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经济社会发展更多惠及民生——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我省代表热议“两个同步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41:50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3月5日上午,在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现“两个同步”。
连日来,我省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代表们,特别是来自基层的代表对“两个同步”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这正是群众所期盼的,我们都希望国家富强,百姓富裕。”全国人大代表、岷县禾驮乡石门村村支部书记石寿芳说。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强调“两个同步”,体现了民生优先、惠民富民的政策取向。
全国人大代表、金川集团公司铜冶炼厂焙烧车间物资计划员王镇环,一名朴实的女工,已经在环境嘈杂的生产车间里工作了21年。“这些年企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工资也在逐年提高。作为一线的工人来说,大家自然都希望收入能够越来越高。”王镇环代表说。
王镇环代表其实说出了每一个劳动者的心声,提高收入是大家过上更加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证,而提高居民收入最基本的途径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收入。
报酬提高的前提是经济要发展,“蛋糕”要做大。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要让群众公平地分享发展成果,就要求把“蛋糕”分好,让发展更多惠及民生。当老百姓获得的“蛋糕”与GDP同步增长时,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才会真正提高。
“每个人的岗位不一样,工作的强度也不一样,按照所付出的多少给予相应的报酬。比如我们公司在井下作业的工人,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给他们的工资就要比别人高。”全国人大代表、靖远煤电股份有限公司红会第四煤矿选运队助理工程师吕惠嫱说。
实现“两个同步”恰恰是经济发展更多惠及城乡居民的具体体现。以我省为例,“十一五”以来,全省经济发展实现跨越,2012年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2074亿元增加到5650亿元,年均增长11.5%。同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0012元增加到17157元,年均增长11.4%。
从统计数据不难看出,我省“十一五”以来经济增速和居民收入增加基本同步,说明省委、省政府正确处理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之间找到了平衡点。
事实上,实现“两个同步”不仅仅是解决合理分配的问题,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在要求。
没有经济的持续增长,分配就没有可靠的物质基础;没有合理分配,增长也会缺乏持久动力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正所谓“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唯有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内需与居民消费,提高国民创业与创富能力,国家才能真正获得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老百姓手里有了钱,就有意愿有能力去消费,就有更高的劳动积极性,一个地方经济就能更好地持续发展。”王镇环代表说。
(本报北京3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