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甘肃人大十大新闻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8:21:27
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甘肃省十二届人大及其常委会任期的第二年。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给人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给人大工作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在甘肃省委坚强领导下,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改革创新,坚持依法履职,坚持深入群众,走过了足音铿锵的一年。
1.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14年12月4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之际,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这个主题,通过召开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座谈会、讨论会、赠发《宪法》单行本、在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创造了良好氛围。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着力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
2014年,是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庆祝大会,举办人大发展历程专题展、知识竞赛、有奖征文和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全面总结了全省各级人大60年来的光辉历程、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入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9月22日召开的甘肃省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更好地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能力,更好地推动人大各项工作制度化建设,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的努力,切实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3.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把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自选动作”,作为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扎实有效推进,体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2014年5月,召开了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暨代表履职工作推进会,总结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模范,对深入推进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并着力构建协调沟通、学习培训、信息统计、督查通报、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
据统计,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代表参与率由2013年的76.6%提高到85%,累计帮助落实项目10410个,协调资金1058亿元,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40万人次,吸纳就业和帮助输转劳动力179万人次,宣传政策法规近1万场次,代表主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4.1900多个“人大代表之家”丰富代表活动平台
有“家”相依好为民。为进一步夯实代表工作基础、拓展代表活动平台,2014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把推动“人大代表之家”创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上下协作、互联共建、规范运行等多种举措,全省已建成1900多个有阵地、有制度、有记录、有活动、有效果的“人大代表之家”,为代表的学习培训、联系选民和履行职责发挥了积极作用。
5. 合力推动乡镇(街道)人大建设
针对基层人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的实际,2014年4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织15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区、乡镇,就做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展开密集调研,并向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发出调查问卷2000多份。在此基础上,选择泾川县和兰州市城关区作为加强乡镇和街道人大工作的试点。2014年8月,在泾川县召开全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座谈会,推广了“泾川经验”,提高了各级组织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重视程度,解决了编制、人员、机构、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乡镇人大工作规范,下发了乡镇人大经费保障意见,对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使全省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有了较大进步。
6.首次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2014年9月25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和省交通厅、省农牧厅关于省人大一次、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14年9月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58名常委会组成人员用投票的方式,对省交通运输厅、省农牧厅办理省十二届人大以来代表建议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是省人大常委会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又一创举,在省人大常委会历史上属于首次。它不仅促进了办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大大增强了办理单位的责任感。
7.首次网络直播专题询问
就业,民生之本。2014年9月25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省就业工作展开专题询问。7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及2名省人大代表,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等11个方面的问题,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发问,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不同于以往的是,每日甘肃网和中国甘肃网对这次专题询问进行了网络直播。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的专题询问。询问过程同步直面网民,既进一步提高了常委会的审议质量,也增强了常委会的监督实效。
8. 审计报告两次走进常委会会议
2014年7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了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大审计决定落实力度、切实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议意见。2014年11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又跟踪听取审议了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专项报告。一年中两次听取并审议审计工作报告,这在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还是第一次。通过督促落实整改,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反映出的69类问题,已经整改到位和正在整改落实的达60类,占87%。
根据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安排,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还对全省2011年以来罚没收入收支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由省审计厅对兰州、天水、定西3市本级及所辖6县区交警、运管、工商、城管部门2013年度罚没收入收支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在此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罚没收入收支管理情况的报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为促进审计决定和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财经委还牵头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和调研。充分运用审计力量加强人大常委会对财经工作的监督,创新了监督手段和方式,为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作出了有益尝试。
9.人大主导立法
2014年11月25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
和以往不同,这次在大会上进行法规草案说明的是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庞波,而不是政府部门负责人。
作为自主立法项目,省人大常委会2013年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工作,成立了由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甘肃省地方性法规评价中心组成的非遗条例立法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条例的起草工作。
条例草案既是省人大常委会着眼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建设、全力打造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创制性法规,也是围绕省委“3341”项目工程建设进行自主立法的有益尝试,为发挥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积累了成功经验。
这是继《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之后,由省人大常委会主导立法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
10.甘肃建议得到全国人大重点督办
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甘肃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出了关于将甘肃列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在兰州新区布局建设国家级现代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建议。经过积极努力,这两项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专门主持召开由有关国家部委参加的会议,就将甘肃列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进行协调和督办。
2014年10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承办此项建议的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来甘进行专题调研。201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组来甘,就中医药立法开展调研。
1.大力弘扬宪法精神
2014年12月4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之际,甘肃省人大常委会围绕“弘扬宪法精神,建设法治中国”这个主题,通过召开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座谈会、讨论会、赠发《宪法》单行本、在新闻媒体开辟专版专栏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创造了良好氛围。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宪法学习宣传教育座谈会上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着力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加强宪法实施,为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2.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
2014年,是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省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庆祝大会,举办人大发展历程专题展、知识竞赛、有奖征文和专题讲座等系列活动,全面总结了全省各级人大60年来的光辉历程、巨大成就和成功经验,深入宣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9月22日召开的甘肃省庆祝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强调,要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好地发挥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作用,更好地提升人大代表履职尽责的能力,更好地推动人大各项工作制度化建设,紧紧依靠全省各族人民的努力,切实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3.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
2014年,省人大常委会把深化拓展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特色“自选动作”,作为人大代表闭会期间履职尽责、发挥作用的有效平台,扎实有效推进,体现了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2014年5月,召开了全省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暨代表履职工作推进会,总结典型经验,表彰先进模范,对深入推进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进行安排部署,并着力构建协调沟通、学习培训、信息统计、督查通报、考核激励等长效机制。
据统计,双联“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中,代表参与率由2013年的76.6%提高到85%,累计帮助落实项目10410个,协调资金1058亿元,开展劳动技能培训140万人次,吸纳就业和帮助输转劳动力179万人次,宣传政策法规近1万场次,代表主体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4.1900多个“人大代表之家”丰富代表活动平台
有“家”相依好为民。为进一步夯实代表工作基础、拓展代表活动平台,2014年,甘肃省人大常委会把推动“人大代表之家”创建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通过上下协作、互联共建、规范运行等多种举措,全省已建成1900多个有阵地、有制度、有记录、有活动、有效果的“人大代表之家”,为代表的学习培训、联系选民和履行职责发挥了积极作用。
5. 合力推动乡镇(街道)人大建设
针对基层人大工作存在薄弱环节的实际,2014年4月,甘肃省人大常委会组织15个调研组,分赴各县区、乡镇,就做好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展开密集调研,并向基层人大和人大代表发出调查问卷2000多份。在此基础上,选择泾川县和兰州市城关区作为加强乡镇和街道人大工作的试点。2014年8月,在泾川县召开全省乡镇(街道)人大工作座谈会,推广了“泾川经验”,提高了各级组织对乡镇人大工作的重视程度,解决了编制、人员、机构、运行机制和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出台了乡镇人大工作规范,下发了乡镇人大经费保障意见,对座谈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跟踪检查,使全省的乡镇(街道)人大工作有了较大进步。
6.首次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2014年9月25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了省政府关于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和省交通厅、省农牧厅关于省人大一次、二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
2014年9月26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58名常委会组成人员用投票的方式,对省交通运输厅、省农牧厅办理省十二届人大以来代表建议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
对代表建议办理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是省人大常委会促进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又一创举,在省人大常委会历史上属于首次。它不仅促进了办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还大大增强了办理单位的责任感。
7.首次网络直播专题询问
就业,民生之本。2014年9月25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就全省就业工作展开专题询问。7名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及2名省人大代表,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创业扶持等11个方面的问题,对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发问,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不同于以往的是,每日甘肃网和中国甘肃网对这次专题询问进行了网络直播。
这是省人大常委会首次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开展的专题询问。询问过程同步直面网民,既进一步提高了常委会的审议质量,也增强了常委会的监督实效。
8. 审计报告两次走进常委会会议
2014年7月28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专题听取审议了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提出了加大审计决定落实力度、切实纠正审计查出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审议意见。2014年11月27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又跟踪听取审议了2013年度省级预算执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专项报告。一年中两次听取并审议审计工作报告,这在省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中还是第一次。通过督促落实整改,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反映出的69类问题,已经整改到位和正在整改落实的达60类,占87%。
根据常委会主任会议的安排,省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还对全省2011年以来罚没收入收支管理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由省审计厅对兰州、天水、定西3市本级及所辖6县区交警、运管、工商、城管部门2013年度罚没收入收支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在此基础上,省人大常委会听取并审议了省政府关于全省罚没收入收支管理情况的报告,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建议。为促进审计决定和常委会审议意见的落实,财经委还牵头组织审计、财政等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审计和调研。充分运用审计力量加强人大常委会对财经工作的监督,创新了监督手段和方式,为进一步增强监督实效作出了有益尝试。
9.人大主导立法
2014年11月25日,《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提交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进行第一次审议。
和以往不同,这次在大会上进行法规草案说明的是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庞波,而不是政府部门负责人。
作为自主立法项目,省人大常委会2013年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工作,成立了由省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甘肃省地方性法规评价中心组成的非遗条例立法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条例的起草工作。
条例草案既是省人大常委会着眼推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战略平台建设、全力打造的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创制性法规,也是围绕省委“3341”项目工程建设进行自主立法的有益尝试,为发挥人大常委会在地方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积累了成功经验。
这是继《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之后,由省人大常委会主导立法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
10.甘肃建议得到全国人大重点督办
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甘肃代表团以全团名义提出了关于将甘肃列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在兰州新区布局建设国家级现代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建议。经过积极努力,这两项建议被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专门主持召开由有关国家部委参加的会议,就将甘肃列为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综合试验区的建议,进行协调和督办。
2014年10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组织承办此项建议的国家相关部委负责人来甘进行专题调研。2014年1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调研组来甘,就中医药立法开展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