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一次“特殊”的现场办公会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6:00:05

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档案法》执法检查


  55日下午,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泾河北岸开发区来了一群人,在一块空地前指指点点,交头接耳。有的来回走动好像用脚步丈量距离,有的还拿出笔记匆匆地写着什么,引得一些路过的群众驻足观望。
  弄清事由的人这才知道,原来这是泾川县委、人大常委会、政府联合召开的县档案馆建设现场办公会。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参会的人除泾川县的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外,还多了几位特殊的成员——平凉市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和市人大代表,使这次现场办公会显得十分特殊。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55日上午,由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带队,两名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三名市人大代表组成的《档案法》执法检查组来到泾川县,在实地检查县档案馆时看到,档案馆库面积较小,基础设施陈旧,不符合档案安全保管的要求。在随后的座谈会上,检查组还了解到,由于泾川县原来的档案馆年久失修,加之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的波及成为危房,不能继续使用,现租县民营局的地方办公,因而档案管护条件较差,不仅难以保证档案的安全管护,更没有条件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且由于库房容量饱和,致使全县7000多卷件到期档案无法接受进馆。
  执法检查组在反馈检查情况时,严肃地指出了这一突出问题,并建议县上修建新的档案馆。参加座谈会的泾川县委书记王学书、县长李全中高度重视检查组这一建议,当即表态要修建新的档案馆。座谈会结束后,泾川县委书记王学书决定立即召开档案馆建设现场办公会,并邀请检查组一起为新档案馆选址。于是,一次由泾川县委、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府领导和档案、建设、财政、国土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平凉市人大常委会《档案法》执法检查组参加的特殊现场办公会召开了。办公会首先对新档案馆进行选址,对县上提供的两处地方在现场勘察中,因检查组指出不符合档案安全保管和便于向社会提供服务的要求而否决,最后选定在泾河北岸开发区修建新档案馆。经过认真讨论研究,决定修建占地三亩、2700多平方米的泾川县新档案馆,并决定今年5月底前开工建设,明年底交付使用。现场办公会上,检查组组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建国指出,档案馆是反映一个地方文化内涵和城市品位的重要标志,新馆的建设一定要坚持科学规划设计,完善基础设施,充分考虑档案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需求,重视档案文化功能和作用,并表示将尽力协调解决建设资金等方面的困难。随同检查组的市档案局局长张立新也当场表示,将积极协调和帮助县上争取国家、省上补助资金支持新馆建设。
  现场办公会结束时,泾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程永忠深有感触地说:泾川县新档案馆的建成,将是目前平凉市面积最大、设施最好的县级综合档案馆,必将对保护、研究和开发西王母文化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市人大的执法检查就是扎实,不仅能发现和指出问题,而且能关心、支持和帮助基层解决问题。
  据悉,平凉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这次《档案法》执法检查,共深入3个县(区)和平凉城区的4个综合档案馆、21个机关、企业、社区档案室,实地查看了档案基础设施和管护条件,并与30多名人大代表和基层干部进行了座谈,指出了档案法规宣传不到位、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执法监督力量不足、档案管理不够规范、资源开发利用步伐不快等突出问题。


(《人民之声报》2009年第38期二版  作者:李良军   党小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