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检查“两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纪实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6:46:05

为了农业增效  农民增收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以下简称两法一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种子管理工作步入了法制化轨道,对甘肃省加强农业发展更是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保护、促进和保障作用。为了适应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要求,促进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改进执法工作,了解现行配套法律规章等制度建设情况,使农技推广工作更好地服务三农,把种子产业作为提高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产业,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818日至26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会同省农牧厅、省科技厅、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等单位负责人组成执法检查组,先后赴庆阳、武威、定西三市,就两法一条例在我省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方式多、要求严,督促改进工作是目的
    作为全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瓜菜花卉对外制种基地,深入贯彻实施两法一条例对甘肃省乃至全国农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甘肃省有着得天独厚的制种资源,制种产业的发展对全省种植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增效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甘肃省玉米种子年生产量占全国玉米用种量的50%左右,种子质量直接关系到全国农业安全生产。
  尽管贯彻实施两法一条例多年来,全省种子生产经营秩序得到一定规范,全省农机推广事业不断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种子基础设施普遍落后,农业推广体系表较薄弱;种子企业多小散,农资经营市场管理不到位;种子管理服务能力不足,农业推广资金保障有限等问题。而此次执法检查必将督促全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履行职责,促进相关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因此,执法检查组成员将利用这次机会,督促法律法规实施主管机关改进执法工作,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和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执法检查开始前一天,省人大常委会于817日专门召开两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汇报会,在听取了相关部门的汇报后,执法检查组成员就此次检查的目的达成了共识,并确定此次执法检查将围绕《农技推广法》对我省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与改革、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保障措施落实情况、农业技术推广与应用,建立健全农业技术市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情况、配套法规规章等制度建设情况及修改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法的意见建议进行了解;围绕《种子法》和《甘肃省农作物种子条例》就品种选育及审定、品种权人权益保护情况、种子和种苗的检验、检疫、试种、生产、经营和管理等情况进行了解。
  会上,检查组副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正明还就执法检查提出,在地方开展检查时,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个别走访、随机抽查等方式,了解法律实施的真实情况,对带有普遍性的突出问题,要进行深入调查了解。地方有关单位的汇报,既要谈成绩和经验,也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策及建议。


  现场看、入户问,掌握真实情况,成绩跃然眼前


  818日,执法检查组成员驱车前往检查的第一站——庆阳。
  庆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远在20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7000多年前就有了早期农耕。近年来,庆阳市通过强化宣传教育,深化体制改革,健全执法体系,加大执法力度,确保了农业技术推广和种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力促进了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为了优化法制环境,庆阳市组织各级涉农部门开展送科技下乡农资打假农民科技培训等活动,向基层农业技术人员、种子生产经营户和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宣传两法一条例。近年来,全市先后组织开展宣传活动3000多场次,制作宣传专版85个,印发宣传资料20多万份,服务群众200多万人次。为了增强发展活力,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上,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整合涉农行业分散的专业站所,于1997年在市、县两级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乡镇设立了农业技术推广站。目前,全市共有农技推广机构519个,农技推广人员达到2812人;在种子管理体系建设上,按照政企分开的要求,于2008年初全面完成了市、县种子管理体制改革任务,实现了种子管理机构和种子经营企业的完全剥离。目前,市、县两级共设立的种子管理站9个,种子管理工作人员达到121人。
  检查组还了解到,近年来,庆阳市8县区均组织实施了旱作农业技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小麦良种补贴、马铃薯增产增收等项目;29个乡镇实施了省财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建立区域农技站8个,重点乡镇农技站21个。市、县每年筹措1000万元扶持设施蔬菜生产,全市设施瓜菜面积达到7.3万亩。今年市财政列支1050万元扶持全膜玉米种植,每亩平均补助5元,全市全膜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16.25万亩,占到全省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组建成立了市农科院,开展实验研究项目33项,引进农作物新品种569个。通过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和科研成果转化,主要农作物品种实现了更新换代,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0%以上。为了加强执法监管,还建立健全了市、县、乡三级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体系,市上成立了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全方位开展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保障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黄羊川镇尚家沟村海拔在2500米左右,年平均降水300毫米左右,干旱缺水是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面对小麦、豆类等传统作物产量低而不稳的现状,该村积极调整种植结构,2009年全村种植全膜垄作马铃薯2660亩,人均1.5亩;总产量4700吨,总收入197万元,户均收入4679元,人均收入1113元,亩均收入是小麦、豆类的5-7倍,增收效果明显,群众发展旱作农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今年,永丰滩乡六墩村发展制种玉米面积5961亩,种植农户与制种公司合同亩保产值1700元,比2009年增加了300元。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该村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新型主导产业……”在结束了对庆阳两天的检查后,823824日,检查组赴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尚家沟村旱作农业、马铃薯贮存窖示范点,永丰滩乡六墩村玉米示范点,凉州区黄羊镇广场村、横沟村玉米全膜垄作沟灌技术推广示范点,东河乡王景寨村玉米制种基地通过现场看、入农户、听汇报等方式了解情况。
  8月中旬,正值武威炎热时节,加之今年降水量少,检查组成员对当地农作物生长情况十分关心,专门深入田间查看,并询问相关情况。
  农民接不接受铺膜技术,如果接受,农民要承担多少费用?
  为了达到最大经济效益,减少投入,如果头年豌豆用膜能在次年种植马铃薯时继续使用,农民是否可以尝试?

  农民购买农用设备的积极性高吗?有没有出售假种子的情况?

  为了更深层了解实际,检查组成员随机挑选了一家农户了解情况。

  老乡,去年收入多少,和以前相比增加了吗?推广制种技术时,你参加培训了么?
  去年,我的收入达到一万多元。收入增加了,这就是我花了10万元盖的新房。我们这的人都没有参加培训,大家都是庄稼人,那些技术只要看一次示范,把要买的东西准备好,很容易就上手了。

  武威一行能感受到当地依靠区位优势振兴农业的决心。看来,现场看、入户问、座谈问的确能多角度了解两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好坏。到了定西,我们依然要采取这种方法,深入更多视察点了解详情。行车途中,检查组副组长程正明和检查组成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对不断加大检查力度进行着探讨。

  定西在历史上是全国、全省有名的贫困地区,现在仍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尽管如此,该市按照打造中国薯都、中国药都的精神,培育特色产业,大力推广旱作农业技术、良种工程、地膜覆盖技术、间作套种技术、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等,创造出了农艺、农机、雨水集流节灌相配套的抗旱模式和节水、节约、节肥等节本增效技术。为了更多地了解情况,25日上午,检查组早于原定时间到达定西,先后深入巉口镇三十里铺马铃薯抗旱综合技术集成示范点、爱兰薯业公司、通渭县宋堡村农业新技术试验示范点、宋堡村养殖示范点、旧店子村设施农业示范点、孙庄村旱作农业示范点开展检查。
  繁育和种子引进的渠道正规吗,农药、化肥的供给规范吗,商品出口情况如何……”每到一个视察点,检查组尽可能多方面询问情况,以便了解贯彻实施法律法规的实情。
  马铃薯抗旱综合技术集成示范点涉及范围有多广,需要投放地膜多少吨?
  马铃薯品种选育、脱毒种苗组织培养、种植规模化生产及订单商品薯购销情况是否理想?

  种子检验、检测的设备是否健全?  

  检查了解到,定西市每年推广农业新科技成果30多项,推广面积350多万亩,增产粮食2亿公斤。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技术155.95万亩,在多年不遇的大旱多灾年份,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平均亩产551.59公斤,较半膜对照亩增产112.91公斤,增幅25.74%。坚持把马铃薯产业作为全市第一优势产业来培育,2006年以来,多渠道争取资金6365万元,全力扶持良种工程,目前已形成年生产脱毒苗1亿株、原原种1.5亿粒的能力,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肯定成绩固然重要,但发现问题并提出对策才是关键


  各地振兴农业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可执法检查还是要致力于发现薄弱环节和不尽之处。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有的放矢,解决弊病,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和应用,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种子产业健康发展。这是执法检查组在检查中时常阐明的观点。
  尽管近年来庆阳、武威、定西三市在贯彻实施两法一条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尤其是庆阳种子检测技术走在前列,武威的旱作农业带动了经济发展,定西的马铃薯也得以让农民受益,但是检查中诸多问题依然不容忽视。
  农业技术服务功能退化。武威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市农牧局局长宗瑞谦认为,由于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业技术服务硬件设施落后,软件滞后,造成农业技术推广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乡镇农业综合站普遍存在服务设备不足的问题,有的还属于三无站(即无办公用房、无人员住处、无推广设备),服务内容单调,推广的新技术少,传统技术多。
  推广经费严重短缺。庆阳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务副市长李银提出,有钱养兵,无钱打仗是各地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投入不足使乡镇农业服务站普遍存在只有人头经费、没有事业经费的问题,随着农业技术推广事业的发展,投入总量明显不足。农业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和种子质量检验、案件查处、市场监管等资金短缺。
  推广机构欠缺、人员队伍老化。宗瑞谦提出,多数乡镇没有专设农技推广机构,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管理权绝大归属乡镇政府大管理,造成农业技术干部行政化倾向严重,农技干部包村包片,从事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各项中心工作,致使农技推广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三权下放后,农技干部知识更新和深造交流的机会减少,专业知识水平下降,加之受编制制约,新的农业技术人员无法补充。
  定西市政府副市长王向机、武威市农业执法队负责人表示,农业综合执法队伍能力欠缺、机构不健全。点多线长是农业执法的工作特点,但没有专门编制、专职人员和专项经费,农业行政执法工作只能停留在临时性、阶段性突击检查和清理上,不能做到正规化、经常化、制度化,监管不能及时到位。
  面对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检查组成员和陪同检查的人员一直在探讨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基层农技站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化验检测、培训宣传、办公信息化设备;增加编制,招录研究生,充实技术队伍,加强基层农技部门力量,做到农业技术工作后继有人;增加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农技人员培训进修、农民生产技能培训、植物病虫害防治和农情监控等工作经费;配备执法车辆,改善执法条件,强化执法手段,提高执法水平,只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