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源行业是需要率先发展的重点产业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03:10
——全国人大代表调研陇东能源基地建设情况纪实
□ 本报记者 王仲毅
2010年底,中共甘肃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把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基本方法。
2011年7月18日至22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率部分在甘全国人大代表赴平凉、庆阳市就陇东能源基地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时,人大代表认为,陇东地区就是一个需要重点突破的地区,能源行业就是需要率先发展的重点产业。
参加调研的江亦曼、程有清等全国人大代表说,从调研情况可以看出,陇东能源基地建设是甘肃“十二五”及今后更长一段时间内区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支撑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据了解,甘肃省陇东地区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富集,是长庆油田的发祥地和主产区,也是国家大型煤炭基地黄陇煤田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石油开发已形成一定基础。石油勘探方面的资料预测,陇东地区煤炭预测资源量为3000亿吨,现已探明资源量200亿吨。预测油气总资源量超过40亿吨,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6.2亿吨。煤田煤层气储量也十分丰富,仅庆阳市7县1区1.98万平方公里面积内,就有13588亿立方米的煤层气预测资源量。
依托陇东煤炭、油气以及河西的风能、太阳能资源与全省整体产业布局、产业基础,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两翼中的一翼,就是陇东能源基地。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打造陇东、河西两大能源基地”,“加快陇东煤炭、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积极推进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平凉、庆阳为中心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高起点、高水平地建设国家大型煤炭生产基地”,“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打通资源能源运输通道”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对甘肃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给予了充分肯定,对甘肃经济社会发展、陇东能源基地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和支持。
平凉 布局5个项目区,全力打造国家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和传统能源示范区
“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的平凉市资源相对富集,境内华亭煤田是全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黄陇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7月18日,平凉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伟告诉前来调研的全国人大代表,预测全市煤炭地质储量650亿吨以上,探明储量74.28亿吨,全市已形成华亭、崇信、灵台、泾川4大矿区,煤炭产能达到2400万吨,火电装机容量达到420万千瓦。已探明石油储量4000万吨,潜在资源量4.3亿吨,远景资源量5.7亿吨。
陈伟说,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加快陇东煤炭、油气资源开发步伐,积极推进煤电化一体化发展,构建以平凉、庆阳为中心的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区”的要求,平凉能源产业发展主要以做大做强原煤生产、火力发电、煤化工、石油化工产业,促进煤电油一体化发展为重点,突出建设崆峒、华亭、崇信、泾川、灵台5个项目区,全力打造国家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和传统能源示范区。
据了解,平凉市对这5个项目区进行了不同的功能定位,目前发展势头良好。崆峒项目区发展以电源点、煤化工为主导的能源化工产业,着力培育煤制甲醛、煤制烯烃、煤制合成氨化工产业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能源化工产业集群。目前,已有华能、酒钢、海螺等大企业参与开发建设。
目前,已有中石化、国电等大型企业开展前期工作的泾川项目区,突出石油化工、煤电产业,将培育形成以石油开采和精细化工、精煤生产、热电联产、煤化工、新型建材为主导的能源循环产业体系。
华亭项目区在现有60万吨甲醇的基础上,发展二甲醚、聚丙烯等煤化工产品,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发展洁净煤、型煤、煤矸石电厂、煤化工等产业。目前,已有华能、华煤、中水电等大企业参与开发建设。
以突出煤炭资源开发,发展煤电、煤化工产业,逐步培育形成煤电转化,煤制醋酐、醋酸乙烯等产业链为主的中间产品循环经济产业园崇信项目区。目前已有中水电、徐矿、华煤等大型企业参与开发建设。
华能、中水电、酒钢等大型企业已开展前期工作的灵台项目区,围绕煤炭勘探、煤炭开采,发展洗煤、型煤、精煤等煤炭精细加工,实行煤电化捆绑开发,加快煤炭转化步伐。
陈伟向全国人大代表介绍,平凉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进一步推进煤炭资源勘探,摸清资源储量,增强煤炭资源保障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新增煤炭产能2500万吨,为陇东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提供资源支撑。适时在已关闭的煤井进行地下煤气化,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率。大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形成产业链条,实现能源产业循环发展。
重点实施华能平凉发电公司三期、中水电华亭发电公司二期、中水电崇信发电公司二期、酒钢泾川热电厂等4个发电项目。同时构建安全可靠、输送通畅、保障有力的输配电网络。立足平凉石油资源优势,加强与中石化战略合作,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油田建设步伐,在目前已开采的基础上,争取早日实现规模化开采,力争“十二五”末原油产量达到100万吨。
利用平凉充足的光优势,积极实施“金太阳”工程,建成2.8兆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在2011年建成100兆瓦晶硅片、100兆瓦电池片生产线的基础上,到2015年,形成500兆瓦光伏切片、电池片及组件生产能力。扩大产能、延伸产业链条,有序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在已建成60万吨甲醇生产规模的基础上,发展聚丙烯、芳烃等项目。
陈伟说,目前,平凉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正在有序、快速推进,成效明显。但还存在工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节能形势严峻、用地指标紧缺等问题。恳请人大代表以适当的方式,建议国家和省上加大对平凉的扶持力度,以加快推进国家级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步伐。
庆阳 建设4个工业集中区,发展6大产业,打造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陇电东送、西气东输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开发接替地
“1970年,长庆油田在华池县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当前,庆阳是甘肃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基地、长庆油田的主产区。”7月20日,庆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周强对全国人大代表说,庆阳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折合成油当量约1230.8亿吨,预测油气总资源量40亿吨,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亿吨。煤层气预测资源量1.3588万亿立方米,煤炭预测资源量2360亿吨。
据了解,2007年初,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把庆阳建成甘肃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目标。同年11月,国家发改委将庆阳市纳入国家煤炭规划矿区范围。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庆阳建成“全国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战略性石化工业基地”、“传统能源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区”、“打造河西、陇东两大能源化工基地”的战略定位。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把庆阳确定为“东翼”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都标志着庆阳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已从区域发展战略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
周强说,随着庆阳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中石油、中石化和华能集团等央企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开发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以来,大唐、华电、中铝、中信、中材、中煤集团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9户央企及甘肃能源集团等大型企业与省、市政府分别签署了《项目建设协议书》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十二五”期间,投资可达3200亿元以上。
在能源资源开发中,庆阳市与长庆油田共同开展的“和谐模范油区”创建工作,在全国创造了经验,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中石油的充分肯定。勘探开发力度进一步加大,每年投入60亿元以上。庆阳石化300万吨搬迁改造集中加工项目全面竣工投产。全市原油产量由2005年的228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390万吨,加工量由93万吨增加到150万吨。今年上半年,生产原油224.18万吨,增长29.4%;加工原油175.05万吨,增长150%。预计到年底,原油产能达到500万吨,炼量达到330万吨以上。
从2005年初开始,庆阳市相继在正宁、宁县、环县、镇原、合水的8个煤田区块2550平方公里内开展煤炭资源勘查,探明千米以内浅层资源量123亿吨。周强告诉全国人大代表,目前,华能集团开发的宁正煤田、沙井子煤田矿区总体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资源量53亿吨,总产能达2690万吨。刘园子年产90万吨煤矿年内将建成投产,核桃峪、新庄、马福川3个煤矿建设顺利推进,总产能达2100万吨。毛家川年产500万吨煤矿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正宁、环县燃煤电厂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待批。西峰热电厂即将上报核准。华电集团开发的甜水堡煤田,矿区总体规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总产能270万吨的两个矿井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甘肃能源集团和金川集团分别开发的宁县中部、沙井子西部煤田,已完成地质详查,资源量分别为41亿吨和13.8亿吨,即将开展地质精查和建设前期工作。大唐集团开发的合水东-宁县北煤田,已完成地质普查,资源量20亿吨,正在进行地质详查。中铝公司开发的合水西-宁县北、罗川东部煤田,正在开展地质普查。中信集团开发的宁县付家山煤田、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开发的庆城高楼-合水板桥煤田、中煤集团公司开发的宁县和盛-泾川荔堡煤田已完成勘查设计,即将开始地质普查。
周强说,“十二五”期间,庆阳将深度链式开发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4种资源,全力建设西峰、正宁、长庆桥、沿环江4个工业集中区,大力发展“石油化工、煤炭、煤电材、煤化工、天然气及煤层气、新能源”6大产业,努力建设千万吨原油生产、千万吨炼化、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千万千瓦装机煤电、千万吨煤化工生产以及10亿立方米天然气及煤层气和120亿立方米煤制气6大基地,把庆阳建成国家级大型能源化工、陇电东送、西气东输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战略能源开发接替地。
省委、省政府 陇东能源基地建设要坚持资源开发与富民强县相结合,发挥内部及周边地区各自优势,共同谋划重大问题,形成发展合力
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庆阳是革命老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也是石油和煤炭富集地。长庆油田储量丰富,要加大支持力度,想办法解决资源丰富和群众生活困难的矛盾。省发改委向参加这次调研的全国人大代表提供的汇报资料表明,这也是甘肃省委、省政府在陇东能源基地建设中着力解决的问题。
省发改委的汇报资料显示,省委、省政府要求,在陇东能源基地建设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富民强县相结合,要积极争取国家在税收分成等政策方面照顾地方,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开发、下游产业链延伸及三产服务业等,切实提高能源开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这份汇报资料显示,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在积极发展煤电、煤化工、煤电铝现代高载能等相关产业的同时,要根据周边市场、水资源、用地等条件,积极推动煤炭资源就地在天水、陇南及关中地区转化和综合利用,促进联动发展。在大力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具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的发展,促进支柱产业多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以煤炭重要资源配置为依托,鼓励、引导省内企业重组整合,培育形成大型、综合型的能源开发龙头企业。鼓励省内企业与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继续引进资金、技术实力较强,具有一体化发展能力的国内大型能源企业参与甘肃能源资源开发,高水平、高起点开发建设。
陇东能源基地建设中,要着眼长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以联网周边省市的通道建设为重点,加强大能力的煤炭外运、电力和成品油输送通道建设。在着力解决当前水资源需求的前提下,超前谋划水资源供给保障措施。适应基地建设需要,加强区域中心城市及矿区所在县级城市的教育、卫生及生活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发挥陕、甘、宁金三角地区内部及周边地区各自优势的同时,加强磋商,共同谋划水资源保障、通道建设、资源开发利用等重大问题,形成发展合力,共享发展机遇。
人大代表 对陇东能源基地建设中的制约因素,依法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推进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陇东地区总体呈现出经济总量扩张、增长速度加快、产业结构优化的态势,但不论历史的看,还是横向与周边地区相比,发展还是慢一些。省发改委的汇报资料及调研组所到地的有关人士说,陇东老区在革命战争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三年困难时期,以及长庆油田创业初期,作出过巨大的牺牲和贡献,目前在收入和生产生活条件方面比较落后,特别是与周边能源资源条件相近的地区相比,发展明显滞后,呈现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现状。
煤炭加工转化及石油化工产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表现较为明显,煤化工方面截至目前只建成了平凉60万吨甲醇项目,石化产品下游加工还仅局限于庆阳石化自身小规模的加工,煤炭产量及原油加工本身量小是制约后续加工转化的主要原因。
陇东地区地处陕、甘、宁三省区交汇处,交通条件落后,运输结构单一,以公路运输为主体,公路等级低、农村公路通达深度不够。庆阳市目前正在建设高速公路,没有铁路。平凉仅有青岛至兰州国家高速公路长庆桥至兰州段,但中间宁夏境内仍为断头路,建成的铁路仅有宝中线南北穿过平凉,目前已严重超负荷运行。
长期看,还会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陇东地区总体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水资源较少。从目前的水资源供需及一些工程措施来看,本地水资源可以满足今后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内能源基地建设及相关产业发展需要,但要满足长期更大规模的建设需要,还需要考虑大规模调水问题。
为此,省发改委及平凉、庆阳市政府建议,国家通过多渠道把甘肃陇东煤炭基地、煤电基地建设和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列入国家能源规划,并尽可能给甘肃多安排一些“十二五”煤炭和电力建设规模。修订产业政策,鼓励先进高耗能产业项目向西部地区集中,限制东部能源调入省份继续发展高耗能产业。
加快陇东能源基地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将兰州-定西-平凉-西峰-黄陵铁路等列入国家规划并尽早实施。打通平凉到定西高速公路宁夏段。支持甘肃白龙江调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陇东、天水水资源短缺问题。将陕、甘、宁金三角地区内从事石油、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开发转化加工的中央企业分支机构实现的所得税就地缴纳,改变一直采用的总部汇总缴纳方式,并实现中央地方6∶4共享。扩大资源税改革试点范围,把“金三角”地区全部纳入改革试点,将目前实行的从量计征改为从价定率的方式计征,加大资源开发方面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
参加调研的人大代表对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们说,陇东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陇东能源基地建设,对于支撑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他们表示,将对这次调研中了解到的能源产业发展中的一些制约因素,进行认真分析梳理,依法向有关方面提出意见建议,推进能源产业进一步发展,推动甘肃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