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马青林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调研民族政策落实情况时指出 抢抓政策叠加机遇 加快甘南跨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7:58:47


9月2日至9月5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马青林率调研组在甘南藏族自治州调研民族自治地方享受和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情况时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抢抓政策叠加的历史机遇,认真落实中央和省里扶持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坚持国家帮助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加快甘南跨越发展,努力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这是继今年7月至8月省人大常委会调研组赴河西地区的民族自治县及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临夏回族自治州就民族自治地方享受和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情况调研之后,第三次进行的专题调研。


据介绍,2008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随后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省委召开藏区工作座谈会以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扶持甘南藏区发展。在这些优惠政策措施扶持下,国家对甘南州财政补助力度明显加大,甘南州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藏区政策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突破、民计民生稳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全面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得到加强。


9月2日,马青林一行来到碌曲县西仓乡新寺村团结藏羊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藏羊育肥基地现场调研。2012年7月,新寺村张玉胜等带领22户村民成立团结藏羊养殖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并建成养殖场,连续3次共育肥2700只藏羊,每只销售价格约400元,当年纯收入30万元。


张玉胜告诉调研组,专业合作社采用藏羊育肥+优质牧草种植+公司(专业合作社)+农牧户的经营方式。今后,将逐步吸纳全村63户村民全部参与,让全村群众受益。


马青林在现场详细了解了各方面情况后说,当地农牧民长期从事藏羊养殖,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和市场营销本领,有发展养殖业的良好基础。而且,当地具有草场、耕地、林地等资源优势,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和国家、省里对民族地方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争取更多扶持,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群众受益。


随后,调研组前往碌曲县城防洪河堤建设项目现场和碌曲县藏医院进行实地调研。省十二届人大代表才项仁增向来到医院的调研组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建议,省上进一步强化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强化藏医药科技研发能力,全面开展甘南藏药研制开发工作;强化藏医药服务网络建设,提高藏医药服务能力;强化藏药材资源保护,全面开展藏药材种植工作;强化藏医药对外宣传工作,全面提升藏医药产业开发水平;强化文化保护意识,全面开展甘南藏医药文化挖掘保护工作。调研组表示,将向有关方面反映人大代表的建议,促进建议落实。马青林说,来自实践的藏医药为服务当地群众发挥了有效作用,当前要找准与现代医学的结合点,进一步推动藏医药发展。


在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贫困户杨成顺家里,马青林一行详细了解了杨成顺一家5口人的收入来源、危旧房改造、孩子上学的费用与生产生活等情况。调研组还赴卓尼县阿角沟、柳林中学、现代农业标准化设施种养科技示范园区等现场,分别就生态环境保护及有关情况进行实地调研。


9月5日,在甘南州享受和落实国家优惠政策情况座谈会上,甘南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才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卓玛加等建议,进一步全面加快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精神落实进程;协调解决规划支持的各类资金落实进度不够均衡的问题;提高藏区项目建设投资国家补助比例、落实省级配套资金;加大对甘南州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业、水电、矿产等产业和教育事业发展扶持力度;解决甘南州教育、卫生、农牧等行业缺编问题;支持理顺甘南林业管理体制;协调加快藏区重大项目实施进程。他们还就出台扶持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医药、旅游等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并进行抢救性保护等方面提出建议。调研组表示,对州、县和人大代表的建议,将进行认真梳理研究,在提交省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的调研报告中予以反映,并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及省委汇报,与有关方面对接,推进问题解决。


马青林说,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甘南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政策叠加机遇,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把国家政策和当地实际结合起来,使甘南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马青林强调,目前,甘南州处于前所未有的政策叠加机遇期,要认真研究好政策,具体应用好政策,挖掘政策的含金量,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要对现有的国家和省里制定的特殊优惠扶持政策系统梳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积极争取、强化落实,善于把各项特殊优惠扶持政策,变成一个个具体实在的项目和资金,造福全州各族人民;要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转型跨越发展的后劲;要重视特色优势富民产业的培育,加快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要重视民生工程建设,使各族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重视民族教育事业发展,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要重视生态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家园;要重视传统民族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为建设文化大省作出贡献;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实现民族地区长治久安。


省人大民族侨务委员会负责人参加了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