提供和激发,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则要靠法治来总结和制定,市场经济发展的成效要靠法治来评价和固化。可以说,整个市场经济都离不开法治。

  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与此同时,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国家社会进入转型期和矛盾凸现期,社会力量需要统筹、社会利益需要平衡、社会关系需要调节、社会行为需要规范,一个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的国家社会在深刻变革中建成,急切需要依法治国。

  六、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需要。“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正义,靠一己之力不行,靠权宜之计也不行,只有当法治“成为国家治理的理念”、“成为社会共同的信仰”、成为全民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行。要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首先,执政党要加强领导,带头守法。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和实施宪法法律,又要保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党内法规,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其次,要严格执法。各级政府要“创新执法体制,完善执法程序,推进综合执法,严格执法责任,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再次,要公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司法部门要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最后,就是要全民守法。“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维护。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只有做到这些,才能确保和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而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依法治国。

  七、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长久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需要。党执政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任何自己的私利。改革开放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来,始终坚持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使每一项立法都符合宪法精神、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拥护。”十八届四中全会又特别强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指出:“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良法善治,民之福祉。党和国家提出和制定的一切为民的政策和措施,都必须靠社会主义法治来固化,必须靠社会主义法治实施来保证落实。人民要实现当家作主权利就是要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落实,人民要实现长久幸福安康就是要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建立和实施。因此,从根本上说,只有依法治国才是人民当家作主、长久过上幸福安康生活的可靠保证。(作者单位:平凉市人大常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