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代表眼中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11:09


(人民之声报)联村联户联民心,为民富民真惠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在陇原大地开展得如火如荼。


我省的这项创新举措,成为正在召开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甘肃团代表热议的话题和新闻媒体关注的话题。3月6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陇南市委书记王玺玉向前来甘肃代表团参加审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此问题进行了汇报。


王玺玉说,省市县乡四级行政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8790个贫困村、40多万名干部联系40多万户特困户,宣传政策、反映民意、促进发展、疏导情绪、强基固本、推广典型,这是紧扣甘肃省情实际,总结放大历史经验,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推动经济转型跨越的创新之举,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改进机关干部作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生动实践,对我们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王玺玉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抓住了扶贫开发的关键环节。贫困村和特困户是扶贫的重点对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所在。解决好贫困问题,抓住贫困村、特困户的脱贫致富,就抓住了扶贫的重中之重,对全面落实国家扶贫规划、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王玺玉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拓宽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路子。行动着眼点在基层、着力点在为民、着重点在富民。在扶贫开发的工作指导上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既突出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又注重研究解决涉及长远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不仅拓宽了扶贫开发的路子,强化了“三农”工作,也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探索了新的路径。


王玺玉还从靠实工作责任、锤炼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等方面汇报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具体要求和安排部署。王玺玉告诉总理,行动虽然才刚刚开始,但广大群众评价很高,社会各界反响很好。


温家宝总理听了介绍后,称赞说:“甘肃开展了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对甘肃这样一个贫困的、发展不平衡的地区来讲很有针对性,是帮助最困难群众摆脱贫困的有效途径,我希望这项工作能够注重实效、搞得更好。”


据了解,赴京开会前,我省部分人大代表就“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情况深入村民家中进行了了解。


全国人大代表、定西市安定区马铃薯经销协会会长刘大江在赴京前夜就此问题与农户交谈至深夜,农民群众对省委的这项重大决策很是欢迎,多年一直在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农民听说联村干部帮助自己村子发展舍饲养羊时,决定不再外出,留在家中养羊,“既挣了钱,又可以顾家,多好!”


全国人大代表、平凉市崆峒区白庙乡白庙村农民毕红珍在3月7日上午甘肃代表团全团会议上,面对40多家中外媒体,畅谈她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真切感受。她说,2月20日,省上召开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在电视上直播后,有村民对此举表示怀疑,认为“不可能是真的”。但几天后,发现联村联户的干部住进自家的土炕上时,村民们感触很深:干部们不怕土炕脏、不嫌牛圈臭,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真正成了农民群众的“贴心小棉袄”!


 


(甘肃日报)40多万干部、40多万特困户,这两个“40万”,因为省委开展的一项行动,连在了一起。



 


这就是以“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这就意味着,甘肃40多万干部,每人至少要联系一户特困户,“不脱贫不脱钩”。



 


这一旨在“为民富民”的行动,到底有没有必要?到底要怎样开展?人民群众是唯一的评判者。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给予极大关注。来听听他们怎么说。“这是真的吗?领导干部真会来村里帮咱们致富?那太好了!”就在全国“两会”召开的前几天,农民代表刘大江去定西市安定区小西岔村走访调研,给大家说起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时,围坐在一起的村民这样说。



 


群众心中有了一种期待,他们期待着干部和他们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想方设法摆脱贫困,走向富裕。“我认为,这是一个解决农村贫困问题治标治本的办法。干部下到村里,为村子的发展把脉,就比坐在办公室里定政策来得实在。”刘大江说。



 


王庆粉代表是一名基层农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来一直与农民打交道。“在这么多年与老百姓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于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一种期待,期待着干部能帮他们解决困难,但是很多时候,都无法实现。”王庆粉说。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开展,让群众的这种期待,开始逐步变为现实。干部不仅到村里来,还住在村里,吃在农家,与农民一起劳动,帮助他们出主意、搞生产、奔小康。“这几年,一些群众,特别是贫困户,生产生活中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比如缺资金、缺技术、缺信息等,确实需要干部的帮助。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就是要干部来听意见、提供帮助的,这正切中了要害。”王庆粉说。



 


毕红珍代表说:“我们村里所有人都想致富、都想脱贫。现在村里很多人的状况,就像拉着车上坡,刚好走到半路上,上又上不去,稍微一松劲又会退下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特别及时,相当于推了他们一把。”



 


群众期待着行动,但如何实施好才是关键。



 


马含岚代表建议,刚开始肯定是要到贫困村、到特困户家里,多了解他们的情况,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不能太着急,把村里的问题搞清楚了再想办法解决,要不然方法不对路,到最后不仅没帮上忙,倒添了麻烦,就失败了。“联村联户是载体,为民富民是目的。一方面帮助群众致富,一方面也锻炼了干部,是双向受益。”王义代表说。



 


的确,在农户家中住上几天,没有了城市的喧嚣,没有了身份的界限,大家的平等和亲近自然拉近。对干部而言,这是了解民情、谋划决策、培育感情的“好环境”。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群众期待,干部也期待,这也是甘肃共同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