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多明赴临夏县双联点开展帮扶工作纪实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8:17:36
“光棍村”的变化
——周多明赴临夏县双联点开展帮扶工作纪实
“你们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困难?”
“我们今天来,就是要和大家一道商量,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9月11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冒着秋雨,踩着村内小巷路面上的流水,前往双联点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麻尼寺沟乡赵家村、新集镇杨坪村、土桥镇重台塬村的农户家里和布鞋加工厂等,每进一家农户、每到一户村民创办的企业,都详细询问他们的发展现状,商讨解决他们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有了梧桐树,不愁“凤”不来
“村里的48名‘光棍’现在有没有人找上对象?”走进重台塬村,一直将这个贫困村放在心中的周多明就问起了这件事。村党支部书记武全顺回答:“目前还没有,但随着村里的变化,他们的这一心愿,不久就会变成现实。”
武全顺的信心,来自村子被新增为双联村之后,短短8个月之内发生的变化。8个月的日子里,重台塬村实施了道路硬化、危房改造、圈舍改造、人饮工程提升改造、文化广场及村民服务中心建设、富民产业基地建设、庭院经济建设、荒山绿化、村容村貌整治等12大工程,重点解决了群众上学难、住房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增收难等6大难题。
“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但解决了我们的吃水、行路、住房等难题,更让我们开始走上致富路。”1969年入党的村民卢元说,过去,我们这里县委书记都来不了几回,这几个月,省上的领导都来了好多次,给我们办了许多实事,改变着村子的面貌,群众都很满意。
“我也很满意,这几个月,有了双联单位的帮扶,村里修了路,大部分家庭做起了庭院经济,绿化了810亩荒山荒坡,栽植啤特果树苗2万株、核桃树苗5000株,改造养殖户圈舍80户。”面对周多明的问话,老支书张学忠用发展变化的实事,讲述着过去自己一直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
种植业、养殖业发展的同时,重台塬村零散布鞋加工业的现状也得到改变。今年3月还为创办布鞋厂发愁的何英香、郭永平,在双联行动帮扶下,已分别建成各有50名工人的布鞋厂。
走进崭新的布鞋厂,周多明详细问起了工人的培训、收入、销售等情况。两位女企业主说,大家都有加工布鞋的基础,10天的免费培训,就让100名女工掌握了技术。企业实行计件工资,工人月平均工资大约2000元。由于布鞋质量好,款式也适应市场需求,销路比较广阔。
边听介绍,边拿起布鞋查看的周多明说,要继续加强培训工作,适度扩大生产规模,不断推出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让更多妇女不出门就能挣到钱,实现增收、照顾家庭两不误。
得知企业因为缺少周转资金,生产有一定困难,周多明同两位女企业主及当地有关负责人一道商量起了解决办法,形成了利用政府贴息贷款解决当前困境的共识。周多明说,农民创办一家惠民企业不易,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发展,把实事办实办好,帮扶他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相对于布鞋厂而言,重台塬村光荣生产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走出了另一条路子。当了解到合作社从事手工缝制足球、排球、旅行帐篷,手工制作中国结时,周多明说,一定要通过培训,提高工人的生产技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打出自己的品牌。同时,要注重营销队伍建设,拓展自己的市场。
走着、看着、听着、记着、思考着、商讨着解决问题的途径,在亲热和谐的气氛中,周多明对身边的村民说,现在的变化才刚刚起步,产业有了雏形,只要大家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生活就会越来越好。有了梧桐树,不愁“凤”不来。
心里面始终想着群众,把他们的事做好
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发展有了雏形。但从今年初开始,赵家村党支部书记姬英成却为村内随处可见的垃圾而发愁,村民也向他表达着治理的愿望。那时,他计划着建设垃圾站,集中处理垃圾,让村民生活的环境更美好。
面对来到村里的周多明,姬英成说,在双联单位的帮扶下,目前,村里已建成了垃圾场和填埋场,还配了1辆垃圾运输车。这些设施,满足了村民对村子环境卫生整洁的期盼。
整洁的生活环境,让村民发家致富的干劲更足了。姬英成回答周多明的问话时说,全村人均纯收入2013年比2012年增长1100多元。截至目前,今年比2013年已增长900多元。
农民纯收入的增加,来自于村里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还有打工的收入。当地有从事拉面的传统,通过培训,适宜的外出务工人员,都拿到了国家认可的拉面师培训证书。
村民马西银对来到家里了解当前发展情况的周多明说,儿子拿到拉面师培训证书后去了常州打工,与没有拿到证书前相比,收入明显有了提高。为了表达感激之情,她从屋里拿出自己手工做的一双鞋垫,送到周多明手中。
周多明说,双联行动中,我们为群众办了一点实事,群众就记住了我们。这双一针一线做成的鞋垫,无比珍贵,它寄托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感情,也寄托着他们的双联情结。我们心里面要始终想着群众,在产业走上路子、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的情况下,进一步想方设法,把群众的事做好,让他们的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当听到近日的降雨致使赵家村一处山坡出现裂缝,可能导致滑坡,影响道路交通时,周多明表示,要尽快组织专业人员,就滑坡对道路可能造成的威胁进行评估,科学治理,保障群众产业路的畅通。
产业路的建设,今年在杨坪村又有了新进展。目前,村民已走在另一条刚刚建成的村社硬化路上。看着村子的变化,从事布鞋加工的村民杨永吉发展的信心更足了。他打算在现在年产7000至8000双布鞋的基础上,改造庭院,建成2层楼房,楼下用来生产,解决生产场地不足的问题。
周多明对他的想法表示赞许。他说,杨坪村有一半人从事布鞋加工业,一双布鞋纯收入在10元左右,一位女同志加工布鞋,一年收入达到七八千元。我们要顺应群众的期盼,帮助他们发展布鞋产业,形成生产规模,让他们从产业发展中受益。
上下一心,合力建设“五化乡村”
走进每一个村子、每一户人家、每一个生产点,周多明都尽可能多地与群众交流,总结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思考着下一步发展的方向。他说,临夏县的整体双联工作取得了喜人成效。
周多明指出,临夏县在双联行动中,各村找准了最简便、最有效益的出路,因地制宜培育了产业;规范了机制,强基固本凝聚了人心;强化了培训,提升素质锻炼了群众致富的能力;改善了基础设施,优化环境促进了和谐。
这些双联村的发展刚刚起步,以后的路还长。周多明指出,我们要立足今天的现实,必须直面存在的矛盾、困难和问题。临夏县自然条件不是很好,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人们思想观念滞后,产业支撑不足,文化技能欠缺,收入水平不高。
面对这一现实,我们要上下一心,合力建设“五化乡村”。周多明说,双联行动,重在乡村,每一个乡村建设好了,全县自然会好起来。
周多明强调,在“五化乡村”建设中,要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实现生产专业化;要以改善环境为基点,实现生活社区化;要以项目带动为动力,实现生产生活环境田园化;要以强化培训为抓手,实现农民知识化;要以凝心聚力为目标,实现管理民主化。
周多明强调,我们双联单位要一如既往扶持联系村的发展,各村要继续加大力度,动起来、干起来、思考起来。大家拧成一股劲,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群众生活改善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