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严以修身”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稿件来源:人民之声报 发布时间:2015-08-03 07:49:28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既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又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是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修身做人的基本遵循、用权律己的警世箴言、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当前,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多元思想文化激荡下,面对席卷而来的物质或思想浪潮,有的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党性修养缺失,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最根本的还是修身不严,内心发生了畸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习近平总书记把“严以修身”放在“三严三实”的首位,要求党员干部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炫于五色之惑”,目的就是要让党员干部炼就思想上的“金盔铁甲”,把牢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
  一、常修品德,努力做到“三无”
  一是为人无愧于己。做事先做人,做好人就要具有好的人品、人格。自古道:达,则兼修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做人,要淡泊,要正直,要善良,要宽容,要诚信,要知足,要勤奋,要自律。坚持“吾日三省吾身”,经常反思和检查自己的言行举止,检修纠正公私观、是非观和义利观方面出现的偏差,日日掸尘、时时洗心,真正做到不为私心杂念所左右,不为功名利禄所诱惑,不为歪风邪气所侵蚀。
  二是处事无愧于民。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党员干部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要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站在群众立场上修身、处世、从政。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时刻牢记、积极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要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
  三是工作无愧于党。加强党性修养,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以党章为镜,对照各项党的纪律,更加注重严以修身,以更高的觉悟和境界,锻造过硬的思想品格,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彰显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牢记自己的第一职责是为党和人民工作,牢记自己始终是人民的勤务员。在其位谋其政,敢于负责,勇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无愧于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
  二、常修公德,认真践行“三爱”
  一是爱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自觉加强道德修养,坚守道德底线,始终保持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弘扬社会正气,传播正能量,带头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示范者和引领者。
  二是爱工作。工作事业中善于探索创新,不计个人得失,不求名利,顾大局、讲奉献、讲原则,秉公办事。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脚踏实地、真抓实干,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
  三是爱家庭。传家训、正家风、严家教。家庭生活中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夫妻和睦、勤俭持家,要在与人为善、团结邻里等方面作出表率,弘扬良好的家风、民风。严格管好家属、子女和身边的工作人员,绝不允许他们倚仗关系谋取私利。
  三、常修大德,时刻坚守“三线”
  一是坚守政治红线。在党爱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坚定理想信念,站稳政治立场,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始终与党中央、省委、市委和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保持高度一致,做一个有理想、有信仰、有作为、有担当的党员干部。
  二是坚守法律底线。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对一切诱惑腐蚀保持高度警惕,不越界、不越轨。遵守党纪国法,坚持用权为民,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牢固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由法定、权依法使等基本法制理念,带头信仰法治,自觉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
  三是坚守道德准线。坚持原则、一身正气,做到公平公正,处理好公和私的关系,公私分明,光明正大。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努力做到“八慎”,即:单独行动时慎独,涉及小事时慎微,遇到首次时慎初,临近结束时慎终,与人交流时慎言,落实行动时慎行,面对诱惑时慎欲,与人交往时慎友。   (作者  朱宗礼  系兰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