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遵守宪法尊重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32:39
——在纪念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暨全国法制宣传日座谈会上的讲话
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党组副书记 马尚英
2012年12月4日
我国现行宪法从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并公布施行以来,已经30年了。今天,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热潮中,省人大常委会召开座谈会,隆重纪念宪法颁布施行30周年,畅谈宪法实施的重大成就和重大意义,展望法治国家的壮丽蓝图和美好未来,对于切实维护宪法尊严,全面推进依法治省进程,着力营造法治环境,依法保障转型跨越,推动实现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刚结束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对新时期的民主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为我们进一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30年的实践证明,现行宪法保障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推动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了我国人权事业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在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之路的坚固基石和坚强保障。宪法的生命不仅在于她的庄严,更在于她的实施。宪法只有落地生根、深入生活,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体现最高权威。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贯彻实施宪法,才能保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发展,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得到实现。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加强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深入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积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出努力。
第一,贯彻落实宪法,最核心的是坚持党的领导。在我国,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共同意志的高度统一,遵守、执行宪法,就是服从党的领导、服从人民的意志。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领导国家机关和全国人民遵守、执行宪法。这是依法治国的政治保证,也是我国政治体制的一个鲜明特点。要坚持党对宪法实施的领导和支持,努力将党的领导与宪法实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都要模范地遵守宪法,严格按照宪法办事,自觉地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第二,贯彻落实宪法,最基础的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我国的宪法和法律以体现人民共同意志、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为本质特征。把宪法和法律交给群众,让群众掌握宪法和法律武器,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宪法和法律,这是建设法治国家最伟大的力量,也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每年12月4日,是我国法制宣传日。法制宣传日的意义不在12月4日这一天,而在于通过法制宣传日建立起法制宣传的长效机制。要把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作为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完善宪法和法律的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在全社会广泛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第三,贯彻落实宪法,最根本的是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我国是一个集中统一的单一制社会主义国家,维护国家政令和法制的统一,是一个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要自觉维护以宪法为核心和基础的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政党和团体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切实保证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一步走上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四,贯彻落实宪法,最重要的是国家机关带头依法办事。国家机关既是宪法的主要执行者,又是宪法调控的主要对象。国家机关带头依法办事,不仅对保证宪法全面实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全社会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积极推进依法行政,做到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有效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学好宪法,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真正把宪法作为根本活动准则,善于运用法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保证宪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遵守和执行,是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赋予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首项职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保证宪法实施中处于主导地位,要以宪法为基本标准,以维护法制统一为目标归宿,以有效行使法定职权为立足点,以推动“一府两院”依法履职为着力点,确保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得到遵守和执行,确保各国家机关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一要带头维护宪法权威。全体人大代表和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机关干部,要带头认真学习宪法,熟悉掌握宪法,自觉把宪法作为行权履职的根本准绳,努力做执行宪法规定、遵循宪法原则、维护宪法尊严、树立宪法权威的坚定守护者和忠实实践者,坚决抵制、有效纠正各种违宪违法行为,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遵守宪法。
二要充分行使立法权、决定权和人事任免权。加强经济立法,强化社会立法,推动民主政治立法,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把宪法精神和法律规定有机内化到地方立法中。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防止各种违法设权行为,从源头上维护法制统一。依法行使重大事项讨论决定权,就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及时作出有关决议决定,从制度层面推进法治进程。依法行使人事任免权,切实加强对政府组成人员和法官、检察官的后续监督,为法律的有效执行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三要依法加大监督力度。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执法检查、询问和质询等手段,监督“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特别是要加大法律监督力度,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问题,防止权力异化,防止公权侵害私权,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
四要切实维护群众权益。宪法的核心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大的权力来自人民,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是其必须担当的政治责任和必须履行的法定职权。要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着力推动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权益。
党的十八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指明了方向。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勾画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的宏伟蓝图。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宪法精神和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依法促进我省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