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发展态势良好 任务艰巨繁重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03:51

2011年7月25日至29日,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召开。每年年中召开的这次常委会会议,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被大家称作“小人代会”,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全省经济“半年报”正式出炉,接受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盘点”。


发展态势良好  任务艰巨繁重


年中聚焦计划、财政、审计工作报告


□ 本报记者 张孝峰



聚焦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下半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2011年7月27日下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春明作的关于甘肃省2011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陈春明在报告中说,今年以来,全省经济继续保持了快速稳定增长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稳健起步和良好开局。初步测算,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934.65亿元,同比增长13%,高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全年预期目标1个百分点,也超过了“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大于12%的预期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2.5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25.62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656.52亿元,增长9.2%。
  陈春明说,上半年经济运行呈现以下主要特点:农业生产平稳发展,畜牧业稳步增长;工业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持续高速增长,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销售总体平稳,对外贸易持续较快增长;财政收支保持快速增长,支出均衡性增强;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增幅继续回落;就业形势总体趋好,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陈春明同时指出,上半年,我省经济在保持良好运行态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居民消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6.7%,涨幅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预期调控目标2.7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涨幅高出1.3个百分点。二是资金供应趋紧。三是节能减排压力加大。四是粮食增产压力较大。全省旱情持续发展,对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和任务有一定影响。五是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依然较多。
  陈春明在报告中说,总体来看,全省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但从长远看,经济运行仍面临着诸多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经济发展中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保持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仍面临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
  针对下半年工作重点,陈春明在报告中指出,下半年,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任务很艰巨,面临着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压力,尤其金融环境趋紧,对我省投资拉动增长带来更多困难。按照国家关于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持续稳定的要求,结合“十二五”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实施,要认真落实省政府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完善工作制度,加强对市州及各部门的考核监督。要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及时通报经济运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保持目标任务进度均衡发展,落实年度计划各项主要指标,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为“十二五”开好局。
  报告中指出,下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全力推动经济较快增长。二是抓好农业生产,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三是抓好工业跨越发展,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四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五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与此同时,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全省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的调研报告也被提交本次会议进行审议。
  今年6月下旬至7月中旬,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孙效东带领省人大财经委对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报告在对全省经济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后,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建议:(一)认真落实工业强省战略,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二)加强协调配合,切实抓好项目建设。(三)抓好农业生产,确保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财政支出管理。(五)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审议时,消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节能减排压力大、粮食增产压力大等问题成为与会人员关注的焦点。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尚英说,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总体良好,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分析比较准确:一是消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要尽力控制,否则既影响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水平,也影响社会稳定。二是节能减排压力比较大。高耗能产业发展较快,能源供需矛盾突出。我们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三是今年粮食产量能不能全年增长还是未知数。上半年中部地区大旱,夏粮基本没多少收成,只是玉米和马铃薯的产量还比较好。这些问题应引起高度注意。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开勋说,我省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资金供应趋紧、物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节能减排问题突出、粮食增产压力较大,这些不利因素和问题也更加突显。要按照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解决办法,继续抓紧抓好落实。张开勋建议在下半年工作中,一是高度重视农业发展,二是继续抓好重点工程和项目建设,三是下大力气解决物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四是提高金融运作水平。我们要努力把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好势头保持下去。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屠锦敏说,从近期看,全省GDP同比增长1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13%,在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减速的形势下,全省经济运行好于预期,重要的是数据要实。从中长期看,令人担忧的问题是价格指数过高,全省居民收入是全国最低,而消费价格水平却高于全国水平。他还说,节能减排的目标今年可能难以完成,甘肃中长期发展中不协调、不稳定、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我们要更加重视和关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聚焦财政预算报告:


  2010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情况总体良好。2011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良好,但一些减收增支因素将在下半年显现,2011年下半年我省将从五个方面入手,确保圆满完成预算任务


  7月27日下午,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省财政厅厅长张勤和作的关于2010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草案和2011年上半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同时,关于2010年全省非税收入收支和管理情况的报告和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2010年省级财政决算草案的审查报告也一并提交这次会议进行审议。
  张勤和在报告中说,2010年,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在此基础上,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情况总体良好。
  报告中说,2010年,省级财政收入实现130.8亿元,完成预算的114%,增长19.7%。加上中央补助、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市县上解收入、上年结余和调入资金,全年决算总收入为1327.8亿元,增长12.5%。
  省级财政支出实现313.6亿元,完成变动预算的81.8%,增长16.2%。加上上解中央和补助市县支出、转贷市县政府债券、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后,全年决算总支出为1257.9亿元,增长14.8%。
  省级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滚存结余70亿元,扣除结转下年专项后,净结余90万元。
  汇总决算,全省地方财政收入353.6亿元,完成预算的117.6%,增长23.4%。大口径财政收入745.3亿元,完成任务的113.5%,增长23.4%。全省决算总收入为1555.4亿元,增长14.6%。全省财政支出1468.6亿元,完成变动预算的94.4%,增长17.8%。决算总支出1482.8亿元,增长18.4%。
  全省财政总收入与总支出相抵,滚存结余72.6亿元,扣除结转下年专项85.8亿元后,累计赤字13.3亿元。分级次看,省级净结余90万元;市县累计赤字13.3亿元,其中:7个市(州)本级和43个县(区、市)结余0.8亿元;其他市县累计赤字14.1亿元,比上年减少0.5亿元。
  张勤和指出,认真分析,我省财政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收入总量小,增长基础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大,收支矛盾突出;政府预算体系初步建立,但公共资源统筹使用机制还不健全;财政改革进展不平衡,管理不够科学精细;支出时效性还不高,除个别部门工作滞后、部分中央补助下达较晚等原因外,财政部门自身工作也有不到位的问题;财政监督仍需进一步加强。审计结果表明,201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省级预算单位结余资金数额大、消化力度不够,国有资本经营收益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对此,我们一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省人大有关决议要求和审计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针对2011年上半年全省及省级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张勤和指出,2011年,经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省级收入预算为125.6亿元;支出预算为264.5亿元(含2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和9亿元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支出项目)。由于“两权”出让收入增加,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纳入预算,从9月1日起实施新的个人所得税法,省级收入预算调整为151.6亿元,增加26亿元;支出预算达到290.5亿元。加上上年结转专项、中央新增补助、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减去下达市县支出后,上半年省级支出预算变动为447亿元。
  汇总全省地方财政收入预算为393.2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计划为831亿元。当年财政支出汇总预算为930.5亿元,加上上年结转专项、中央新增补助、地方政府债券收入后,上半年全省财政支出预算变动为1418.9亿元,全年预计达到1700亿元以上。
  张勤和说,1至6月份,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260.1亿元,占汇总预算的66.2%,增长53%。其中:省级收入100.7亿元,占预算的66.4%,增长70.5%。全省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520.3亿元,占任务的62%,增长36.4%。全省财政支出实现660.8亿元,占变动预算的46.6%,增长25.1%。其中:省级支出161.8亿元,占变动预算的36.2%,增长30.9%。
  张勤和在报告中指出,上半年财政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一)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在经济增长、物价走高、“两权”出让收入大幅度增加等因素的带动下,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大口径财政收入均达到“双过半”目标,为全年预算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较好基础。(二)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各级各部门深入开展“财政支出管理年”活动,落实工作责任,强化支出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加快预算下达,加强资金调度,及时拨付资金,大力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农业、教育、科技、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交通运输、灾后恢复重建等重点支出得到较好保障。(三)管理改革深入推进。全面推行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试点县达到67个。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加大惠农资金监管力度。深化预算制度改革,14个市州本级和56个县区市全面编制了部门预算。部门预算公开工作有序进行,省级财政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收支预算已向社会公开。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有序推进。政府采购进一步规范,公务用车专项治理深入进行。开展了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省直管县预算执行情况等43项专项检查。深入实施“小金库”专项治理,组织开展了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的全面复查。 
  张勤和说,总的看,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较好,但一些减收增支因素将在下半年显现。收入方面:国家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实施个人所得税改革,调整增值税征收范围等,这样会减少部分财政收入。“两权”出让收入绝大部分已入库,下半年收入增速将会减缓。支出方面: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加快交通、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加大教育投入政策措施,支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实施调节收入分配政策等,都需要财政大量增加投入。特别是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入库较差,影响到年初预算安排支出的实现。因此,下半年财政收支矛盾将更加突出。
  针对2011年下半年财政工作,张勤和指出,一是切实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二是着力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三是积极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四是继续推进财政管理改革。五是进一步加大财政监督力度。
  审议时,与会人员对2010年全省及省级财政决算草案表示同意。2011年7月29日,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表决后,批准了2010年省级财政决算。同时,在审议时,常委会组成人员对做好2011年下半年财政工作的打算表示赞同。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琴说,今年上半年,财政工作成效显著,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有三个方面的突出特点:一是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大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性财政收入任务完成“双过半”,为全年预算任务的完成奠定了较好基础。二是积极向上争取。今年中央对我省的各项补助明显增加。三是重点支出保障有力。通过加快预算下达,加强资金调度,强化支出管理,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崔玉琴建议,要进一步加大财政的监管力度。她说,政府把精力先集中到争取项目、争取资金是对的,但也要加大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要重视“三公经费”的统计和核算,积极做好“三公”经费公开的基础性工作,时机成熟时应向社会公布。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屠锦敏说,要注意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上缴不理想和非税收入的规范化问题,要坚决压缩不合理的乱收费。对于合法的收费,要做到应收尽收,并且要纳入预算。同时,在现有预算体制的基础上,坚定不移地推进综合预算改革。



聚焦审计工作报告: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执行财经法规的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违规违纪问题逐年减少,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良好


  在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省审计厅厅长何振中作了关于2010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据悉,今年的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共完成了13个省级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舟曲泥石流应急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等8项专项资金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同时,对兰州、天水、白银、甘南4市州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
  何振中说,201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坚持依法行政,履职尽责,圆满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批准的财政预算任务。审计结果表明,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执行财经法规的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违规违纪问题逐年减少,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总体良好。
  审计报告指出,收支规模大幅度增加,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大口径财政收入745.3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实现353.6亿元,增长23.4%。中央各类补助1032亿元,增长16.7%。支出1468.6亿元,增长17.8%。省级一般预算收入130.8亿元,增长19.7%。支出313.6亿元,增长16.2%。
  审计报告指出,优化支出结构,着力改善民生。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筹集预算内外资金、地方政府债券等资金120多亿元,支持铁路、公路、机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结构调整和循环经济发展,加大对藏区发展支持力度。2010年,省级财政预算安排农林水事务、教育和科技三项支出的增幅分别高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幅的10.2%、14.8%和8.1%,符合法定增长比例的要求,全省用于“三农”、教育、社会保障和保障性住房、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支出达到860.4亿元,比上年增加141.9亿元,推动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审计报告指出,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理财水平。统一了内外资企业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政策,实施了石油、天然气资源税从价征收改革。健全政府预算体系,试编了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深化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和省直管县试点改革,各项财政监督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
  何振中在报告中说,对审计发现的问题,省政府高度重视,7月11日,刘伟平省长专门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审计结果报告,要求各分管副省长要对分管部门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原因,提出具体解决办法,抓好整改。各有关单位必须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协调配合,督促落实好整改任务,并于9月底向省政府报告整改督查情况。对不认真整改的,要严肃追究相关部门和单位的领导责任。审计厅对查出的问题依法作出了处理。对屡审屡犯、政策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加强管理、健全制度的意见和建议。有关单位认真对待审计发现的问题,正在采取措施积极整改。审计厅将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具体整改落实情况在年底向省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报告。
  针对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发现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审计工作报告还提出了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
  (一)进一步加强预算编制工作,强化预算约束。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逐步将政府全部收支纳入预算,规范追加预算和科目调剂,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各单位对编制的部门预算要细化到具体项目上,推进预算支出项目库建设,增强项目支出预算的准确率和可执行率,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均衡性。建立结余结转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的衔接机制,着力压缩和控制结余结转资金规模。
  (二)加强财政支出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和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从源头上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对部门预算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对项目支出实行严格的评审制度,科学安排经常性支出,规范部门公务支出。严格实行国库集中支付、政府统一采购等管理制度,减少资金滞留、挪用和损失浪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三)加强政府性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财政风险。建立健全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实行政府性债务归口管理,明确债务管理的主体责任,将政府性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逐步编制统一的政府性债务收支计划。加强对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不断完善考核机制,对未按规定程序举债、违规担保、截留挪用债务资金以及造成项目资金损失浪费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多措并举化解政府性债务,按照“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明确偿债责任主体,落实偿债资金来源,分类化解政府性债务,防止财政被动“买单”和“兜底”。
  (四)积极稳妥推进政府预算信息公开。建立省级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政府预算信息公开。有关部门要主动公开经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的公开工作。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审议时,与会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进步表示赞同。同时,对审计报告披露的问题如何督促整改表示了极大关注。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尚英在审议时指出,审计工作成效显著,共完成了对13个单位的审计,对地震灾区恢复重建、舟曲泥石流应急抢险和灾后恢复重建等项目进行了审计调查,同时对兰州、天水、白银、甘南4市州政府预算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结果表明,审计工作到位,各部门执行法规的意识不断增强,没有大的违规违纪行为,出现的问题也解决得比较好。但也存在项目进展不够平衡、部分项目建设程序不规范、未公开招投标、多计工程价款等问题。如果项目进度跟不上,项目就发挥不了效益;程序不规范,将出现许多问题。对此,要引起重视,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琴在审议时认为,审计部门加大对重点项目、重点资金的监督,为保障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贡献。崔玉琴建议:要提高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均衡性。省级预算结转的资金数额较大,说明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要加大对重大建设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这两年,重大项目安排到哪里,审计就深入到哪里,这样很好。但个别部门存在挤占、挪用和滞留专项资金,通过虚假程序或项目套取国家资金等问题,应当引起重视;要加大对公益事业、社团组织等单位的审计。这些组织处于边缘化,政府对其管理缺失,无人过问,无人监管,问题比较多。建议政府切实担起责来,监管好这些组织。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张忠敬则在审议时说,近年来审计工作力度越来越大,审计面越来越广,审计的重点也越来越突出,涉及民生的方面和很多敏感问题都是审计的重点,审计工作为保证经济顺利发展发挥了很大作用。张忠敬建议,凡是审计出来的问题,一定要跟踪到底,彻底改正,给人民有个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