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周多明在平凉、庆阳调研生态屏障试验区建设情况时强调 不断推进我省生态屏障试验区建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8:16:46


    



    8月4日至8日,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周多明为组长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调研组,赴平凉、庆阳两市,就贯彻落实《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的实施意见》情况进行调研。

  5月4日至5日,周多明一行先后深入平凉市庄浪县堡子沟流域综合治理、庄静公路行道树绿化、水洛河流域万亩标准化果园、二郎山生态公园、崆峒区城区北部面山绿化工程、安国乡火龙沟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点、崆峒山景前区面山绿化工程等7个调研点,就水土保持和流域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了解。

  得知堡子沟流域共建成水平梯田1.48万亩,种植水保林草9100亩,发展经济林1440亩,建成治沟淤地坝5座……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4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86%,粮食亩产提高到360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多元,周多明表示,该治理点形成的“调、蓄、用”相结合的水沙调控系统,极大地提高了水土资源利用率和梯田抗旱增产能力。

  “栽种标准是什么,成活率能达到多少?”

  “我们依据地形,按照株行距2米的标准,密植大柳树。去今两年,对部分死苗、缺苗路段进行了补植补造,成活率能达到98%。”在庄静公路行道树绿化点,周多明边走边问。

     了解到庄浪县以荒山造林、道路绿化和育苗基地建设为重点,每个乡镇每年绿化一道梁峁、一座面山、一条沟道、一条道路、一个村庄,树立了每年修1000公里行道树的目标,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7.3%时,周多明说,这种“造林不止、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庄浪精神。

  “一亩地的成本有多少,包括上水吗?水堡里的水老百姓能用吗?”

  “一亩地成本在1600元,不包括上水,仅仅是种树。因为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去今两年都比较干旱,水堡里的水都是用于浇灌。”在平凉城区北部面山生态绿化工程现场,周多明详细询问,并就发现的问题向崆峒区政府负责人发问:“远处栽种的油松和侧柏成林期长、用水量大,还没有太多经济效益。为什么当初不考虑经济林木进行种植?”

  “今年我们就准备种植一些核桃树,不仅可以控制水土流失,还能增加经济效益。”崆峒区政府负责人积极回应。

  8月5日下午,调研组召开座谈汇报会,专门听取平凉市政府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的汇报。同时,与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牧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林业局负责人就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交流。

  会上,周多明对平凉市生态建设予以肯定。他说,结合调研掌握的情况和汇报的内容,感到平凉市近年来生态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与政府多年坚持、锲而不舍息息相关。全市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呈现出领导重视、组织有序、措施有力、成效显著四个特点。

  周多明说,生态屏障试验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2012年,我们进行了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和河西走廊生态保护调研。2013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期间,甘肃代表团提出关于将甘肃确定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的建议。该建议被列为201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2013年,我们又进行了黄河上游水源地生态功能保障区调研。省人大常委会开展此次调研也是这项工程的一部分。每年一个重点,每次有所侧重,力求全面了解我省的总体情况,推动我省生态屏障试验区建设。

  周多明指出,生态系统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人是关键因素。因此,要充分认识生态安全建设的重要意义,切实提高工作认识;要充分认识落实主要任务的重要意义,认真制定工作措施。目前,生态建设的任务已经明确,蓝图已经绘制,需要大家共同出主意、想办法、找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共同抓好落实。要充分认识组织专题调研的重要意义,立足解决实际问题,找准生态建设中急需解决的困难,抓住任务导向,把报告写实。要提好意见建议,把生态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参与此次调研的人员要带着问题调研,争取形成的调研报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并督促各级各部门对意见措施有回音、有落实,切实推进这项工作全面开展。

  8月6日至7日,周多明一行前往庆阳市宁县和盛镇杨庄村美丽农村建设示范点、焦村镇万亩高效现代农业示范点、县城四山绿化及三江两岸治理工程、湘乐镇樊湾村苹果高效示范园、湘乐镇付家山流域生态建设工程、盘克镇万亩苗林基地建设项目、九岘林场苗林结合培育工程、桂花园林场岳木川苗圃基地、资源管护站、水坝、桂花园林场场部瞭望台现场进行调研。

  在宁县调研期间,当了解到该县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特色、规模开发的思路,狠抓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工作,在引导群众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时,周多明感到十分振奋。他表示:“宁县把退耕还林工作作为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引导群众脱贫致富、加快林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常抓不懈,取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跃然眼前。其中的有益经验具有典型意义,值得推广。”

  8月7日至8日,周多明一行深入正宁县榆林子镇中巷村烟果套种示范点、嘉盛牧业有限公司、西宋沟流域退耕还林工程、中湾林场苗林结合培育工程、西峰区董志镇绿色油田标准化建设情况、西峰区生态防护纪念林工程、西峰区董志镇南庄村退耕还林工程,就加快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推动生态保护与恢复,改善水利保障条件,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水平,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推动生态建设和机制创新,推进节能乡村建设等,向正宁县和西峰区负责人详细询问具体情况和存在的困难。

  8月8日下午,调研组召开会议,听取庆阳市政府关于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情况的汇报。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负责人还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

  周多明说,3天的调研让每个调研组成员印象深刻,感受颇深。特别是庆阳市采取的坚持以“两大工程”支撑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持以“四大区域”助推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持以“三个发展”促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坚持以“三项机制”保障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收到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这得益于庆阳市各级领导干部和单位看得准、抓得实、办法多、干劲足。

  周多明指出,我省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近些年受到各级各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多年的努力,今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印发了甘肃省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来之不易。我们要深刻认识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意义,领会精神实质。

  周多明说,生态屏障试验区建设不单是生态问题,还关系到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也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环节,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另外,作为“3341”项目工程打造的三大战略平台之一,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周多明强调,要认真总结经验,注意发挥好示范作用。对调研发现的在全省范围内有推广价值的好经验、好做法,要认真总结,写进调研报告。对于调研掌握的涉及政策、人事、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如实写进调研报告,督促有关部门切实研究,最终找准解决方案。要突出问题导向,充分体现调研质量。省人大常委会的调研要经过严格的法定程序,形成的调研报告还要经常委会会议审议,审议意见交由政府限期办理。调研报告的质量高低与反映的问题密切相关,为此,我们一定要客观反映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中政策、制度层面存在的问题,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为省委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为我省生态安全屏障试验区建设贡献力量。

  省人大环资委、省人大常委会环资办公室、省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水利厅、省农牧厅、省林业厅负责人,部分在甘全国人大代表一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