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就业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41:46
在甘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就业
做好人企间对接 改变结构性失衡
就业是民生之本。把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依然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热点民生话题。3月5日,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今年将继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预计全年新增就业将达到900万人以上。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当前就业又面临怎样的环境?3月6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在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在甘人大代表和委员。
代表委员观点
报告摘录: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有: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6%。
人大代表王镇环:打通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环节
来自我省大型企业金川集团的全国人大代表王镇环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累计投入就业专项资金1973亿元,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2800万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就业830万人,保持了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对此,王镇环代表深有感触,她结合基层工作经营认为,“有了好的就业环境,就业难问题就能解决一半,但另一半问题,还要靠沟通来解决。”她认为当前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固定,很大程度上不能根据用人企业的需求来量身定做所需人才,往往是社会待业人数庞大,而企业却找不到适用人才。为避免这种尴尬,她建议就业主管部门担当“桥梁”,做好人才培养和企业用人两个环节之间的沟通渠道。
人大代表张惠萍:转变就业理念,才有更多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白银市公交集团张惠萍说,我省白银市,工矿企业、大型单位较多,容易吸纳社会待业人员就业,而作为一些缺少工业基础的县城,可接纳待业人员的机会相对就较少,这就需要政府部门扩大就业门路安排部分人员就业。同时要引导社会富余人员改变就业理念,学习实用技术,到私企等更宽的领域去,解决各自实际问题。今年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这一目标和前4年基本相同。不过,资料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700万人,且在当前经济复杂多变的状况下,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完成高质量的就业并不容易。社会上常说“九成学生考大学,一成学生上技校”,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比例恰恰相反。就业结构性失衡和就业理念偏差,凸显出就业市场的新挑战。
政协委员苏如春:关键在提高就业平台增长能力
谈及就业问题,全国政协委员、甘肃工商联副主席苏如春说,正在蔓延的“用工荒”已经让企业意识到,充足的人才资源是企业经营最大的财富,企业只有提高对员工的重视度,才能留住人才。目前“用工荒”已不能简单地归结为薪酬问题,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这些年来一线劳动者的权益被忽视,使他们的归属感严重缺失。他认为,要加强员工的归属感,不造成企业劳动力流失,应该进一步改善职工的保障环境。苏如春说,过去几年我们的就业目标都超额完成,但今年就业形势会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有一定变化,就业目标实现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他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了一些促进就业的新方法,一方面提出“通过稳定经济增长和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岗位”。他认为,稳增长,就能扩大企业规模,是扩大就业的支撑之一。而另一方面,报告中又提出“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苏如春说,这是一项新内容,也是创业可持续增长的条件。
本报北京特派记者 梁峡林 王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