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甘南藏族自治州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部分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年中专题调研纪行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25:58
甘南藏族自治州,经济总量在甘肃省14个市州中排位倒数第一,在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中排位倒数第二。
甘肃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了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生态绿色持续发展的幸福美好新甘肃的战略任务。甘南藏族自治州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全省转型跨越的严峻挑战。
为了进一步推动甘南州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7月6日至7月11日,在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组成专题调研组,深入甘南州重点企业、学校和农村,了解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为甘南州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言献策。
让“曲拉”为甘肃农牧民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曲拉”是藏语的音译,是牧民提取酥油后的副产品,也就是奶渣。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只有甘青川三省交界的藏区以及新疆、内蒙古、西藏极少数地方自产,自产原因与这些地方的牧民生活习惯相关联,可以说是我国的独有资源。
甘肃华羚乳品集团公司是我国最大的一家以牦牛乳为原料生产牛乳酪蛋白系列产品的乳制品综合加工企业,它的原材料就是牧民日常食用之物——“曲拉”。
7月7日,在甘全国人大代表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苏广林、王庆粉、马含岚、马晓琴、毕红珍、刘大江、苏岁佩组成的专题调研组来到该厂,对该厂牛乳酪蛋白系列产品生产进行了调研。
一进入厂区,调研组成员就被飘浮在空气中浓浓的奶香熏醉了,兴奋地向工厂负责人问这问那。
“你们厂主要用曲拉制造哪些产品?”
“建厂时仅能生产工业级干酪素单一产品,发展到第二代产品酪朊酸钠,至第三代产品酪蛋白磷酸肽。目前,已构成集三大系列十四个品种的产品结构体系。”
“能说详细一些吗?这些产品都能做什么?”
“最初级的工业级干酪素是高端的纺织材料,酪蛋白磷酸肽以牛乳酪蛋白为原料,通过生物技术制作具有生物活性的多肽,可用于各种营养、保健食品中,能有效促进人体对钙、铁、锌等二价矿物营养素的吸收和利用。”
“我家里有一套牛奶纤维被,就是用干酪素做的吧?当时看名字我一头雾水,还以为只是商家杜撰出来的呢,今天才知道原来真是有这个,原料还是咱甘肃特产。”
“原来你已经用上我们的产品了。这种用干酪素制造的纺织品轻柔、保暖、绿色环保,市场前景非常好。”
看着车间里堆得像小山一样的曲拉,刘大江代表问道:“你们曲拉的用量这么大,而这个东西只有周边几个省出产,收购价格很高吧?”
“建厂之前,曲拉仅作为牧民日常食用之物,价值很低,每公斤仅有1.2元左右。由于企业工业化生产的带动作用,现在每公斤曲拉已增长为42元左右,提高35倍,年带动农牧民总增收达2.1亿元,为甘南州的牧民年均纯收入贡献45%。同时,通过曲拉价值的升值,极大地调动了牧民的积极性,不少牧民已经摒弃手工分离奶油的方式,纷纷采用较为先进的奶油机分离技术,不仅减轻了劳动强度,更提高了牛奶的附加值。”
听取有关情况汇报后,调研组组长、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鼓励华羚集团要坚持以丰富的地方资源优势为依托,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带动,以市场为导向,以高科技含量为手段,生产一流的高原雪域绿色产品,树立世界品牌,为民族经济的崛起和企业更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使地方财政经济不断增长和牧民增收、牧业增效,为甘肃农牧民与全国同步进放小康作出更大的新的贡献。
藏药产业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有机结合
藏医药是中国医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植根于一片纯净、神奇、古朴的土地,挺拔在民族屋脊的雪域高原,千百年来,向人们展示着她奇异的风采。早在2000多年前,藏族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界的搏斗中,在生产实践中,就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医药风格,又博采中医、印度医学、波斯(古阿拉伯)医学以及周边国家医学之长,在不断完善、发展中,成为独特的医疗体系,在世界医学中独树一帜。
藏医药在甘南州发展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藏医药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第一家藏医药科研机构就率先在这里成立。
甘南藏医药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因而其治疗方法也较独特,主要有内服法(有十种)和外治法两类,外治法包括柔治、糙治和峻治。从史书记载和现有器械图谱看,曾达到进行开颅手术的技术水平。
甘南藏医药事业的发展,引起了调研组的关注。7月7日上午,调研组一行来到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药厂一楼的大厅被布置成一间佛阁,一尊宇妥·元旦贡布的汉白玉塑像映入眼帘,给这家药厂蒙上了一丝神秘的色彩。
甘南佛阁藏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西藏奇正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现有藏药散剂、水丸、胶囊剂等多条生产线。佛阁公司创立以“藏羚”为主的数十个注册商标,拥有“洁白丸、二十五味松石丸”等35个品种。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家产品为“红花如意丸”、“仁青芒觉胶囊”,还有4个品种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9个品种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3个品种进入OTC目录。
听了公司负责人的介绍后,调研组成员来到药厂的药材仓库、制剂车间、包装车间、研发中心,每到一处都详细询问生产流程和特点。
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问道:“你们说现在是藏药产业发展的机遇期,那么,你们对藏药产业发展有什么构想?”
“藏药产业发展需要传承和创新的有机结合。没有传承,传统产业就缺失了灵魂。传承意味着对藏族文化与藏区传统的尊重、对藏医学理论与藏药专家的信任及在保护和传播藏药文化精髓的系统项目中身体力行。而创新是传统产业生命的载体。藏药,如果没有创新,犹如深居的闭关者,世人将无法领受她的智慧与滋养。创新意味着从产业链展开有组织的系统创新,意味着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创新。因此,一个企业只有把自己的根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并不断创新,才能成长为经得起岁月磨砺的大树。”药厂负责人坚定地说。
听了这些,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露出了微笑。
看到该公司生产的洁白丸,苏岁佩代表说:“我的胃不好,别人推荐过甘南的洁白丸,大家都说这药特别好,原来是你们生产的啊?”
“我们公司生产的洁白丸等部分藏药精品荣获世界华人发明博览会金奖,采用传统的藏药炮灸工艺方法,通过传统藏药工艺和高科技手段应用的结合,既保证了传统藏药的地道、纯净、无污染、经典传承和显著疗效,又赋予传统藏药现代外观,适应现代人的生活需求,而且公司研发上市的薄膜包衣产品,填补了藏药薄膜包衣的空白,开发片剂生产,突破了原有的藏药剂型,实现了藏药剂型的一次历史性改革。”
王庆粉代表说:“在以往的观念中,藏药神秘、古老,今天看了才知道原来现在藏医药的发展这么快,现代化的工艺,现代化的生产车间,现代化的管理理念,让我大开眼界!”
“的确,我国藏药企业拥有开发藏药的先天优势,如悠久的历史,完整的理论体系,独特的人文追求等。但在制药技术高度发达,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快速发展,资本运作控制医药产业去向的今天,仅靠卖高原、卖神秘,已经不能满足藏药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和更高的产业发展目标。除了日本在研究藏药以外,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也都对藏药有着浓厚的兴趣。显然,科技、疗效、安全才是市场竞争和走向世界的关键。”药厂负责人感慨地说。
师资力量和学生食宿条件好坏直接影响寄宿制教育的发展
结束了对佛阁藏药有限公司的调研后,调研组一行来到了合作市一中,听取了甘南州教育局有关寄宿制学校师资力量和学生食宿情况的汇报。
甘南藏族自治州目前有寄宿制学校186所,寄宿学生91173名,其中小学140所,校内寄宿生50459人;中学46所,校内寄宿生40516人。寄宿制学校有教职工7415人,其中小学教职工3573人,中学教职工3842人。
2004年以来,全州积极争取实施了义教项目、寄校建设工程、灾后重建、校安工程、危房改造、远程教育等六大类教育项目工程。从2005年开始,甘南州结合“两基”攻坚和“寄校建设工程”项目,创造性地提出并全面实施了以校园“四化”(美化、绿化、净化、教育化)、“四新一亮”(教室新、桌子新、凳子新、讲桌新、电灯亮)、“一人一床”、“八配套”(校门、围墙、厕所、旗台、操场、实验仪器、图书、食堂)为内容的“四项工程”和“百所学校食堂建设工程”。通过项目实施,学校容量明显增加,办学条件和食宿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学校食宿配套建设成就达到了历史之最。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基本实现了集中住宿、免费就餐,消除了通铺和家长陪读现象。从2007年开始,省上为甘南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生活补助实行特惠政策,首次安排每生每年补助1200元。甘南州制定出台了《甘南藏族自治州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管理办法》,全面指导、监督和管理全州寄宿学生生活补助的发放和使用。2007年至2010年,年生均标准为1200元,比省内其他地区小学高700元,初中高500元。2011年,省上将标准提高到1400元,小学比省内其他地区高400元,初中高150元。2012年,省上一次性为甘南州80810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下达生活费补助资金15238万元,年生均补助标准达到1885元,覆盖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学生。2011年,甘南州8县市均被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试点县市,省上下拨甘南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资金1327万元。全州390所农牧村学校的87787名学生再次受益。今年6月上旬,下达了2012年春季学期营养改善计划补助资金2635万元,覆盖全部农牧村中小学。寄宿生生活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政策的实施,有效解决了“留得住”、“吃得饱”这一难题,使贫困学生接受教育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调研组走进教室、食堂、宿舍,每到一处,调研组都与学校师生细心交谈,询问在校师生学习生活情况。
“甘南州中小学普遍使用‘双语教学’(汉语和藏语),有些甚至开展‘三语教学’(汉语、藏语和英语)再加上实行寄宿制,缺编严重吗?我们临夏教师缺编就很严重。”来自临夏的全国人大代表马含岚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还是比较严重的。”甘南州教育局负责人介绍说,全州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严重短缺,数量不足,紧缺专业教师补充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的任务十分紧迫。按照省上规定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寄宿制小学每校可增一名医务人员附加标准,寄宿制中小学每50名学生可增加1名生活管理员附加编制,少数民族中小学和举办民族班进行“双语”教学的班级,每班应增加1名附加编制的精神,全州应增加教职工编制2993个,其中医务人员140个,生活管理员1819个,“双语”教学班的附加编制1034个。同时,教师中、高级职称限额低,落实教师相关待遇困难,影响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希望代表能提出建议,增加甘南州寄宿制学校教职工编制数和教师中高级职称限额,从根本上解决全州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刚才在学生宿舍看到,每间宿舍住的学生比较多,而且这几天在甘南感觉这里的气温比兰州低得多,那冬天就更冷了,采暖可以跟上吗?”苏广林代表对看到的情况有些焦虑。
甘南州教育局负责人回答说:“甘南州的寄宿制学校生活资源仍然紧张。因寄宿制学校容量不足,目前仍有部分中小学学生借宿在校外,生活条件极差,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发育和健康成长。希望代表提出建议,继续加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和改造力度,突出宿舍、标准化食堂和浴室等生活设施建设。甘南州每年有7个月的采暖期,采暖成本比较高,大多数寄宿制学校采暖设施简陋,学生饱受严寒之苦,学校取暖问题备受社会关注,成为和谐校园建设的一大难题,不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改善学校采暖条件已成为必然要求,十分迫切。希望国家帮助解决学校采暖问题,投入设备改造资金,提高生均采暖补助标准。”
“学校师资力量和学生食宿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寄宿制教育的发展。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写入调研报告中。”苏广林对其他代表说。
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知心人
结束了州府所在地合作市的调研后,调研组还深入临潭县和卓尼县,听取当地有关部门的汇报,实地察看了临潭县洮州商贸城和县城廉租房建设情况,并深入卓尼县柳林镇上索藏村走访了农牧民。
卓尼县柳林镇上索藏村是一个农业村,村子靠近卓尼县城。这些年,村里人自办的藏族风格农家乐吸引了许多游客,渐渐形成了规模效应。
藏族村民索南也开办了一家极具民族特色的农家乐,调研组一行来到了他家。传统的藏式民居,具有民族特色的装饰和家具吸引着调研组每个成员的目光。在门廊里种植的一株葡萄,藤蔓覆盖了半个门廊更引得大家赞不绝口。调研组成员拉着主人问这问那,有的问房屋的造价,有的问身上的民族服装,有的问家里的收入。索南和他的妻子认真地回答着每个人提出的问题。
接着,调研组走访了几户村民,每家主人都穿上了节日的盛装,拿出精美的食物,斟满芳香的青稞酒招待。他们说,今天来的是朋友、知心人。他们认为,人大代表就是人民的代言人,人民的代言人就是人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