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在自强素质中提升履职实效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36:26

案头的台历已经撤换了五本,甘肃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业已完成了自己的任期使命。回头检视五年的履职历程,立法、监督、代表工作,一份份成绩单的背后,是一串串在自强素质中提升履职实效的脚印……


学习型机关建设成为一种自觉,一种理念,一种精神


学习型机关建设,对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每一个干部职工来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五年的浸润和实践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自觉,成为每个人入耳入脑、甚至入骨入髓的自觉。


2008年初,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成立。


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时,时任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指出:要加强学习,大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改进工作作风,深入实际,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勤政廉洁,力戒形式主义;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完善工作规则,严格工作程序,不断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


在随后召开的省十一届人大各专委会组成人员及常委会机关处级以上干部大会上,陆浩强调:必须始终把学习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来抓。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我们的政治业务素质,提高适应工作的能力。人大机关的每一位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自觉的追求,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着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


这次会上,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洛桑灵智多杰指出,本届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大多数是从省委、省政府或其他部门来到人大的,希望大家尽快转变身份、转换角色,投入人大工作。人大工作要求我们首先要认真学习,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习宪法、法律和人大的议事规则,熟悉人大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尽快适应人大工作的任务和要求。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是权力机关、代表机关、工作机关,常委会和各专委会组成人员要认真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机关各部门也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把人大机关建设成学习型机关。今后,我们要通过制定各种具体的措施,在整个人大机关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用学习把整个机关凝聚起来,把每个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把人大工作搞得更好。


随即,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就学习型机关建设作了具体安排,要求常委会机关要尽快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并把这项制度坚持下去。要始终把学习型机关建设作为机关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抓手,把学习型机关建设同省委组织开展的“继续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大讨论结合起来,特别要结合省人大工作和全省改革发展实际,进一步解决好人大工作如何联系中心、围绕大局、履行职责、支持好改革与发展的问题。要不断创新学习载体,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学习、教育、培训模式,要从人大机关的工作特点和实际出发,大胆进行学习观念、机制和活动形式的创新,建立健全多层次、立体式、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和学习网络,把封闭学习与开放学习结合起来,把“走出去”和“请进来”结合起来,不断拓宽机关干部的学习渠道。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要完善相关制度,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全面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机关干部的素质能力和工作水平,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机关队伍,为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提供有力保证。


这是对学习型机关建设的破题。党组领跑,部门跟进的学习机制及时建立。五年来,这已成为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机关自我坚守的固定动作。


2008年4月23日,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印发了以“学习也是工作,做到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和本能”为指导思想的《研究室建设学习型部门的方案》。方案明确提出,除了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习“能力”。要通过学习,做到开口能讲、提笔能写、遇事能做。方案规定,每周星期二下午为研究室集体学习时间。


这一时期,和研究室一样,省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常委会各工作部门都制定了本部门学习方案。各部门在坚持学习制度的同时,又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加了许多相应的学习内容。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结合工作实际,创立了每月一次的集体学习制度,每次一个学习专题,这一制度,雷打不动,坚持了五年。


在部门坚持学习制度的同时,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也形成了定期学习制度。学习时,每次确定一个主题,大家提前准备发言材料,在准备中学习,在讨论中相互启发。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与机关工作人员普遍认为,中心组的学习,对机关的整体学习起到了带动作用。


2009年,是省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也是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任期的第二年。


2月18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得到修订,对中心组学习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人员组成、学习内容、学习方式等作了规范。尤其在学习内容上,更加突出了围绕省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这个重点来开展学习,侧重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法规和人大工作知识的学习,力求做到以学习促进依法履职、以更好履职带动学习。


按照制度规定,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建立了专题学习制度。省人大常委会党组紧密结合省委的中心工作和省人大常委会的年度工作要点,确定专题进行系统学习,并适时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辅导,努力增强学习效果。


建立了交流研讨和重点发言人制度。每一专题学习结束后,及时组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同时,每一专题还确定两名党组成员作为重点发言人,交流心得,不断扩大学习成果,充分发挥党组成员在学习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建立了学习考核制度。对因公外出或有其他特殊情况不能参加集体学习的成员,都要求必须提前向党组负责同志请假,事后补学相关内容,使理论学习由“软”任务变为“硬”指标。


建立了学习情况通报制度。在每个专题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结束后,都通过《人民之声报》集中报道等形式,及时将学习情况及学习成果通报机关各部门,指导和带动整个机关的学习。


党组率先垂范,机关各部门自然不会懈怠。上行下效,各部门坚持集体学习已成为坚持多年的制度。


促进学习成果转化,各项工作机制不断科学规范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为了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在抓学习的同时,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又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制度,使各项工作在科学机制的规范下有序推进。


2008年,在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的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认真清理了机关的30多项制度,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办公厅建立了同各专门委员会和各工作部门的联系会议制度;建立了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办公会议制度;建立了每周星期五的综合处处长、领导秘书联系工作会议制度;建立完善了后勤管理、接待和请休假制度等12项制度。特别是修订完善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议事规则》、《甘肃省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规定》,使省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


2009年1月9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这是继2008年7月对《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议事规则》修订后,对省人大常委会活动的又一次“立规”。


此时,从2008年9月开始的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了整改落实阶段,按照整改落实方案,党组最终确定了需限期整改的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和建立完善的20项制度。


随后,《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联系点制度》、《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工作制度》相继制定,对多年来我省地方立法工作中探索出的经验和做法进行了规范。《甘肃省十一届人大代表学习培训制度》、《甘肃省人大代表向选举单位书面报道履职情况制度》也相继出台,我省代表工作方面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制度化。为加强与基层人大的联系,《甘肃省人大常委会联系市(州)、县(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办法》出台。为进一步改进和规范财政预算监督工作,《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计划预算审查监督规程》也制定出台。


为促进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高效科学运行,提高对常委会的服务质量,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办公会议制度,办公厅同各专门委员会、各工作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办公厅秘书处协调常委会各工作部门综合处处长、常委会各位副主任秘书工作会议制度和各专委会、各工作部门工作制度相继制定出台,保证了机关各项业务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为加强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管理,保证机关规范运转,机关干部职工大会组织工作制度、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机关网站管理制度、机关网站信息报送审核登录办法、机关涉密计算机管理规定、机关内部审计工作办法、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制度、机关临时用工管理细则等也相继制定。


用制度规范事,用制度规范人,用制度规范工作,一系列制度的出台和坚持,使省人大常委会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


人大常委会机关的自身建设,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学习问题,二是干部问题。抓住了这两个问题,就抓住了机关自身建设的纲。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对此有着清醒认识。


围绕立法、监督、代表工作、服务保障和党务工作,努力把机关党员干部队伍打造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思想保证,五年来,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和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始终为此进行着努力。


2009年4月1日下午,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会议室里,配合大屏幕上的幻灯片解说,40多名机关年轻干部正在接受公务礼仪和公文处理的培训。


此前的3月2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印发。同时,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处级及其以下干部培训安排意见也一并发出。


该项制度对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原则、教育培训对象、教育培训内容和分类、教育培训方式及主管部门、教育培训保障和教育培训监督与纪律等都作出了详细规定。按照制度规定,2009年培训安排意见中,金融危机的启示及政策法治应对,公务员行为规范、人大机关工作的方式方法,公文写作与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及理论创新成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信息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等都被纳入年度的培训计划。


为保证学习培训取得切实效果,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还规定,机关干部要建立学习笔记,培训中实行考勤制度。对培训内容,办公厅还将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和出勤情况纳入年终考核。


2012年,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任期最后一年,干部队伍建设继续得到加强。3月,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决定,在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以进一步“改进作风,规范程序,提升责任、提升效率、提升水平”为主要内容的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并下发了《关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开展创先争优“改进规范提升”主题实践活动的安排意见》。


改进学风、改进会风、改进文风、改进工作作风,一系列精心策划、针对性极强的专题讲座相继展开。


公文处理是机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也是机关工作人员的一项基本业务技能。机关工作的成果,大多体现在公文这个载体上。4月20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公文处理专题讲座举行,就常委会机关公文的种类、公文处理的现状、如何做好公文处理工作等问题,主讲人生动系统地介绍了机关公文基本知识和公文处理规范流程,分析了机关公文处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机关216名干部中,处级干部91人,占机关干部总数的42.1%,在机关各项工作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5月18日下午,“怎样当好处长”专题讲座举行,从处长在国家机关中的地位和作用、机关处级干部队伍的现状和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怎样当好一名合格处长等方面,主讲人结合人大工作实际和自身几十年从事领导工作积累的经验,运用大量数据和生动事例进行了讲解。


“如何办文”、“如何办会”、“如何办事”,系列专题讲座由身边人讲身边事,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通俗易懂,入耳入心,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职工的热烈欢迎,机关处以下干部400多人次参加了培训。


在“改进规范提升”主题实践活动深入进行的同时,6月15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召开全体干部职工大会,对机关开展效能风暴行动进行动员部署。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尚英在会上强调,要把开展效能风暴行动与创先争优“改进规范提升”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协同开展好这两项工作,真正促进工作效能提升和作风转变。要把着力推进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通过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完善规章制度,促进机关工作的规范化、高效化。


随即,省人大常委会机关效能风暴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提出了机关效能风暴整改方案,要求坚持以改进工作、转变作风、提升机关工作效能为目标,着力改进规范提升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工作,着力提高服务发展、服务代表、服务群众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激发机关干部职工积极作为、勤政廉洁、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人人讲效能、处处讲效能、事事讲效能的工作局面,提高人大依法行使职权的实效,提升人大机关形象。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仅是入村入户帮扶,还要以此为契机,促进干部密切联系群众,转变作风。为改变干部作风,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扎实有效推进,省人大常委会机关以效能风暴行动为契机,建立了机关干部驻村帮扶机制。


5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研究下发了《关于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干部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的意见(试行)》,旨在着力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切实让机关干部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进一步强化服务开放、服务发展、服务基层的工作热情,进一步增进一切为了群众、真诚关心群众、有效帮助群众的思想感情,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中进一步焕发一心谋事、扎实干事的工作热情,提高双联行动效能,使效能风暴行动与双联行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随后,把干部驻村入户作为锻炼干部、服务群众、转变作风、提升效能、促进发展的平台,按照全员覆盖、长期坚持原则,以省人大常委会领导和10个厅级部门联系的贫困村为基础,工作部门连片划组,建立干部驻村工作机制,机关处级及以下干部分批分次驻村,每批6个组,每组3个人,由1名处级干部带队,每批驻村时间不少于1个月。至年底,三批50名干部驻村入户完成了驻村联系群众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