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多明赴临夏县双联点开展帮扶工作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8:20:41
“亲家”来了
——周多明赴临夏县双联点开展帮扶工作纪实
12月3日,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多明前往双联点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麻尼寺沟乡赵家村、土桥镇重台塬村开展双联工作。刚刚走进赵家村,围拢而来的村民就对周多明的联系户说:“看,‘亲家’又来了。”“亲家”,是当地村民对双联干部的新称呼。
“家有三件事,先把紧的顾”
“我家去年修了新房,今年增加了10只羊,全家6口人,每人增加600元收入。”周多明的问题话音刚刚落下,他的联系户麻尼寺沟乡赵家村马哲马老人就高兴地对他说。
马哲马一家人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开一家牛肉拉面馆。他的儿子通过双联培训班学会了拉面技术,现在一家面馆打工。养殖、打工尽管增加了收入,但他们一家人并没有满足。
让他们苦恼的是开面馆资金不足。马哲马话还没说完,联系户马忠海就说:“我想开一家豆腐作坊,卖豆腐和水粉。需要5万元资金,但双联后设立的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合作社只能贷到2万元。”
村民们争抢着一个一个诉说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周多明听着、记着,协调着解决村民遇到的难题。他说,家有三件事,先把紧的顾。这些人掌握了技术,也找到了适合自己发展、有市场前景的路子,我们要想办法帮助他们,实现他们的愿望。
周多明说,关于目前村级产业发展互助合作社贷款额度偏低的问题,相信随着广大村民加入合作社的积极性不断增强,资金循环稳步良性运行,贷款额度是会逐步提高的。当然,对眼下较大数额的贷款需求,要及时同当地银行、信用社进行协调,利用包括双联贷款在内的多种渠道,帮助贫困户解决发展所需启动资金。
“还有什么困难?”周多明对联系户及村民们说,我的电话给你们留了,遇到什么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发现政策有什么地方需要完善、党的惠民政策有什么地方没有完全落实,包括我个人做得不好的地方和乡干部、村干部的做得不好之处等等,都可以告诉我。
从村民服务中心一些小伙正在打篮球的球场走过,来到刚刚创办一个月的一家布鞋厂,这家布鞋厂生产布质的鞋底,村民利用空闲时间在家里加工,厂里的20名工人负责鞋帮制作和成品生产,人均一天加工10双布鞋。周多明拿起一双布鞋边看边同工人交谈。
周多明说,企业刚刚起步,一定要把质量和新产品的开发放在第一位,尽管现在不愁销路,但要把眼光放长远,用质量赢得客户,以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赢得市场。
走出布鞋厂,站在篮球场边,赵家村党支部书记姬英成对周多明说,以前,村民农闲时聚在一起赌钱,现在有了村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场所,村民们农闲时在这里打篮球、下象棋、看看书、聊家常,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
周多明接过他的话说,关心关注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也是我们双联行动的一大任务。我们搞双联时,不能把精力全部集中在帮助村民致富上,也要注重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同步落实双联六大任务,不可偏废。
“光棍村”的48个光棍,今年有5人娶到了媳妇
“我们村是双联行动新增的村子,一年来发生了想象不到的变化。”土桥镇重台塬村老党员张学忠老人对周多明说,一年时间里,硬化了村社道路,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养殖、种植业有了发展,建起了布鞋厂,引进了足球和户外帐篷加工企业。
“最让我们高兴的是,村里的48个光棍,今年有5人娶到了媳妇。”村民吴永昌说,这一年来,村子的变化我们看在眼里,外村人也看在眼里,我们的条件变好了,姑娘们也愿意嫁过来了。
闻讯而来的邻村的一位村民说,我很多年没有来过重台塬村,记忆里的这个村子破破烂烂,人也没精神。今天看到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也精神起来了。
“有变化,有发展,说明在双联行动中走对了路子,我心里也踏实了。”周多明说,今年9月我来的时候,48位光棍还没有1个人娶上媳妇。我们一起继续努力,让村子发生更大变化,让他们都娶上媳妇。
“现在,大家都有致富的信心。”吴永昌说,今年双联干部带我们出去观看规模养殖业、种植业,我们开阔了眼界,也看到了发展中的差距。
种植方面,我们打算在房前屋后也栽上新树种。养殖方面,我们要引进市场欢迎的新品种,改变一家一户养几只羊的现状,发展规模养殖。但买一只基础母羊需要1000元左右,发展规模养殖缺乏资金。
另外,村里3岁至6岁的孩子有五六十名,因为没有幼儿园,有孩子的人家每天要专门留一个劳动力照顾孩子,无法去做别的事。特别在农忙季节,更让他们急在心里。
听着村民的话语,周多明与他们同喜同忧。他说,你们做个养殖业规划,要引进什么新品种,养多少只,分散养还是集中养殖,需要多少资金,市场在哪里。这些事都要清楚明白,资金可以通过双联贷款等渠道解决。
办幼儿园是释放劳动力的好事,也是让村里光棍娶上媳妇的一个有利条件。办起幼儿园,就解决了他们以后孩子无人照顾的问题,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发展致富产业。我们一起想办法,争取明年建起来。
在何英香、郭永平布鞋厂,两位老板告诉周多明,两家企业销售供不应求,有100多名从事布鞋加工的工人,生产一双布鞋收入1.5元至2元,一人一天可收入二三十元。而且,工资都是当天结算。她们农闲时来打工,当天带钱回去给孙子买喜欢的东西,孙子高兴,一家人都高兴。
“家庭和睦,大家才有心劲发家致富。”周多明说,农忙种地,农闲挣钱,还能照顾家务事,这对当地群众是好事。布鞋厂不能满足于在周边销售的现状,要开发新产品,把产品打到外面去。还要扩大生产规模,在周边村子办生产点,带动更多的人投入到生产中,特别要注意吸纳困难群众,给他们创造致富条件。
当了解到光荣生产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手工缝制足球、排球、旅行帐篷、手工制作中国结,有广阔的销路后,周多明说,这里只负责加工,要有专门销售渠道的企业,还要在周边多布点,带动更多农民致富。
周多明说,农民创办一家惠民企业不易,我们一定要千方百计扶持企业发展,协调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为企业创造发展的良好环境,引导企业在发展的同时惠及更多的群众。
重点帮扶特困群体,一定不能忘了那些最困难的人
开展双联工作期间,周多明说,双联行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我们要坚持不懈抓下去,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在求实见效上下功夫。当前,虽然基础设施有了改观,但仍然要努力消除短板,抓好基础建设,抓好原有设施的保养维修。
周多明表示,要提升造血功能,培育特色优势富民产业。临夏县有从事养殖业的传统,我们要上下一心,共同面对发展中的问题,将传统产业变成特色优势产业,并且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周多明要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是劳动者的技能,我们要继续加强培训,着力提升劳动者素质。同时,加快转变生产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较大规模产业。产业越大,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就越强,群众的利益才有保障。
周多明指出,要重点帮扶特困群体,一定不能忘了那些最困难的群众。在具体工作中,要统筹综合资源,推动共同发展。通过扩大特色产业覆盖面、发展快的村带动发展慢的村、先富带后富等方式,让贫困村和贫困人口融入发展之中,实现共同富裕。
周多明强调,要加强“五化乡村”建设,以特色产业为龙头,实现生产专业化;以改善环境为基点,实现生活社区化;以项目带动为动力,实现生产生活环境田园化;以强化培训为抓手,实现农民知识化;以凝心聚力为目标,实现管理民主化。
周多明指出,双联行动中,我们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经济发展和群众增收上,而忽视了其他任务。今后,我们要全面落实双联行动六项任务,推进精准扶贫。精准投入扶持力量,争取让贫困村、贫困人口的现状在短时间内有所改观。
周多明说,民生的改善,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事,我们要抓好政策落实,解决民生问题。对各级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要不打折扣,毫无保留地落实。同时,要采取信息公开、强化监管等措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注重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劳务培训;帮助群众解决发展中的融资、市场、技术、就业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