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访甘肃代表团5位全国人大代表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11:22
认真履职 不辱使命
——访甘肃代表团5位全国人大代表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是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的最后一次会议。连日来,本报记者在甘肃代表团走访时发现,代表们从精神到行动都没有丝毫懈怠,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共商国是的热情依然像第一次参会般高涨,为民尽职尽责的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执着,不辜负人民的希望和重托已溶入他们的内心,变成了坚定的信念,化作了件件着眼于国计民生的议案建议。
苏广林:向总理直陈兰州新区建设和大气污染治理问题
2012年3月6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来甘肃代表团,听取甘肃团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
全国人大代表,兰州市政协副主席、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苏广林趁着其他代表发言的机会,赶紧服用了两片镇痛药。这几天,严重的头痛一直困扰着他。
“我是甘肃代表团的苏广林,我汇报两个方面的建议:一个建议是请求国家支持将兰州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另一个建议是请求国家扶持兰州治理大气污染。”抢到发言机会,苏广林开门见山。
兰州新区位于兰州老城区以北50公里处的秦王川地区,现有人口10万人,规划控制范围806平方公里。兰州市的基本构想是通过5至10年努力,建设成为现代新兴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的集聚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和向西开放战略平台的先导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的试验区,兰州的现代新城和全省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基本建成以产业为支撑、特色鲜明的现代化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人口达到50万人。
目前,兰州新区产业布局、道路网络、生态系统、水利系统等初步规划设计已完成,一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项目正在逐步实施。
苏广林代表说,开发建设兰州新区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国家支持甘肃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兰州市拓展城市空间、发挥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支撑。将兰州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有利于优化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兰州发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特大型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在全省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的集聚,带动甘肃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有利于促进西北地区各民族的团结和谐,保持边疆稳固;有利于探索西部老工业基地可持续发展路子。
“我们建议将兰州新区升格为国家级新区,并在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苏广林说。
随后,苏广林代表从这四个方面提出了详细的建议。
兰州是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几个主要城市之一,2011年污染天数达到123天。
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饱受社会各界诟病。苏广林代表也多次在全国人代会上就此问题提出过建议。
在从地理气候因素、产业和能源结构因素、生态环境因素、城市建设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兰州大气污染的成因后,苏广林说,大气污染不仅影响了兰州的城市形象,成为制约兰州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还严重威胁着360万市民的身心健康。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兰州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在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打一场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战和攻坚战,从根本上整治兰州大气污染。兰州市为了贯彻落实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彻底改善城区空气质量,还城市一片蓝天和市民一份健康,计划用5年时间,总投资474.21亿元,实施包括综合整治工业、燃煤、二次扬尘、机动车尾气污染以及林业生态增容减污5大方面58个重点项目。
苏广林最后说,由于兰州市财力薄弱,这样巨额的资金需求根本无法承担,建议国家对兰州大气污染治理重点项目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
在听取了苏广林代表的发言后,温家宝总理对兰州人民在治理大气污染中所作的努力给予了赞扬。他要求,新区的建设关键要规划好、建设好,在规划建设中一定要贯穿主题主线,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要建成一个新型工业区,带动兰州以至全省发展,而且在生态环境、污染物减排上起到模范带动作用。
于洪志: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文化是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所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
几十年倾心致力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发的全国人大代表、西北民族大学中国民族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于洪志今年带到全国人代会上的两件建议和往年一样,依然是关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及其信息化建设的。
于洪志说,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这是我们党第一次在中央全会的决定中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同时也凸显了民族语言文字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民族语言文字事业的高度重视。于是,她在《关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建议》中希望国家建立协调管理机制,对我国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工作统筹考虑,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合理配置。并希望国家给予政策倾斜,设立专项经费,加大对民族语言文字工作的支持力度,促进民族语言文字规范化、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她对记者说,这些经费主要用于相关民族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制、民族文字软件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民族语言文字资源库建设、软件测评与监管、人才培训等工作。
在这个建议中,于洪志还提出,当前要特别重视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朝鲜、彝、傣等传统通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以及关系国家安全的相关“关键语言”的规范化、信息化工作。建议国家必须坚持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于洪志认为,采用信息技术手段(特别是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是当前我国全面发展所必须完成的重要任务。完成这一任务,是落实我国民族政策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少数民族多聚居于西部、西南和西北地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发展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关于长期支持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的建议》中,她建议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有关部委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中涉及文字信息处理的软件项目将处理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功能和有关标准作为立项和考核指标,这样可促使少数民族文字信息处理技术与汉字信息处理同步发展,或建立扶助机制,针对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化建设(包括软、硬件开发和标准研制等),提供长期、稳定的资金支持。
安国锋: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刻不容缓!
全国人大代表,张掖市财政局局长安国锋曾任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县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麓、黑河之滨,在这里长期生活、工作的安国锋对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保护生态所付出的巨大努力感触颇深。
安国锋说,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域横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三大高原区,是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境内气候类型复杂,地貌种类多样,有冰川、雪山、荒漠、草原、森林、湖泊、湿地等多种生态系统类型。
安国锋说,甘肃西部的祁连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边缘,分布冰川964处,总面积400多平方公里,是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流的发源地,素有“高山水库”之称,每年向三大水系补充70多亿立方米水资源,关系着甘肃河西地区和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工农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造就了武威、张掖、酒泉和敦煌等历史文化名城,奠定了河西走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我国西部乃至华北地区生态平衡和环境质量的“调节器”;河西走廊绿洲镶嵌在库姆塔格、巴丹吉林及腾格里三大沙漠和大面积难以开发利用的戈壁荒漠之前,成为一条有效抵御风沙东扩、三大沙漠握手合拢的重要绿色屏障。
安国锋说,甘肃南部的甘南地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黄河、长江的重要水源补给区,素有“黄河蓄水池”之称,每年向黄河补水65.9亿立方米,占到黄河总径流量的11.4%;陇南山区、黄土高原是长江、黄河流域重要的水土保持区和水源涵养区;陇南山区和甘南地区降雨充沛,区域内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生息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是我国丰富的生物资源宝库。
据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中央西部大开发会议指出,西部地区生态地位极为重要但又十分脆弱,加快西部地区发展,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举措。
“甘肃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不仅直接关系着甘肃省的生态安全,更重要的是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安国锋说。
安国锋告诉记者,多年来,甘肃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国家的生态安全部署,把生态保护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全省生态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但是,受自然、历史、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金投入不足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甘肃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仍面临冰川退缩、雪线上升,森林、草原等天然植被退化严重,荒漠化程度和水资源危机加剧,自然湿地萎缩等诸多问题,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整体恶化的情况未得到根本改变。
“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亟待加强!刻不容缓!”安国锋说。
为此,安国锋多年来连续提出了多项关于甘肃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安国锋告诉记者,今年人代会上,他准备提出建议,请求国家将我省设立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补偿试验区”,积极探索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模式,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科学路径,探索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重点考虑建立流域水资源补偿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扩大森林、草原生态效益补偿范围,提高补偿标准;加大转移支付补助力度,完善补偿制度,提高对禁止开发区和限制开发区补偿系数,支持甘肃省进行生态建设和改善民生;并对涉及甘肃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生态经济发展、产业转型转移等方面的项目予以大力支持,比如启动祁连山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综合治理工程、黑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甘肃长江流域“两江一水”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实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等,切实加大对甘肃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支持,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
马少敏:以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一级演员马少敏一提起甘肃的文化发展立刻变得更加神采飞扬。她说,文化是中国的魂,是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在国外演出,每当把类似《丝路花雨》这样好的艺术作品呈现在外国人眼前时,他们在赞叹的同时,开始对中国有了一个除经济以外全新的认识。作为中国人,我为此感到非常自豪和骄傲。马少敏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新形势下全面繁荣文化事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将甘肃定位为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这为甘肃文化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难得的历史机遇。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做出了加快文化大省建设的战略部署。对此,我们文艺工作者感到非常“给力”。说着,马少敏拿出她将向这次大会提交的《关于加大对甘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支持力度的建议》。她认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的加强和完善对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我省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财力有限的实际,马少敏建议国家进一步加大对我省文化大省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并通过文化的纽带作用,把甘肃真正建设成为对西北边疆和民族地区有强大的吸引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的示范区。她还在建议中请求国家发展改革委、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将未纳入规划的兰州市、白银市图书馆,兰州市、金昌市文化馆,兰州市、嘉峪关市、武威市、平凉市、天水市博物馆纳入国家地市级三馆“十二五”建设规划给予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甘肃省地市级三馆的支持力度。同时对在编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工作中对甘肃给予倾斜支持。
说到热爱的京剧,马少敏非常肯定地提出了一个观点:“政府买单,群众看戏”。她说,京剧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完全靠市场是不行的,需要政府支持。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像京剧这样的高雅艺术,要想通过让观众自己买票欣赏来达到普及、发展和传承的目的是很困难的。因此,需要政府支持。
冯海荣:最关心的还是酒钢和河西地区的发展
去年从酒钢检修工程公司调到酒钢集团公司工程建设管理部任副部长的全国人大代表冯海荣,现在关注的事情和一年前相比有了些许不同。她说,过去在生产一线,着眼点大多放在生产一线。现在搞工程建设了,开始关注酒钢集团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了。她认为,规划建设决定企业的发展,生产经营决定企业的生存。打开电脑中的酒钢内网,冯海荣指着网页上“2011年,您对企业的祝愿是什么?”对记者说:“这是酒钢在职工中进行的民意调查,39000多名职工共有11509名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职工最期待的是福利更加实惠,其次是提高薪酬待遇,排在第三位的是酒钢走出金融危机。”冯海荣说,同样是金融危机,我妹妹在事业单位,工资涨了,但酒钢却因效益下滑导致职工工资下降,大家现在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很担忧。钢铁行业能否持续发展,取得好的经济效益,对酒钢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所以,我这次带到大会上的10多个建议,大多数内容都是关于如何促进河西地区和酒钢发展的。如《关于将酒钢本部钢铁基地升级改造及冶金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规划纳入国家及省上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建议》、《关于将酒钢风电-煤电-新型载能产业一体化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及省上落实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的建议》、《关于将嘉峪关规划建设成为甘肃西部国家级交通枢纽的建议》、《关于充分利用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建议》、《关于加快嘉峪关百万千万级光伏新能源基地建设的建议》、《关于进一步加强甘肃与新疆两省区战略合作促进甘肃西部与新疆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等等。
在《关于将嘉峪关规划建设成为甘肃西部国家级交通枢纽的建议》中,冯海荣写道:嘉峪关市位于甘肃、新疆、内蒙古、青海四省区交界,地处甘肃矿区、肃州区、玉门市、东风航天城中心地带,是以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钢集团公司为依托而设立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旅游城市,也是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沿线以城市为节点、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最好的城市之一,属甘肃省区域经济“西翼”主体功能区。就交通体系而言,嘉峪关市作为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承东接西”的重要支点,在我国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地位仅次于宝鸡、兰州两市,是甘、青、新、蒙四省区及其重要的控制点。
正是对嘉峪关的区位优势有了如此充分的认识,冯海荣又在《关于进一步加强甘肃与新疆两省战略合作促进甘肃西部与新疆东部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建议》中希望统筹谋划整合国家给予两省区的扶持政策,利用甘肃、新疆两地产业的互补性、区域经济的互通性,加强两省区的战略合作,促进甘肃西部与新疆东部地区(河西吐哈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