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动我省医疗卫生工作上台阶 省人大常委会审议全省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55:07
7月25日下午,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对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作的关于全省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和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省卫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书面)进行了审议。与会组成人员一致认为,要高度重视卫生实用人才的培养,加强医疗队伍建设,加大投入改善卫生基础条件和设施,推动全省医疗卫生工作上台阶。
7月24日下午,省卫生厅厅长刘维忠在本次常委会第二次全体会上作关于全省卫生工作情况的报告时说,5年来,全省紧紧围绕深化医改的总体部署,探索实践“用最简单的办法解决最基础的问题,用最少的费用维护居民健康,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医改工作顺利推进:新农合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能力稳步提高;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稳步推进,药品价格合理下降;人均公共卫生补助经费由2009年的15元提高到2013年的30元。中医药事业有了新发展,全省支持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制度和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卫生人才建设取得新进展,连续4年选拔1.51万名大学生充实到基层,乡镇卫生院人员较5年前实现了翻番。医疗卫生服务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全省医疗卫生工作,6月中旬至7月初,成立了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慧任组长,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部分委员为成员的调研组,分两组赴天水、临夏、平凉、庆阳和兰州进行调研。
调研组了解到,近5年来,在国家多项惠民政策的支持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医疗卫生工作,不断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全省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医疗机构的管理,卫生部门全面推行了以管理体制、经费保障、基本药物制度、院务公开等为主要内容的“十制改革”,提高了全省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为进一步保障食品和药品安全,卫生部门制定并落实了食品安全、药品质量等4个“黑名单”制度,落实计划免疫、院内感染等3个责任追究制度,坚持重点工作月通报和排名制度,使保障机制进一步健全。省卫生厅研发了“甘肃省医疗卫生系统廉政风险预警防范与监控”软件,对公立医院诊疗、药品和医用耗材招标采购等进行风险防控。还组织研发了“甘肃卫生版防统方”软件,在全省105家二级以上医院安装使用,有效遏制了药品回扣等现象,改善了医德医风。
在加强卫生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同时,我省加大各级各类卫生医疗机构的建设力度,全省所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基本医疗设备和急救车辆。完善了新农合、“120”指挥中心等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建成了覆盖全省1350家市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远程医疗会诊网络。全省基本建成了以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为补充的城乡医疗服务体系。同时,为进一步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全省卫生医疗系统广泛开展了“中医学经典,西医学中医”的“两学”活动,全面推行中医药师承教育,加强中医药院校教育和在职教育,巩固了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人才基础。各级综合医院和公共卫生机构全力为群众提供中西医结合服务,鼓励和引导乡村及社区医疗机构全面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持续提高。走中医药特色的甘肃医改之路,已经成为甘肃医改的一张名片。
调研组同时指出,由于我省底子薄、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全省卫生投入占财政支出比例仍然偏低。多数县级以上医院存在着负债贷款建设的现实困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所需医疗设备及取暖、用水等生活设施不足,业务用房、职工周转房紧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高层次人才引进难,本地人才外流,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十分缺乏,人才梯队断档问题比较严重。村医年龄结构老化、学历偏低、专业化水平不高,加之我省建立的乡村医生养老保障制度缴费年限长、保障水平低,致使部分高素质卫生人才不愿做村医,村医流动性较大。
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调研组建议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大对卫生工作的投入,积极向国家争取卫生发展项目和资金,加快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卫生室建设标准,防止基层在建设过程中形成新的欠账;落实财政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专项补助经费,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的补助政策,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根据我省医疗卫生人才缺乏的现状,尽快制定和出台全省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整合省内医疗教学资源,搭建培养本地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平台,避免造成人才梯队断档和后备人才不足。加大县级医院建设力度,提高县级医院诊疗水平,充分利用远程网络医疗会诊系统等先进手段和方式,提升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和水平。建立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稳定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开展注册医师多点执业模式的推广工作,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医疗服务模式,逐步实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能力均衡发展。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陆武成在审议中指出,近年来,我省各级医院发生了很大变化,医疗设备和床位都有了增加,医术水平不断提高。但目前的发展还不能满足老百姓的需要,特别是基层医院设备较差,需进一步增加投入,扩大医院,增加床位。基层医院专业人员紧缺,各级医院缺少高层次医务人员,要加大培训力度,壮大医务人员队伍,培养爱岗敬业高素质的医务工作者,满足医疗事业发展需要。医疗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要进一步加强管理,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要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待遇水平,鼓励医务工作者到基层工作。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慧在审议时建议,省里要抓紧研究制定我省医疗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发展规划,加大对高层次、高技术、高水平医疗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老百姓对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满意度。
张天理委员在审议中提出,高层次医疗人才队伍建设应该引起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鉴于我省没有源源不断的本科以上医学专科人才,建议尽快提出解决甘肃省高层次医学人才不足的时间要求,向国家教育部呼吁在甘肃中医学院、平凉医专、兰大医学院等学校扩大招生指标。
张性忠、文立新、萧菡等委员在审议时建议,在加大基层医疗人才和专家型医疗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提措施,加大中医药研究的时间力度,推进中医制药,发挥中医药的基础防治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