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陆浩徐守盛:赴香港广东学习考察报告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6:13:42

在应对危机中寻找新机遇 在学习先进中推动大发展


——赴香港广东学习考察报告


陆浩 徐守盛


(2009年9月10)


  为了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831日至97日,我们组成代表团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考察。


  一、学习考察的总体情况


  在港期间,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曾荫权先生会见了代表团一行。我们走访了中央人民政府驻港联络办、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华总商会、中华厂商联合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霍英东集团、恒基兆业集团、光大集团、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等政府部门、企业和社团组织,就加强双方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达成了广泛共识,有关方面明确表达了合作的愿望。大家一致表示,愿意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推动陇港合作不断向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拓展,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在香港各界特别是工商界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办了“希望·甘肃-香江行”系列合作推介活动,引起当地媒体的广泛关注,达到了宣传甘肃、推介甘肃的预期目的。同时,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双方共签订各类合作项目11项,签约资金达250.14亿元人民币。


  在粤期间,代表团先后听取了广东省和深圳市的情况介绍,实地考察了广州、珠海、深圳3市的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高等职业教育、科研机构和社区建设情况。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和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同志分别主持召开座谈会,广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黄华华同志,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代市长王荣同志分别介绍情况,双方就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对口援建工作、加强各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汪洋同志强调,要科学谋划、扎实工作,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援建任务,同时就落实对口支援资金、加快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严把质量关、进一步整合援建资源提出了具体要求。汪洋同志还指出,广东、甘肃两省要在开拓内需市场、加强资源开发、培育重点产业、发展旅游业、开展劳务输转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这次学习考察活动虽然时间很短,但收获很大,特别是广东省推动科学发展的新理念、应对金融危机的新举措、改革创新的新成就,给代表团的同志留下了深刻印象。大家一致认为,广东在改革开放和应对金融危机中创造的成功做法和积累的宝贵经验,对加快甘肃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广东经验,发挥优势、取长补短,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努力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


  二、广东的成就及经验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试验区,经济社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近年来,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广东省主动抢抓机遇,积极迎接挑战,继续解放思想,全面扩大开放,进一步自我加压,不断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连续多年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长速度。2008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35696亿元,超过了“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占全国的比重达到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733元和6400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310亿元,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势头。


  由于经济外向依存度高,去年下半年以来,广东率先遭到国际金融危机的猛烈袭击。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科学研判,见事早、出手快,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主动推进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全面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广东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基础和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创造了许多成功经验,为应对危机、迎接挑战、推动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他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有:


  一是以解放思想引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一直以思想解放、敢为人先、善于创新闻名全国,从而赢得了发展先机,形成了先发优势。进入新世纪后,广东又在创新体制机制、推进科学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近两年来,面对发展形势、发展环境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广东再次把继续解放思想摆上了重要位置,并于去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广东大发展。虽然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的位次,但广东省委、省政府仍然把增强忧患意识、树立世界眼光作为解放思想的首要任务,明确提出了面向世界、服务港澳、服务泛珠三角、服务全国的战略定位,以此引领改革开放,激励全省人民不断努力奋斗。代表团所到之处,无论是广州还是深圳,无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业学校,都可以感受到他们普遍有一种强烈的赶超意识和争创一流的自觉追求。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不但为广东的科学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也为全国探索积累了许多新鲜经验。


  二是以基础设施建设大跨越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十五”期间,广东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战略位置来抓,每年都要投入巨额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和交通、通信、能源、环保、生态等基础条件的改善,使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大跨越。全省所有地级以上市都通高速公路,与陆路相邻省区的高速公路通道全部打通,乡镇和行政村公路通达率达100%。近年来,适应新一轮大发展的需要,广东全面展开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拓展全省海港空港布局。国内首个按国际枢纽机场标准建设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2004年投入使用以来,旅客吞吐量每年都以四五百万人次的速度增长。深圳机场旅游吞吐量超过2000万人次,已成为内地第四大繁忙空港。沿海港口群发展势头强劲,全省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南沙港区的建设,使广州港实现了从内地河港向远洋港的跨越,为整个珠三角西岸发展提供了一条运输距离最短、物流成本最低的出海通道。基础条件的不断改善,有力地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三是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相当长一个时期,广东的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大多处在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进入新世纪以来,广东瞄准现代产业的最高水平,坚持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双轮驱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制定并实施了工业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淘汰了一批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发展,使产业布局和结构日趋合理,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全省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全面提速,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快速壮大,轿车产量去年首次跃居全国第一。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模组制造基地。物流、会展、电子商务、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创意产业蓬勃兴起,旅游创汇和入境旅游人数居全国第一。家电、纺织服装、陶瓷建材等传统产业通过技术改造,单位生产总值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产业竞争力得到全面提升。


 四是以自主创新增强发展的驱动力。广东坚持把科技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以强大的工作合力、多元的资金投入、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区域性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形成了科技创新与创业互动的竞争优势。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量持续位居全国首位,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世界名牌产品数量稳居全国首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广东十分注重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深圳早在2005年就实现了90%以上的研发资金、研发机构、研发人员、发明专利源自于企业的“四个9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整个出口额比重、自主研发企业占高新技术企业总数比重超过50%的“三个50%”。现在,深圳已发展成为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重要基地,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为3.34%,达到了先进国家水平。在深圳期间,代表团参观考察了比亚迪集团、拓日新能源科技公司、研祥集团等企业,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把自主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大量的技术骨干从事技术研发,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最近公布的“2009最具创新力公司30强”,深圳企业包揽了前四强。正是由于对自主创新的高度重视,广东在新一轮发展中的优势地位越来越明显。


  三、重要的收获与启示


  甘肃和广东在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水平等方面差别大,没有可比性,照抄照搬广东的发展模式既做不到,也不符合甘肃实际。但广东在发挥优势、应对挑战、加快发展方面创造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广东人民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为人先的精神,抓住机遇、只争朝夕、加快发展的意识,开放包容、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品格,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


  一是继续解放思想,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广东的经验表明,每一个轮次的快速发展,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近两年来,我们通过坚持不懈地解放思想,对省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思路逐步完善,发展质量不断提高,但和广东相比,我们的差距不仅表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更表现在思想解放的程度上。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思路,正确的发展思路决定出路。我们有些方面的发展水平上不去,并不是因为工作不够努力,而是因为理念不够先进。学习广东的经验,最根本的就是要学习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善于改革创新、勇于超越自我的精神。就甘肃而言,就是要努力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从那些制约发展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进一步强化善于创新、勇于实践的意识,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推动发展的事情,都要大胆地去闯、大胆地去试,以思想的大解放迎接新一轮的大发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深化对省情、市情、县情的认识,善于从劣势中发现优势、从挑战中把握机遇、从不足和差距中寻找突破口,不断创新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把解放思想体现在具体工作中、落实到解决问题上,努力在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构建有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大力推动产业聚集和企业集群发展,这是广东推进科学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结合我省实际学习广东,就是要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丰富、区位优越、工业基础较好的优势,下工夫做足特色产业培育这篇大文章。近年来,我们把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推动甘肃发展的三大支撑之一,采取多种措施加以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以风电产业为标志的一批特色产业形成了规模,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基地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支持各地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地实际,各打各的优势牌,各走各的特色路,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用更多的力量,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区域经济组团,在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上迈出实质性的一步。要充分发挥我省各地气候差别大、生态环境多样、区域类型多的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提高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层次和水平,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我省区位优势明显和旅游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精品旅游品牌,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增创加快发展的新优势。甘肃科教人才资源比较丰富,技术创新的条件较好,但这些优势还没有充分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广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甘肃,这是带动我省产业转型和技术升级、支撑重点产业振兴和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性举措。要不断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骨干企业的人才和科技优势,大力推动创新成果向企业集中、创新政策向企业集中、创新人才向企业流动,走产、学、研一体化的路子,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创新活动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广州、深圳的创新载体活力较强,主要原因是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平台和风险投资机制。要借鉴这一成功做法,不断提高我省各类创新载体的功能建设水平,大力构建功能健全的技术公共服务和技术成果交易平台,催生更多的科技企业并使之更快地成长壮大。要建立健全以财政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多元化风险投资体系,让一切有市场需求的科技成果都能找到融资渠道。要大力倡导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风气,形成崇尚创新、支持创业、激励成功、宽容失败的浓厚氛围,最大限度地用好省内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才到甘肃建功立业,为长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四是努力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按照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和资本输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大趋势。为此,广东提出“腾笼换鸟”,将比较优势弱的产业向珠三角以外地区转移,以腾出更大的空间承接国内外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产业。我省和广东等沿海发达地区产业的互补性比较强,只要我们抢抓机遇,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完全可以承接部分产业转移到我省发展。要充分发挥我省在土地、矿产、能源、劳动力以及产业等方面的优势,紧紧围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的改造升级,积极引进那些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项目落户我省。广东的经验表明,建设产业园区是聚集生产要素、承接产业转移最有效的途径。要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构建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制药等重点产业链,真正把园区建设成生产要素的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推动发展的支撑点。要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努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甘肃有着比较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与广东省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劳务合作。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的一项大产业、大战略来抓,有效带动了我省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省在广东的务工人员约有29.42万人,每年创造劳务收入40多亿元。从珠三角地区的发展现状来看,沿海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很大,尤其是缺少有知识、有技能的熟练技工。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扩大同广东省等发达省份开展劳务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探索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合作机制和输转基地,推动省、市、县、企业、高等院校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劳务合作。要坚持“反弹琵琶”,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进一步加大人力资源开发。要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对城乡劳动力进行大规模的培训,通过输出前的技能培训和输出后的在岗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积极推进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由分散型短期输出向有组织长期稳定输出转变,真正把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