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大新闻 > 正文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讲座第十四讲讲稿

稿件来源: 发布时间:2015-01-20 16:28:32

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引领和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


路甬祥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安排,我今天讲的题目是“迎接新科技革命挑战,引领和支撑中国可持续发展”。


一、世界处在新科技革命前夜,各国更加重视科技创新


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和国家安全都高度依赖科技创新。科技已经成为推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和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要素。近现代史表明,科技的重大创新与突破,都会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乃至改变社会生产方式、人的生活方式,进而改变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以大规模耗用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化石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环境和全球气候变化等问题日趋严峻,强烈呼唤着科技创新与新的科技革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主要国家都更寄希望于科技创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产业优化升级,抢占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先机和优势。


(一)科技革命源于科技创新突破,源于需求的推动


    科学技术具有内在的革命性。科学革命往往源于现有理论与实验观察之间的矛盾,发端于提出理解自然的新观念和观察自然工具的新发明,是科学思想的飞跃、研究范式的变革、知识体系的新拓展。技术革命则源于人类对生存发展方式的新探索和对生产力发展的新追求,往往发端于实践经验的升华、重大工具与方法的发明和科学知识与理论的创造性应用,是人类生存发展手段的变革、利用和适应自然能力的跃升和技术范式的新发展。二十世纪以来,科学与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托,相互促进,并表现为某些领域率先突破,进而引发其他领域群发创新、新兴交叉领域不断涌现的特征。


科技革命源于人类发展需求的强大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2030亿人口追求小康生活和实现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件、大变革,这将为全球科技创新和文明进步注入前所未有的动力与活力,也对全球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带来了新挑战。传统的发展方式不可持续,必须创新生产与生活方式,走科学发展道路。人类现代化进程强烈呼唤新的科技进步与革命。


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革命。经济危机是社会生产、分配、消费失衡和矛盾日益尖锐的产物,一些传统产业产能过剩,新兴产业应运而生。为了克服危机,社会对科技创新的需求更为迫切,创新投入增加,创新战略导向更加明确,从而加快科技革命的到来。例如,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加快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引发了以电子技术、航空航天和核能等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


科技革命催生产业革命,并引发社会重大变革。19世纪初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麦克斯韦方程的建立,成为电气革命的知识基础,电机电器相继发明,进而发展出电力电气等新兴产业,人类进入电气时代。20世纪初,量子力学的建立,半导体物理和材料的进展,现代计算机理论模型的提出等,成为电子信息技术的科学基础,发展出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新兴产业,人类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展望未来,以能源、材料、信息与生物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将引领人类进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为生产力发展打开新的空间,催生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全球产业结构的新变革。


(二)科技革命发生的领域和方向


准确预见科技革命何时、何处发生是困难的,但也并非无迹可寻。从资源与需求面临的挑战看,以下领域和方向将最有可能发生重大科技创新突破。


——在 等现象)。


    11、光合作用与光催化:光合作用指植物、藻类利用叶绿素和某些细菌利用其细胞本身,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细菌为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细菌释放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催化是研究物质因受光的影响而产生催化效应的一个学科。光催化过程指在光催化剂存在时,由光照射(激发)引起的化学反应过程。


    12、合成生物学:指在基因组技术为核心的生物技术基础上,以系统生物学思想为指导,综合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生物信息技术,利用基因和基因组的基本要素及其组合,设计、改造、重建或制造生物分子、生物体部件、生物反应系统、代谢途径与过程乃至具有生命活力的细胞和生物个体。


13、物联网:指在物理世界的实体中部署具有一定感知能力、计算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通过网络设施实现信息传输、协同、控制和处理,从而实现广域或大范围的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信息交换需求的互联。互联网主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通信,而物联网则主要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通信。物联网的基础设施在一定程度上与互联网重合,但从应用角度看,物联网大大扩展了互联网的应用。


14、生物制造:指运用现代制造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原理与方法,通过单个细胞或细胞簇的直接或间接的受控三维组装,完成具有新陈代谢功能的生命体的成形制造,修复或替代人体病损组织和器官。生物制造属生物工程范畴,使传统制造摆脱了“无生命”的物理、化学模式,被赋予了“生命”,从而大大丰富了制造科学的内涵。


15、后IP网络:现代互联网是基于TCP/IP协议通信的网络,已逐渐暴露出其在可扩展性、移动性、安全性、服务质量、可靠性等方面的本质性缺陷。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开展了“从零开始”(Clean Slate)的革命式方法的互联网下一代研究,即后IP网络。正是基于此背景,温总理在2009113向首都科技界发表讲话时指出,要“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的研究”。


    16、深层地热:狭义上指地面以下3-10km深部低渗透性岩体中赋存的热量,俗称“干热岩”地热能。广义上指采用人工制造热储的工程化技术(国外称为增强地热系统)开采的深部地热能。


17、钍(Th):一种放射性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为90,属锕系元素。经过中子轰击,可变为铀233,因此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核能资源。它在地球上的储量几乎同铅一样丰富。


18ADS:加速器驱动的次临界洁净核能系统(Accelerator Driven Sub-critical System)的简称,它利用由加速器加速的持续不断的高能质子轰击重靶(比如铅)产生中子(与散裂中子源的原理相同,一个质子引起的散裂反应可产生几十个中子),并以此作为维持核反应所必需的中子来源。所驱动的核反应发生在包围散裂靶的次临界包层中,通过包层设计可实现嬗变核废料、输出能量和增殖核燃料等部分或全部目标。


19、重大政策时效的预评估:指在重大政策执行前、针对政策可能的效果而开展的一种带有预测性质的评估,通常包括政策可行性分析、政策效果评估以及政策效果的远期发展趋势预测。


20、仿生技术:指通过研究生物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原理,并将这些原理和受生物启发的理念移植于设计和发展新型材料、发明性能优越的器件、装置和系统的技术。