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黄金水道通航规划 甘肃将乘船直通大海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6:05:33

2030年甘肃乘船直通大海


  昨日,首届黄河航运发展论坛在兰开幕,沿黄9省区签署航运合作框架协议


  2020年,甘肃段实现五级通航 2030年,实现9省区全线贯通 2030年,坐船从黄河源头通大海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 昨日,首届黄河航运发展论坛在兰州开幕,来自我省以及陕西、宁夏等沿黄九省区以及甘宁蒙三省区分别签署《黄河航运发展区域合作框架性协议》。该航运规划经过此次论坛讨论修改完成后,将报请交通运输部审批。


  【黄河全线通航·规划】


  九省区共商通航大计


  黄河自古就是一条自然通航的水道,其发源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横贯我国东、中、西,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自治区),在山东省垦利县注入渤海。河流全长5464公里,总流域面积79.5万平方公里。


  甘肃地处黄河上游,黄河干流在甘肃流经甘南、临夏、兰州、白银4个市州,全长913公里,流域面积5.67万平方公里,流域人口728万。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的水运得以复苏并取得了较快的发展。黄河临夏段、兰州段和白银段的航道相继开发,船舶、船员的发展紧跟其后。2008年,全省水路运输完成客运量234万人,旅客周转量2204万人公里,货运量116万吨,货物周转量337万吨公里。


  黄河航运九省区统一


  自古,黄河上游的皮筏运输就盛名远扬,曾经羊皮筏子赛军舰的美誉就出自于此。发展现代黄河航运势必将成为黄河发展史上继灌溉、发电之后又一笔浓墨重彩的巨作。在此次论坛上,来自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的水运及交通管理部门签署了《黄河航运发展区域合作框架性协议》,确定了近期区段通航、中期区域通航、远期全线通航的黄河航运发展目标,提出了统一航运规划、统一港口开放、统一码头标准、统一船型标准、统一航运模式的资源整合方式,并从技术、信息、保障等方面确定了合作交流机制。


  2030年实现黄河通航达海


  此次论坛讨论了黄河水系航运规划报告,该规划以综合利用黄河水资源为宗旨,充分发挥航运在流域综合运输网的作用,按照全面规划、远近结合、分期实施、逐步提高为基本原则。以2020年前实现黄河区段通航起步,能够行驶300吨级船舶为近期目标;2030年,实现黄河通航达海,通行300~500吨级船舶、船队为远期目标。形成高新技术装备的,港口、航道、船舶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水上运输新通道。


  2020 黄河甘肃段实现五级通航


  根据省政府公布的《甘肃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到2020年,黄河干流甘肃段全线将达到5级通航标准,到2030年,黄河甘肃段兰州以下全线通航,白龙江航道通江达海。据悉,黄河甘肃段航道规划总里程为920.22公里,将结合水力资源梯级开发规划,划分为12个重点区段进行开发。


  2020年我省境内五级通航


  目前,黄河干流甘肃境内甘南玛曲段长439.4公里,只有部分河段季节性通航;黄河干流大河家——南长滩段全长480.82公里,只有兰州段和刘家峡库区分别有38.4公里和41公里建成五级航道,白银段110公里航道和兰州延伸段50公里航道还在建设中,其他河段大部分还处于天然状态。


  按照《甘肃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黄河甘肃段建设重点是全力实施航道畅通工程、港口规模化和结构升级工程、船型标准化工程、水运保障工程等。按照2020年兰州以下全线通航的目标,我省规划到2020年主要建成黄河巴盘峡航运工程、黄河大峡库区航运建设工程等,实现甘肃境内下段航道全线达到五级航道标准。


2030年白龙江航道通江达海


  到2010年,我省内河等级航道里程将达到397.2公里,占通航里程的45.5%,兰州、临夏、白银、陇南等重要港口初具规模,我省内河水运设施落后状况有效缓解;到2015年,我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089.77公里,其中等级航道里程达到875.7公里,约占通航里程的80.4%,基本实现黄河和白龙江主要区段航道等级化,重要港口基本建成;到2020年,我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351.3公里,除其他水库库区航道暂不考虑提级改造外,其余1310.7公里航道和港口体系全面建设,干支结合、结构优化、能力充分的航道和港口体系全面建成;到2030年,黄河甘肃段兰州以下全线通航,白龙江航道通江达海,长距离运输逐步兴起,内河水运优势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黄金水道通航 九省区任你游


  昨天参加论坛的内蒙古自治区交通厅、甘肃省水运管理局以及河南省交通运输厅航务局等黄河沿线9省区的水运专家们,对黄金水道黄河通航后的前景,做了充分的设想和论述。


  环境:水运生态和谐发展


  在昨日的论坛上,来自九省区的专家们就一致认为,开发黄河水系航运,开辟我国北部水上东西通道,不仅对于改善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环境,还有利于解决沿黄九省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土地、能源紧缺和环境的压力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完善甘宁蒙三省区的综合运输体系,有利于黄河水系防洪、供水、生态和航运等功能的和谐发展;有利于甘宁蒙三省区水上旅游业的建设,拉动沿黄九省区经济增长。


  交通:构建多方式联运网络


  流域的九省()有西部不发达的高原地区,有中部欠发达地区和东部发达地区。这片广阔地区,有很多地区铁路稀少,公路密度小,标准低,通过能力有限。而进一步发展铁路、公路受地形、投资等各种条件限制,利用黄河这条天然的水上通道,既节省投资、少占土地,还可形成铁路、公路、水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结合的联运网络。


  经济:振兴水上旅游


  黄河通航后,将会改变地处内陆的甘、宁、蒙等省区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投资环境,降低货物运输成本,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引进国内外资金;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有力拉动内需,为沿岸人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充分利用黄河上丰富的旅游景观,水上旅游的特殊优势,开发黄河水上旅游资源。以此来促进沿黄各地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防洪:提高堤防安全


  昨天,参加论坛的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港研究所所长陆永军认为,黄河通航后对整个黄河流域的生态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修复作用,同时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化的交流。黄河通航还有利于防洪,因为在航道整治中修建丁坝、顺坝,丁坝和顺坝还能保护堤防不受水流直接冲蚀而产生破坏,在洪水来临时将会大大提高堤防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有利于防凌,因为黄河河道在甘肃、宁夏和内蒙古段流向时自南向北,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封冻是溯源而上,解冻时由上而下,这就很容易产生冰塞,堵塞河道,引起河水上涨,形成明显的冰凌洪水。因此,黄河通航可以减小结冰范围和方便对大体积的危险冰凌进行破冰作业,使冬季冰凌对堤防的危险性大大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