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省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委员会深入联系点开展调研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09:07


落实省委决策  积极付诸行动


——代表工作委员会深入联村联户帮扶联系点开展前期调研


 



图为省人大常委会代工委负责人深入农户及有关单位了解有关情况      蔺国杰摄


在省委和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之后,省人大常委会代工委迅速行动起来,2月23日,代工委主任杨诚,副主任李世红、王连发等一行8人冒着严寒低温赴代工委联村联户联系点——定西市安定区口镇联星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前期调研。


联星村位于安定区北部,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距口镇9公里,距定西城区28公里。流域面积19平方公里,辖香炉台、乱沟坪、麻子坪、刘家坪、碱滩、泉湾6个社,共316户,1231人。耕地9400亩,人均7.6亩,退耕还林2779亩,人均2.2亩。平均海拔2160米,无霜期141天,年降水量约370mm,年平均气温6.4℃,主要有旱作农业、畜草、劳务三大产业。境内沟壑纵横,高寒阴湿,干旱少雨,交通不便,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经济社会发展较为滞后。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240元,绝对贫困人口193户797人,低收入人口57户211人,贫困面为82%,是全镇贫困村之一。


在认真听取了区、镇、村三级有关负责同志的情况介绍后,杨诚主任说,省委决定在全省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对甘肃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共同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符合甘肃发展实际的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我们坚决拥护和赞同。活动提出了六项任务,非常明确,也具有可操作性。我们的干部的确应该走出来,沉下去,双腿双脚沾满黄土,才能真正体会到民生疾苦,才能满怀深情地扶贫帮困,才能不断增进与农民兄弟的感情,做到联村联户又连心。今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基本情况,探探路,认认人,认认门。听了大家的情况介绍,我们深感联星村群众生产生活之困难,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之迫切,扶贫帮困任务之艰巨,肩负责任之重大。


在谈到联星村产业结构现状时,杨诚主任说,目前联星村主要有三大产业,一是旱作农业,主要是马铃薯产业和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二是畜草产业,三是劳务输出。下一步,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民增收,需要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马铃薯产业要以良种扩繁为重点,采取黑膜+良种的模式,不断做大做强。也可以考虑办淀粉加工厂和马铃薯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收入。同时,要坚持种养结合,大力发展畜草业。目前,全村还是分散养殖为主,产生不了太大效益。如何发展规模养殖,要积极筹措资金引进良种,建设标准化圈舍,大力发展规模养殖,以规模养殖促农民增收。另外,针对村里外出务工人员多,农村土地闲置多的实际,我们能不能抓紧研究制定土地流转办法,积极引导农民依法、合理流转闲置土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村里的劳务输出主要以苦力型为主,如何加大技能培训,增加其就业竞争力,急需哪些技能和技术?引洮一期工程计划将在今年8月份完工,我们如何抢抓机遇,抓紧实施田间配套项目,藉此突破缺水瓶颈,借势发展?还有,退耕还林后续成果巩固,道路、水利、村级卫生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问题,我先提出来,大家一起考虑,一起想办法。


杨诚主任在调研结束时说,大家反映的一些帮助筹措产业扶持资金、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等方面的意见建议,我们先记下来,带回去认真研究。在全力做好3月份全国人代会甘肃团的服务保障工作之后,拟于3月上旬再赴联星村进一步入户调研,了解村情民意,制定具体的帮扶计划、规划。联星村虽然自然条件较差,但地理和区位优势明显,定西人一向有淳朴、勤劳、智慧的美誉,再加上“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和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的“三苦”精神,我们对联星村脱贫致富的前景充满信心!


本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代表工作委员会确定联系帮扶村民28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