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举行第二次大会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6:13:25

 陆浩出席 徐守盛 陈学亨讲话 刘伟平主持


  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平凉1020日电   省市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今天下午举行第二次大会。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出席会议。


  省委副书记、省长徐守盛,省政协主席陈学亨出席会议并讲话。


  大会由省委副书记刘伟平主持。


  励小捷、侯长安、刘巨魁、冯健身先后作了大会发言。


  刘永富、罗笑虎、姜信治、陆武成等参加了会议。


  徐守盛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建设历来是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为党的事业和党的中心任务服务的。学习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关键是要把中央的决策部署同我省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把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贯穿始终,把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贯穿始终,把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贯穿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贯穿始终,努力使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过程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徐守盛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同准确分析判断形势相结合,在应对风险和挑战中把握发展的新机遇。当前,我省正处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键时期,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矛盾。


  但在困难和矛盾中也孕育着许多新的发展机遇。第一,国际金融危机在对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冲击的同时,孕育着新的产业变革。第二,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发展经济的基本立足点,加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给我们带来了最直接最现实的发展机遇。第三,国家围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继续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对加快我省的发展是一个历史性契机。第四,随着全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人口大规模流动成为一个大的趋势,为我们在全国范围内转移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第五,争取国家出台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意见,努力使我省更多地获得国家政策的支持,对我省加快发展将会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尽管在前进中有不少风险和挑战,但我们面临的机遇是非常宝贵的。只要我们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的要求,解放思想,坚定信心,抓住机遇而不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因循守旧,我省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又好又快发展。


  徐守盛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同做好当前各项工作相结合,确保全面实现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一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全年投资任务。各市州和有关部门要对项目建设情况认真开展“回头看”,逐项对照,限定时限,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特别要全力以赴加快灾后恢复重建进度,确保年底前完成受灾群众住房建设和基层学校医院等公用设施重建工作。二要抓好政策措施落实,巩固工业企稳向好势头。要全面落实省政府支持23户重点企业生产经营的政策措施,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重点产业的技术攻关。要高度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继续抓好节能减排工作,确保完成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三要加强“三农”工作,努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要妥善解决好粮食收购资金问题,高度重视农产品市场营销,抓好农资的储备和供应,大力开展以农田水利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四要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促进消费需求不断增长。要认真落实扩大消费需求的各项措施,开拓城乡消费市场,加快补贴兑现进度,有效刺激农村消费增长。五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要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政府机构改革,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要确保在年底完成任务。六要认真做好民生工作,努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今年省政府确定的12件实事要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要解决好地震灾区群众吃饭、穿衣、取暖、饮水等实际问题。要继续做好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把疫情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防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始终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第一责任,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徐守盛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同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相结合,继续保持全省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准确分析和判断形势,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和环境变化。要明确明年的目标任务,完善加强薄弱环节的各项措施。明年我省有两项大的任务必须完成,一个是要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一个是要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要突出经济工作的重点,力求在一些方面实现新的突破。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办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要坚持科学求实的态度,力求编制出一个符合本地实际、顺应时代发展的“十二五”规划。


  陈学亨在发言中说,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性问题,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要求,也是推动新形势下人民政协事业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始终贯穿于人民政协的经常性工作之中,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建言献策中充分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