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来甘调研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22:40

    7月3日至7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白克明率领的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专题调研组来到甘肃,先后深入兰州、武威、张掖、嘉峪关、酒泉等地,实地察看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听取省、市全国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进行座谈。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连辑出席汇报座谈会。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崔玉琴陪同调研。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张绪胜参加汇报座谈会。
  听取汇报之后,白克明对甘肃近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高度赞赏,对甘肃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表示充分肯定。他说,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等客观因素,甘肃发展面临很多制约,但是甘肃干部群众有着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有着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激情。甘肃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灿烂的历史文化,各民族传统文化在这里融聚,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甘肃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提出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是甘肃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际行动,是甘肃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措施,具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既是甘肃实现跨越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构建经济新增长点的正确选择,也对全国文化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启示作用。
  白克明强调,建设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是一项宏伟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在统筹考虑全局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明确阶段性任务和长远目标,分步骤进行实施。要坚持抓主抓重,抓住重点、以点带面,科学确定重点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逐步进行推进。要把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群众致富结合起来,以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幸福指数的提升。要大胆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旅游产业,使这两大产业成为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支柱。要充分发挥大专院校的作用,积极培养和引进一大批文化创新人才,为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要进一步增强保护意识,切实做好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让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更加璀璨。
  王三运代表省委、省政府对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调研组专程来我省调研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表示衷心感谢。他说,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是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全国倒数第一、人均GDP倒数第三、小康进程倒数第五,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与西部其他省份都还有很大差距。面对现实,省委、省政府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思考怎样才能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目标?要选择什么样的切入点?我们认为跟发达省份拼经济、拼人才、拼科技,没太多的出路。可以拼的就是资源、特色,还有文化。甘肃是文物的集中点、华夏文明的闪光点,发展文化产业是我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要打造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这既有现实意义也有长远意义,既有社会意义也有经济意义,一举多得。目前,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申报工作进展顺利,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和支持,正在履行相关程序。希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通过考察调研,对甘肃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给予大力支持。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大调研组调研考察的意见建议,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规划,使规划更科学、更具可操作性。同时,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获批,使华夏文明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