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省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解读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5:55:24

    2008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严重的自然灾害,省人大常委会在中共甘肃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法履行职权,完成了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新贡献,实现了本届常委会工作的良好开局。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亮点:做到了4个“到位”,确保了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扎实开展


  核心内容: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从200810月开始,有计划、按步骤、保证质量地集中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常委会党组和机关各级党组织、机关各部门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全体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正确把握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基本原则,紧密联系省情和人大工作实际,增强学习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做到了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确保了整个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扎实的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达到了“完善体制机制、履行法定职能、提高工作水平”的基本目标,常委会在服务大局意识上有新的增强,在立法质量上有新的提高,在监督工作上有新的成效,在代表工作上有新的举措,在规范化建设上有新的推进,在机关建设上有新的面貌。


  关键词 监 督
  亮点:听取8项政府专项工作报告,作出1项决议


  核心内容: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针对有关重大经济问题和民生问题听取政府专项工作报告8项。其中,在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情况的汇报和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的调研报告后,就进一步重视低保工作、合理筹措低保资金、加强资金监管力度、建立对低保边缘人群的临时救助制度、争取做到应保尽保等方面提出了审议意见。在先后两次听取省政府关于抗震救灾的专题汇报后,作出了《省人大常委会关于省人民政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情况专题汇报的决议》,要求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精心规划,科学组织,认真实施,扎扎实实做好灾后重建各项工作。


  亮点:开展8次执法检查


  核心内容: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根据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作为执法检查的重点,突出执法检查的针对性,集中力量开展了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文物保护法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开展了对全省实施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法律法规情况以及对省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甘肃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具体办法进展情况的检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委托,还对劳动合同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义务教育法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执法检查对推动政府工作、促进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亮点: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818件次


  核心内容: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十分重视信访工作,实行副主任、秘书长联系信访案件制度,通过信访渠道督促“一府两院”和有关部门解决了群众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全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2818件次,其中来信1086件,来访1732人次,包括集体5333人次。全国人大常委会转办、交办信访案248件,常委会领导批示信访案12件。经督办,报来要结果案269件。相关专委会收到涉法申诉案件38件,已转办35件,正在办理的3件。


  亮点:围绕14个方面的问题开展调研视察


  核心内容: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民生、社会稳定和全省大局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和视察、检查工作:“3·14”甘南不稳定事件发生后,常委会两名副主任深入甘南地区做法制宣传和调研工作,为维护我省稳定做出了努力。“5·12”大地震发生后,常委会领导深入我省灾区指挥抗震救灾,进行调查、视察,两名副主任带领省上灾后重建指导小组到陇南两个重灾县区帮助、指导恢复重建工作。我省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发展资金严重不足,社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此,常委会组织调研组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常委会和各专门委员会还就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和支农资金、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物价上涨对我省城镇居民生活影响、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城乡居民生活低保工作、经济鉴证类中介机构发展与管理、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发展民族地区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清真食品管理等进行了调研,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立 
  亮点:制定、修订9件地方性法规


  核心内容: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有机统一,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坚持少而精的原则,适当控制立法数量,提高法规的质量,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关注、最直接的问题确定立法项目,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共制定和修订了高速公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涉案财物价格鉴定条例、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规定、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等9件地方性法规,批准和批准修订了兰州市2件地方性法规,对1件法规草案进行了一审。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对8件法律草案和行政法规草案进行了征求意见工作。


  关键词 代表工作
  亮点:重点督办代表意见建议13


  核心内容: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712件,已经解决或基本解决的190件,占建议总数的26.69%,其中常委会各位副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重点督办的代表见建议13件;正在解决或列入计划逐步解决的311件,占建议总数的43.68%;因条件限制暂时不能解决,留待以后逐步解决的193件,占建议总数的27.11%;供今后工作中参考或需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的18件,占建议总数的2.53%。建议的办理情况都及时答复了代表。


  亮点:邀请9名“老代表”和34名“新代表”一同开展活动


  核心内容:2008年是本届人大代表初任之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组织人大代表开展集中视察,既引了路子、学到了经验,又促进了工作。上半年,邀请上届的9名代表和本届34名代表一同开展活动,重点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法检“两院”队伍建设和公正司法情况、兰州铁路局春运安全和抗灾救灾工作及铁路枢纽规划建设情况、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及抗灾情况、基层卫生院建设情况、兰州市水污染治理情况等进行了视察。在年中的调研和视察中,注重引导发挥代表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参与调研的代表围绕调研问题准备提纲,做到调研之前心中有数,去到现场有的放矢;注重大小调研的结合,把常委会组织的集中调研和代表关注的问题的调研结合起来。常委会先后组织代表对黄河甘肃黑山峡段水电开发、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地震灾后重建及重灾区中小学的重建等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了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亮点:举办2期培训班,16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


  核心内容: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先后在嘉峪关市和永靖县举办了两期代表培训班,160多名代表参加了培训。培训中,除向受训代表系统讲解了地方组织法、代表法外,还邀请连任的15位省人大代表介绍了自己履职的经验和体会。


  亮点:赠订“21刊”,编写8本资料,保障了代表的知情知政权


  核心内容:2008年,省人大常委会坚持给代表订阅寄送《人民之声报》、《人大研究》、《常委会公报》和省委、省政府、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的有关文件资料。编写了8本人大代表学习资料寄送给代表。坚持邀请人大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制度,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常委会组织的立法、执法检查和专题调研等活动。坚持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人大代表、人大代表联系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的“两联系”制度,常委会组成人员大部分都到自己的联系点开展了工作,帮助解决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关键词 自身建设
  亮点:4项举措确保学习型机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核心内容:针对新一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大多数是从党委、政府或其他部门来到人大工作的实际,2008年初,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就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把建设学习型机关确定为首要任务,把学习培训、密切联系代表和群众、完善工作制度、加强队伍建设作为新一届人大常委会工作开好头、起好步的重要举措,着力推进常委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使学习型机关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把学习和本部门所承担的工作结合起来,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新的提高。新一届常委会组成人员,通过系统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增强了做好人大工作的光荣感、使命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宪法、法律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掌握了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基本适应了人大工作的任务和要求,较快实现了职务到位、思想到位、工作到位。实现了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工作的要求。通过开展学习型机关建设,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广大干部的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学风、会风、文风、作风得到明显改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大为增强。
  ——在日常工作中,无论是常委会审议议案,还是主任会议研究讨论问题,都充分发扬民主,实行民主集中制,依法定程序办事,自觉接受人大代表、人民群众和机关职工的监督。在机关内部大力开展厉行节约活动,主任会议通过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关于厉行节约支援抗震救灾的决定,制定了具体的节约措施,节约经费用于支援灾区建设。
  ——制定、修订了一些常委会行使职权方面的法规,制定了《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等制度,促进了常委会和机关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