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甘肃团代表委员热议建立河西走廊国家级综合示范区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11:46


本报北京3月11日电  全国“两会”期间,建立“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成为来自我省的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全国人大代表马少敏、刘基,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郝树声、李国璋等人,均对河西走廊的未来发展给予极大关注。


位于我省西北部的河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历史遗存极其丰富,被誉为丝绸之路黄金段,是展示我国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历史文化走廊,是我国著名的多民族区域走廊,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精神文化走廊。


代表、委员们认为,建立“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对于加强河西走廊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建设西部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对于进一步加强西北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对于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产品、推进西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等都具有重大意义。此外,建设“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既是甘肃建设文化大省的重要举措,又是甘肃推进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载体,符合甘肃实际,体现了甘肃各族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


根据建议,“河西走廊自然人文保护传承创新国家级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应以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5市为核心区,以自然景色和人文遗产为基点串联成线,形成集遗产保护、景观旅游、产业发展、事业服务、文化交流、产品交易为一体的文化事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整个示范区以生态走廊、战略通道、丝路咽喉、陆上三峡等自然人文传承创新为特色,各市形成既有机联系又错位发展,既主题突出又形成互补,独具魅力、个性鲜明、整体一致的文化生态与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为此,代表、委员们恳请国家对示范区建设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