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为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6:00:23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检查畜牧法贯彻实施情况纪实


68上午,甘肃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乡南泥沟村村民贾德勒的83头天祝白牦牛被特意请到了公路边的草场上。
  这个纯白率达到100%的白牦牛群,是贾德勒的心肝宝贝,也是天祝县白牦牛育种试验场的骄傲,平日深居简出,人们很难一睹芳容。
  在碧绿草原的映衬下,白牦牛群犹如一片白云,在人们的注视下,缓缓地移动着。
  路边,有摄像机、照相机的镜头对准牛群一阵猛拍,还有人拿出手机也忙着对焦。
  路边的这些人是甘肃省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执法检查组的成员。


   全国14个省区同步检查   


  天祝县是畜牧法执法检查组实地检查的第一站。
  68,在听取了省政府的汇报后,6918日,省人大常委会畜牧法执法检查组一行先后赴我省武威市天祝县、凉州区,张掖市甘州区、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玛曲县等地进行了实地检查。
  这次执法检查是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进行的。在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出发的当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畜牧法执法检查组已完成了对河南省的实地检查,转赴河北省进行检查。
  5月中旬,全国人大常委会成立了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任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严隽琪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王云龙任副组长的执法检查组,发出通知,将于5月下旬至6月中旬赴内蒙古、吉林、陕西、四川、河北、河南等省区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委托黑龙江、江苏、安徽、山东、湖南、贵州、甘肃、新疆等省区人大常委会分别对本行政区域内畜牧法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527,全国人大常委会畜牧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铁力瓦尔地、严隽琪出席会议。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指出,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畜牧法,促进畜牧业发展的重要性。畜牧法作为我国第一部规范畜牧业的法律,为新时期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对促进农牧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贯彻实施好这部法律,及时解决畜牧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将有力地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要借这次执法检查的契机,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与严格执行畜牧法结合起来,推动法律的各项规定得到不折不扣的落实。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强调,要突出重点,确保检查工作取得实效。当前,贯彻实施畜牧法,一是要落实支持政策,二是要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是要加强畜禽疫病防治及防疫体系建设,四是要妥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畜牧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执法检查要广泛地听取意见,提出改进工作的建议,进一步完善畜牧业法制建设,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
  接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通知后,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进行了专门研究,成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尚英任组长,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正明和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邓生来任副组长,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刘琪平,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王兆远等为成员的执法检查组,对武威、张掖、甘南三个市州进行实地检查。同时,发出通知委托其他11个市州人大常委会进行自查,并要求将检查报告报送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
  在三个市州实地检查期间,执法检查组还邀请了在当地的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参加了检查。


  近三年是我省畜牧业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现行畜牧法是200671日起施行的,是我国首部完整调整畜牧生产过程的法律,对畜禽的遗传资源保护利用、繁育、饲养、经营、运输等环节进行了全面规范。这部法律的出台和施行,被称为中国畜牧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迈出了转变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提高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一步。
  畜牧法实施以来,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十分重视畜牧业发展,相继出台了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各项规章、政策和措施,认真贯彻实施畜牧法,履行法律职责,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积极推进政策落实和技术进步,使全省畜牧业初步实现了由传统经营向产业化经营的实质性转变,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人民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省农牧厅副厅长黄全成认为,自畜牧法实施以来的3年时间,是我省畜牧业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
  据黄全成介绍,近几年来,全省各地都把发展畜牧规模经营作为促进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主攻方向,从规模养殖户、标准化养殖小区和现代化工厂养殖三个层次上分别推进,通过精心组织,狠抓关键,全省畜牧业生产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全省各类畜禽饲养总量达到1.15亿头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26万吨,分别比2005年分别增长15%18%;其中肉羊总饲养量达到2625万只,位居全国第7位,比2005年前进2个位次。牛总饲养量580万头,居全国第11位,前进2个位次。牦牛饲养量和绵羊毛、细羊毛、山羊绒产量分别居全国第4位、第5位、第4位和第6位。全省规模养殖水平达到35%,比2005年提高5个百分点。畜牧业增加值117亿元,占农业增加值的25.3%。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牧区畜牧业已挑起了牧民增收的大梁,部分畜牧业发达县区畜牧业现金收入已占农业现金收入的一半,对家庭经营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30%以上。随着规模养殖的兴起,全省直接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农牧民达320万人,为农村劳动力开辟了广阔的就业门路,有效地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成为农民收的重要途径和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黄全成说,近3年来,我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种畜禽生产经营规模日益扩大,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各项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依法行政水平和监管工作进一步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明显增强,先进的科学技术与信息得以普遍推广和应用。


   全面贯彻实施畜牧法仍然任重道远  


  畜牧法是将党和国家发展畜牧业的方针政策法律化,将管理畜牧业的经验制度化,将政府部门的管理行为规范化的法律,是促进畜牧业发展和规范管理的基本法律依据。
  各级各地在加强畜牧法的宣传,增强全社会执法守法的自觉性的同时,在制定配套法规,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政策框架,权利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省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意见》和《关于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了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目标、任务和要求,对进一步完善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与措施,加强对畜牧业工作的领导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20085月,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把草食畜牧业列为六大行动之一,制定出台了《甘肃省草食畜牧业发展扶持办法》,省农牧厅等四部门制定了实施方案,今年初省农牧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六部门整合资金1.5亿元,重点对标准化养殖小区、良种繁育体系、能繁母牛保护、青贮窖、活畜交易市场、畜产品加工企业质量检测设备购置、甘南州退粮还草、贷款贴息、肉牛肉羊产业大县奖励九个方面进行全面建设。
  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能繁母猪补贴、生猪调出大县奖励、奶牛和生猪良种补贴、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扶持生猪、奶牛和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等多项政策,全省投入由2005年的不足1000万元提高到2008年的1.52亿元。各地对畜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达到1亿元,每年全省社会各类资金投入总额达到20亿元以上,全省畜牧业产业扶持政策框架体系初步建立,有效地确保了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检查组了解到,在武威、张掖和甘南等地,各级政府都出台了促进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意见、规划、实施方案等,着力推动畜牧业的发展。
  但有资料显示,我省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为23%,而全国平均水平为32%
  数字显示着差距。畜牧法实施以来,畜牧行政执法范围已由过去单纯的畜禽品种资源和种畜禽生产经营扩展到饲养、经营、运输等多个环节,并在生鲜乳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质量安全问题建立了问责制度。但从现状来看,多数县区从事畜牧行政执法人员仅为34人,全省不足500人,平均每人监管畜禽数量高达24万头只,执法队伍人员少,力量薄弱,已成为制约畜牧行政执法的难题。
  数字显示着差距。南泥沟村村民贾德勒的83头天祝白牦牛是他的心肝宝贝,也是天祝县白牦牛育种试验场的骄傲。这里是世界白牦牛唯一产地,也是让天祝白牦牛跻身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项目,但我省还有许多地方畜禽品种亟待国家的项目支撑进行保护。
  数字显示着差距。肃南和甘南是我省靠天然草场放牧的传统牧业区,肃南的甘肃高山细毛羊和甘南的甘南牦牛、欧拉羊、乔科羊等,是当地发展特色畜牧业的优良畜种,当地均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养殖。但这些地方均处于水源涵养区的上游,生态保护任务艰巨,发展畜牧业和生态保护双重选择让当地处于两难境地。
  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牧区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大地方畜禽品种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畜牧业综合执法体系,加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投入,加大对畜牧业科技推广机构支持力度,等等。一个个问题,一项项建议,检查组一行边走边看,同当地群众探讨着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畜牧法作为各地发展畜牧业的首要任务和头等大事,抓实抓好,依法解决畜牧业发展中的问题。要加快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发展大畜牧业,不能就畜牧业抓畜牧业。要加大对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提升农牧民抗衡市场风险的能力。程正明、邓生来和检查组的成员们一再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